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楊養正歷史原型:左眼被打穿,卻成就一段愛情佳話

2020-12-05 無計讀史

《八佰》楊養正歷史原型:左眼被打穿,卻成就一段愛情佳話

文/無計讀史

「謝晉元團長下命令說要死守,作為軍人,我的想法是除非打死在這裡,絕不離開陣地一步。」說這句話的是八百壯士之一楊養正。雖然這個人物沒有在《八佰》這部電影中被特意標出來,但是在電影的戰鬥畫面中,有人喊了一聲「楊排長」,而這個楊排長就指的是楊養正。

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他跟隨謝晉元團長一起,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熱血寫下對祖國的忠心。

1. 勇敢無畏,奮力抗敵

楊養正於1914年出生於湖北隨州,原名楊得餘。1933年,19歲的他正式參軍入伍。在淞滬會戰前,23歲的他擔任524團一營一連一排得排長。謝晉元奉孫元良之命,堅守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楊養正也隨著撤退到四行倉庫。在到四行倉庫那一刻起,楊養正就抱著「陣地在,我在;陣地亡,我亡」的決心,誓死保衛四行倉庫。楊養正被分配到駐守四行倉庫附近的磚瓦房。

為了能更好地守住這個磚瓦房,增強其的防禦能力,他下令士兵把牆打穿,用麻袋裝滿沙土,把所有窗戶都堵上,並適當留出機槍掃射眼,來使得磚瓦房更為堅固,並增強士兵的防禦力。27日凌晨,日軍為攻克四行倉庫,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四行倉庫周圍,瞬間戰火紛飛,槍聲炮聲不絕於耳。磚瓦房的抵抗能力畢竟不比四行倉庫,頃刻之間,瓦房被打得滿目瘡痍。楊養正看到磚瓦房的牆被打破了,馬上指揮士兵用裝滿沙土的麻袋堵上。這樣的動作,貫穿整個戰鬥期間。

如此,磚瓦房才從搖搖欲墜中,轉危為安。日軍見四行倉庫的守衛如此堅不可摧,便企圖搶修工事,這被警覺的楊養正發現了。他二話不說,拿起機槍就一頓掃射,敵人就瞬間沒了性命。10月30日,楊養正奉命撤退,但日軍的坦克來勢洶洶,他們無法撤退。面對這種情況,楊養正拿起一挺輕機槍,裝上一梭鋼芯的子彈,對著日軍的坦克打,日軍的坦克一下子就啞了。

但是,接下來,一顆炮彈卻跑到了楊養正的頭上,周圍的樓頂被炸開,彈片「啪」一下,飛進楊養正左眼,楊養正瞬間血流滿面。後來,等他再醒來的時候,他的左眼已被摘除,安了一個陶瓷做的假眼。面對如狼似虎的敵人,楊養正沒有絲毫的退縮,他以極強的軍人素養,給予敵人致命的一擊。

2. 愛情佳話,尋得知己

在回湖北老家期間,楊養正將自己的名字由原來的楊得餘改名為楊養正。1944年,他來到了重慶長壽第九殘廢教養院。這裡有個小賣部,裡面有一個姑娘,文靜,漂亮,名為趙孝芳。趙孝芳知道楊養正是抗擊日軍的英雄,對他十分敬佩,也很有好感。

於是,趙孝芳沒有顧忌楊養正比自己大十二歲,並且還瞎了左眼,還是決定嫁給他。而楊養正面對自己美麗的妻子,也滿是感動。1945年8月16日,二人在日軍投降後,幸福地結婚了。在這以後的日子裡,二人相濡以沫,攜手前行。即使條件簡陋,但二人一想到彼此就在身邊,也滿是知足。

3. 心繫國家,英魂永存

經歷了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楊養正在別人看來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但在楊養正自己看來,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做了每個中國人都會做的事。從小和楊養正夫婦在一個院子裡生活的張茂周,想聽楊養正講講他的英雄故事。

但老人總是淡淡的說,有啥好說的。這充分地顯示出老人的淡泊名利,心境淡然。即使年紀大了,無法再繼續為心愛的祖國效力,但是每當老人聽到中國經濟好了,運動會得了金牌之類的消息,就會高興得大聲唱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2010年12月7日,96歲的楊養正因肺部嚴重感染、心功能衰竭入院治療。

12月16日下午,楊養正病逝於重慶中國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英雄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卻一直影響著我們,讓我們銘記曾經的那段歷史,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

