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宙中有伽馬射線暴?卻沒有阿爾法射線暴和貝塔射線暴?

2021-01-11 科學探索菌

表面上看來,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都是射線,但本質上是不同的,這三種射線在傳播過程中與物質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先來探討他們的本質。

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都是由核反應產生的。核反應主要分為核裂變、核聚變、粒子轟擊、放射性衰變,衰變屬於自然反應,而核裂變、核聚變和粒子轟擊可以人工幹預。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會自發的衰變,比如鈾和鐳等,原子核的衰變按所釋放出的射線可以分為三種方式,即α衰變、β衰變和γ衰變。

(上圖為放射性元素鈾238的衰變之旅)

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本質上是高速運動的高能粒子流。阿爾法衰變射出的是α粒子,而貝塔衰變射出的是電子,伽馬衰變射出的是光子。若以穿透力排名,γ粒子>β粒子>α粒子。

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

1,α射線

α射線是高速運動的α粒子流

α粒子是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它由兩個中子和兩個質子構成,本質上是氦的同位素氦4的原子核。

α粒子是帶兩個單位正電的高能粒子,質量很大為氫原子的4倍,速度可達每秒2萬公裡。正是因為質量大且帶電,它在穿過介質後會迅速失去能量,因此穿透力不大,一張薄紙就能將其阻擋。

地球上的氦氣主要就是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

2,β射線

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

電子相信就不用多介紹了,它是構成原子的重要粒子,帶有一個單位電荷。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原子核由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構成)和圍繞它的核外電子(負電子)組成。電子質量非常小,原子中99.9%的質量都集中於原子核上。

當原子核發生β衰變時,就會釋出高能電子,其速度可達光速的99%。不過僅僅一張鋁箔就能將其阻擋。

β衰變可分為三種

正貝塔衰變:原子核內的一個質子轉變為一個中子時,就會向外同時釋放一個正電子和一個中微子。

負貝塔衰變:原子核內的一個中子轉變為一個質子時,釋放的是一個負電子,還會產生一個反中微子。

軌道電子俘獲:即原子核從核外電子中俘獲一個電子(負電子)的衰變過程,原子核中一個質子吸收電子後將變為中子,這個過程並不會向外輻射電子,但會向外發射一個中微子。

(上圖為貝塔衰變的三種反應模式)

在貝塔衰變過程中,正電子若與負電子相遇,就會發生湮滅,並釋放出伽馬射線。

3,γ射線

γ射線是高能電磁波,或者說是光子流。

光子的質量為0,不帶電荷,以光速在空間中傳播。伽馬射線是波長短於0.1納米的電磁波。當原子核從激發態(高能狀態)轉變為基態時就會向外輻射出伽馬射線。

γ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需要較厚的鉛板才可以將其阻擋,如果是混凝土牆得需要1.5米才能徹底屏蔽它。即使這樣,伽馬射線也很難穿透大氣到達地表。要是沒有大氣層,陸地上估計也就不會有生命了。

宇宙中的伽馬射線主要產生於恆星的核聚變反應。

伽馬射線之所以具有如此強的穿透力,是因為光子沒有質量、沒有電荷,並且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很容易的繞開障礙物。雖然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波動性顯然更強。

什麼是伽馬射線暴?

伽瑪射線暴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激增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1-1000秒。伽瑪暴是發生在恆星級天體中的一種現象。伽瑪暴是宇宙中發生的最劇烈的爆炸。

恆星在生命的末期發生超新星爆發,以及黑洞或者中子星發生合併,都會產生伽馬射線暴。伽馬射線暴在宇宙中並不經常發生,一發生就是大事件。

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地球上的某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就可能與伽馬射線暴有關。距離地球較近的高能伽馬射線會改變地球的大氣環境。

總結

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在宇宙中廣泛存在,在宇宙射線中就存在這三種射線的蹤跡。宇宙射線中89%都是質子(氫原子核),剩下10%是α粒子(氦原子核),β粒子(電子)、γ射線(光子)和中微子等粒子佔據了餘下的1%。

經過上面的介紹,大家知道,阿爾法粒子和貝塔粒子帶有電荷,很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傳播方向也很容易在電磁場的作用下發生偏轉。阿爾法粒子和貝塔粒子的穿透力也比較弱,正貝塔粒子還很容易發生湮滅反應,故不能形成射線暴。

(三種射線在磁場作用下的偏轉效果示意圖)

