中國文化與中國書畫之所以能夠傳承幾千年,與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息息相關,也與中國文人的對文化的包容性分不開。中國書畫在發展中切勿忘記傳承,因為中國書畫不只是藝術更是血脈文化與哲學,中國書畫也是借用物象剖析自然的一種科學,我們的文化體系裡有萬物皆有靈的說法和認知,這也是中國書畫創作的旨要。
賀德昌,字國果,號也可、千石、半海歸士等,生於1949年5月,北京市人,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國家一級美術師。賀德昌自小就對書畫產生濃厚的興趣,自少年起至今幾十春秋,心醉墨海,臨池不懈,誠於孤寂中研究,實踐和探索。1982年在中國書畫研究會及中央美院研修班系統學習國畫理論。1986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國際大學並被聘為該校國畫系講師。九十年代初國家 公派出國工作期間在莫斯科蘇裡科夫美術學院學習西畫。1987年調入北京市旅遊產品生產供應公司,曾任專業國畫創作員、組織科科長及北京市經委亞運會辦公室幹部、北京市政府旅遊產品領導小組開發辦公室主任等職。在行業管理方面,曾任北京市旅遊產品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俄貿易關係發展基金會會長;現為中國科協北京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田漢研究會書畫委員會委員等多家美協會員、教授、顧問、知名專家、院長等。
中國傳統文化要想以飽滿的品質回饋世界,就必須讓他們「活」在今天。文化繁榮,最關鍵是要「頂天立地」,要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天,立中國廣闊現實大地。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拓展和提升,從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創造文化繁榮發展的高峰。賀德昌先生的作品中就有中西碰撞,古今結合的特點,他勇於創新,積極接受新鮮事物,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與書法風格,廣受大眾喜愛,其在中國畫理論與技法創新方面,提出「外功主體,內功主魂」,大散點小焦點透視等理論,並在山水畫中摸索創新出「千石皴」等技法。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被先賢創作的文化所吸引,他品唐詩宋詞,覽通鑑史書。蘇軾有言:「腹有詩書氣自華」,目前他已創作詩詞三百餘首,氣自華的同時將自己的才學融匯到了繪畫當中。他的為人書卷氣很濃,所書之作更似其人,結體巧妙,運筆多變,灑脫秀美,頗有大家風範。追求一種文人傲骨,超凡脫俗的藝術理念。他擅長人物、山水、花鳥、書法,作品題材豐富,形象鮮活,筆墨精到,意境深遠,富有詩情。賀德昌先生曾在歐洲學習過西畫並在專業美術院校教授過素描和色彩,具有良好的西畫功底,這一經歷對於他創作中國繪畫藝術有了更加獨特的風格,他善於利用傳統國畫繪畫藝術技藝與西方繪畫藝術相結合,用現代審美意識參以傳統藝術的某些韻律和情趣,加上淵博的知識素養,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作品展示:
賀德昌先生系列作品因極高地藝術觀賞及收藏價值在今年十月份被國內外300餘家媒體進行了聯合報導,報導中對賀德昌先生的作品作了重點展示和介紹,對藝術從業者具有極大的啟蒙價值。同年,也受邀參加了中法優秀藝術家大型聯合抗疫美術作品展,獲得了參展人員的一致好評。
詩文悲咽咽,筆墨繪戰役。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感染的病毒疫情,給2020年新春佳節帶來了一片陰霾,武漢成了全國人民心之牽繫。全國上下都全力投入到這場同心「抗疫」中。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賀德昌先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墨不斷傳遞著正能量,以筆墨化作抗擊疫情的武器,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為打贏防疫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疫情發生以後,賀德昌先生心繫群眾,作為藝術家,支持國內外抗疫行動,例如參加國內外大型文藝展覽,復工複課並親自參與中老年人、青少年兒童書畫教學活動,並帶領學生創作大型環保綠色美術作品等。小方寸,大情懷。賀德昌先生用藝術家的眼光去觀照現實,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一種藝術家的情懷!
書畫,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典文化走向多元化的今天,書畫藝術已經升華到觀念變革的高層次,這無疑是很多書畫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推動書畫藝術的傳承和傳播,是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賀德昌先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將中國書畫藝術更好的傳承和發揚,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中國書畫藝術,將中華民族傳統書畫藝術精妙的創作技巧和深邃的文化內涵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