而伽馬射線卻不受電磁場的影響,且伽馬射線的穿透力本身就很強,容易聚集成束。形成射線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高能輻射,在宇宙中顯然只有伽馬射線才具有這個資格,因為各種高能的恆星級天體活動(相對來說,最常見的就是超新星爆發),都會產生大量的伽馬射線。

(上圖為超新星爆發過程的藝術照)

綜上所述,宇宙中沒有α或者β射線暴是合情合理的,只有伽馬射線才能穿越數萬光年與我們相見。

感謝閱讀,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經常發生γ射線暴和X射線暴,為何沒聽過有α、β射線暴...
    α射線是高速氦原子核,β射線是高速電子,兩者都帶電荷,所以α射線和β射線的穿透力有限,很容易被星際氣體和塵埃阻擋;而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光子,光子不帶電,加上高能光子的穿透力很強,所以宇宙中天體發出的射線很容易到達地球表面。
  • 天文小知識:伽馬射線暴是什麼?它會不會降臨地球?
    最後那一種看起來不太可能,但實際上我們沒有提到這是有可能的,如果在任何極端情況下它都完全不會發生的話,我們也就不會繼續我們現在的相關工作,現在,你開始擔心了沒有?這將是伽馬射線暴發生時的情形: 當一顆巨型恆星爆炸時,會發出多束能量極大的射線,如果其中的一束不巧正射中了地球的話,它將破壞整個臭氧層。然後將出現全球性的降溫和酸雨。這對地球上的生命而言將不是一副美好的畫面。
  • 伽馬射線暴的發現,宇宙裡最可怕的災難,竟能夠直接蒸發一個星系
    在宇宙裡,有許多現象非常奇特,也異常暴烈,其中最有名、最神秘,也最暴烈的就是伽馬射線伽馬射線是一種波長比X射線還短的電磁波,它的波長只有0.001納米(1納米是109米),這是種貫穿力極強、殺傷力也極大的射線,如圖1所示。
  • 伽馬射線暴:瞬間釋放的能量竟超太陽一生總和,殺傷力宇宙第一!
    伽馬射線暴的能量為什麼會這麼強?,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伽馬射線,伽馬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為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 所釋放出的射線,它和我們所見的可見光差不多,可見光則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電子波譜有許多分類 有長波 短波 ,有無線電 可見光 紫外線 伽馬射線等,射線的波長越短 能量就會越高,伽瑪射線爆說的是 在宇宙中的某個方向,伽馬射線的強度 在很短的時間裡,突然增強許多 隨後又減弱的一種現象
  • 天文學家從伽瑪射線暴GRB 190114C中檢測到成兆的電子伏特的發射
    伽瑪射線暴,英文:Gamma Ray Burst,縮寫GRB,又稱伽瑪暴,是來自太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伽瑪暴發現於1967年,數十年來,人們對其本質了解得還不很清楚,但基本可以確定是發生在宇宙學尺度上的恆星級天體中的爆發過程。
  • 堪稱宇宙最強能量,伽瑪射線人類什麼時候可以掌握?
    在太空中產生的伽馬射線是由恆星核心的核聚變產生的,因為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到達地球的低層大氣層,只能在太空中被探測到。在1967年由一顆名為「維拉斯」的人造衛星首次觀測到太空中的伽瑪射線。(埃米)的電磁波,伽馬射線也叫γ粒子流,是原子核發生能級躍遷,退激時釋放出來的一種穿透力極強的射線,屬於放射性現象伽馬射線有很強的穿透力,工業中可用來探傷或流水線的自動控制。伽馬射線對細胞有殺傷力,醫療上用來治療腫瘤。
  • 伽馬射線有多恐怖?
    在天文學中,伽馬射線爆發又叫伽馬射線暴,那麼什麼是伽馬射線暴呢?它又來自何方呢?它的能量又究竟有多恐怖呢?冷戰時期,美國發明了一系列的軍事衛星來監測全球的核爆炸試驗,在這些衛星上安裝有伽馬射線探測器,用於監測伽馬射線爆發所產生的大量高能射線。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
    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最新成果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了一扇窗口。江林華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已知最遙遠的伽馬射線爆發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5億年左右。如果我們的研究獲得證實,這一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4億年左右的事件,將是已知最古老的伽馬射線暴。
  • 科學家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一...
    團隊同時還捕捉到來自該星系持續數分鐘的爆發信號,疑似與星系中一個伽馬射線暴有關。最新成果對理解宇宙早期星系和恆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研究宇宙極早期天體打開了一扇窗口。江林華對科技日報記者說:「已知最遙遠的伽馬射線爆發發生在宇宙大爆炸後5億年左右。如果我們的研究獲得證實,這一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4億年左右的事件,將是已知最古老的伽馬射線暴。
  • 134億光年外最遙遠天體被證實 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134億光年外最遙遠天體被證實 或觀察到迄今最古老伽馬射線暴 來源:網易科技 • 2020-12-16 16:43:52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沿著橢圓圖像的中線,我們看到了銀河系,它作為唯一的高能量源出現;這是由於銀河系中大量的塵埃和顆粒散布在夜空中,可以被我們看到。明亮的黃色和綠色斑塊表示高能事件,如超新星和超大質量黑洞爆發。整幅圖像中出現的白點便是接近一百萬的X射線源。你可能十分熟悉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那些令人驚嘆的可見光圖像,但在其餘的光譜中,包含著關於銀河系和宇宙的寶貴信息。
  • 宇宙中最強的能量是什麼,它的威力有恐怖?
    通俗簡單的答案是:宇宙中最強能量爆發是超新星大爆發和伽馬射線暴。這是單個天體或者宇宙中任何單個的物體所能發出的能量。這種能量除了宇宙大爆炸時所發出的能量。實際上,超新星大爆炸和伽馬射線暴既是一回事又是兩回事。
  • 《星球大戰》中能毀滅星球的「死星」,其實宇宙中早就有了!
    小時候很多人都喜愛科幻電影裡的死亡射線和雷射加農炮,壞蛋總會在太空部署超強武器,並用它們來威脅地球人。這是個駭人又有趣的構想,這種終極武器具有強大破壞力,足以毀滅整個星球,它只要一擊發就能毀滅星球。這聽起來難度很高,但驚人的是,還真有這種東西,而且具有驚人威力。
  • 伽馬射線-是否可以讓我們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
    提到伽馬射線,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影視作品中的角色,如綠巨人浩克、紅色巨人羅斯、憎惡等,甚至很多人幻想著有一天能被伽馬射線輻射,從而獲得了不起的超能力,從而去做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我們很多人真的了解伽馬射線嗎?
  • 宇宙最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100億光年
    天文學家於2013年11月使用雨燕衛星和費米伽瑪射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資料將發生在遙遠宇宙的多次伽瑪射線暴位置繪製成分布圖時發現了這個巨大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是大尺度纖維狀結構的一部分,或者是以重力結合的巨大星系集群。該長城的長度最長端橫跨約100億光年,另一端的長度則是72億光年,是宇宙中已知最大的單一結構。
  • 慧眼號是怎麼「看到」X射線的?
    那麼,什麼是硬X射線?這隻「慧眼」是如何洞察宇宙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X射線也分「軟」「硬」?X射線我們都不陌生,地鐵安檢儀,醫院CT儀都離不開它。這種射線和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一樣,屬於電磁波的一種。
  • 研究表明,具有自毀性的暗物質或許正發出伽馬射線充斥天空
    這種宇宙中最高能的光線,是否指向宇宙中最難以解釋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天空中閃耀著無形的爆炸性伽馬射線(圖示中黃色及紅色部分),根據最新研究,這些射線中的一部分,或由暗物質產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伽馬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且最強大的光線,能夠穿過天空而不為肉眼所見。
  • 天文學家探測到巨大的X射線氣泡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膨脹
    X射線對天空的一項新調查揭示了銀河系中以前隱藏的結構,發現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X射線的巨大氣泡,在銀河系平面的上方和下方膨脹延伸了很大的距離。這些結構由費米(Fermi)伽馬射線望遠鏡於2010年發現,這些結構充滿了熱氣和磁場,這些氣體和氣體從銀河系中心擴展而發出伽馬射線。它們在每個方向上延伸9千秒差距(29,354光年),總大小為18千秒差距。這些氣泡被認為是該地區過去活動的證據,儘管我們仍然不知道該活動可能是什麼。
  • 有物體可以互相穿透!
    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可以互相穿透的東西。例如固體穿過空氣時,卻不留下任何痕跡。還有一種物質,真的可以穿透1000頁的書本或者木塊橡膠等,那就是1895年所發現的x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