一身戎裝,承載的是光明的希望;滿身正氣,揮灑的是前進的力量。英魂永存,忠心不忘。歷史會永遠銘記,我們也會永遠銘記,那位名為楊養正的愛國英雄。

相關焦點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八百壯士」歷史...
    2015年8月13日八百壯士楊養正先生的遺孀趙孝芳到上海參加「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開館儀式後在閘北區文化局張局長的見證下趙孝芳將楊養正先生的遺物捐贈給了「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由「閘北區革命史料館」馬館長代表紀念館接收四行倉庫八百壯士最後一名老兵楊養正
  • 「八百壯士」唯一在世的楊養正檔案曝光,附 「八百壯士」歷史影像...
    2015年8月13日 八百壯士楊養正先生的遺孀 趙孝芳到上海參加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開館儀式後
  • 八佰現實中的結局是什麼 真實的歷史背景結局
    八佰現實結局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抗戰期間,國軍戰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跡,向我們展示出革命英烈們英勇不屈、不畏強敵的精神。但是在現實中,這些英雄們的結局卻有點落寞,今天小夏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八佰》壯士在現實中的結局。
  • 「八百壯士」中最後的英雄,把左眼留在了四行倉庫,96歲時去世
    他18歲參軍,23歲因抗日失去左眼。一顆陶瓷眼珠,一戴就是68年!八十歲以後,僅剩的右眼患上了白內障,近乎失明。2005年,他在戰友兒子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來到老上級謝晉元的墓碑前。回想往事,泣不成聲。
  •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 真實歷史比電影更震撼人心
    《八佰》這部電影為什麼叫八佰?8月21日,管虎執導的新電影《八佰》全國公映。這部蓄力5年的主旋律電影,上映2天票房破5億;點映階段的累計票房就已超過2億元,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 八百壯士最後一個老兵,左眼被打瞎,漂亮的女孩仍然堅持要嫁給他
    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當時為了增強微信,他們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在堅守,這才有了後來的「八百壯士」。400多人中,活得最久的是楊陽正。2010年因病去世,享年96歲。他也是《八百壯士》中最後一位犧牲的老兵。四行倉庫的戰鬥讓他終生難忘。楊洋生前正常地談起當年的戰鬥經歷。據楊陽正回憶,他是524團營一排的排長,全排30人左右。
  • 《八佰》中國版斯巴達300勇士 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
    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引起熱烈的反響,這樣一部抗戰影片真實地還原了淞滬會戰中國民黨軍隊以謝晉元為首的五二四團八百勇士們堅決抵抗日寇的滿腔熱血和抗戰到底的決心,或許影片的場面不夠恢弘,但是絕對震懾人心。回想中華民族十四年的抗戰歲月,不知我多少熱血兒女為保家衛國抵禦日寇而灑血戰場,《八佰》只是那段壯烈的抗戰歲月中我中華民族熱血軍人的縮影。據相關史料記載,始於1937年8月13日的淞滬會戰,國民黨軍隊集結七十萬大軍與日寇二十萬軍隊展開了兩個多月的激烈對抗,在戰局慘烈的情況下,蔣介石為保守實力下令國軍於十月底撤離上海,同時命令孫元良的八十八師留守單獨抵抗。
  • 二刷《八佰》,發現了10個隱藏「彩蛋」
    >大歷史到人物原型再到畫面意象,許多都可以好好一談。 湖北 《八佰》基於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尾聲,負責最後留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第一營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
  • 《八佰》中的人物原型有哪些? 誰是電影的主角?
    《八佰》中的人物原型有哪些?《八佰》中,老算盤最後怎逃回租界的?這令很多觀眾好奇。老算盤一直想要逃走,但電影並沒有交代他逃跑的過程,最後他是直接出現在了租界,難道這部分內容被剪了嗎?老算盤如果逃,只能是過河,但是對面是有英軍把守,不是那麼容易過去的。
  • 《八佰》好看,但沒想到會看哭,那些直擊心靈的真實故事讓人淚目
    《八佰》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揭開了面紗,僅前期點映期間,票房就已經破2億,簡直是太豪橫。它的上映為疫情後的中國電影的全面復甦殺出了一條血路。《八佰》必看,但是看完之前後,拋開濾鏡,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那些真實故事更是直擊心靈。
  • 《八佰》,歷史解構下的民族共識
    而作為影院重啟時的重點影片《八佰》,從點映開始,就好評如潮。機緣巧合,這次我專門與友人一起進影院觀看了這部管虎的《八佰》,這也是我時隔多年之後的再次走進影院。關於《八佰》,講述的故事原型是1937年上海保衛戰時八十八師關於四行倉庫的阻擊戰。但是,基於這部影片本身,目前存在著兩種聲音。
  •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 楊惠敏歷史原型後來結局是什麼?
    《八佰》唐藝昕飾演誰?管虎執導的《八佰》正在熱映,有觀眾評價說這部電影是中國類型片製作的高峰。的確,該片不僅畫面濃重,而且布景精緻,一段慘烈的歷史通過群像的刻畫,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除了劇情有吸引力,片中的演員還奉獻了精湛的演技。
  • 電影「八佰」:一個無奈的謊言,一場悲壯的戰爭,一段刻骨的歷史
    導演 管虎三年磨一劍,其執導的戰爭題材影片《八佰》於2020年8月14日在全國多地開啟第一輪提前點映。作為大製作、大明星、大題材的《八佰》首映便呼聲高漲、好評連連,還迎來不多明星傾力打Call點讚。在首輪放映當日,電影《八佰》便取得了單日票房接近1000萬的不俗成績。《八佰》取名何意?《八佰》改編自一段真實的抗戰歷史。
  • 《八佰》破14億丨這10個隱藏「彩蛋」你發現沒?
    除了市場熱度外,正如所有值得認真討論的好電影一樣,《八佰》中同樣埋了很多可以挖掘的細節,從大歷史到人物原型再到畫面意象,許多都可以好好一談。視野有限,僅供參考,歡迎補充~湖北《八佰》基於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尾聲,負責最後留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第一營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
  • 《八佰》|電影故事與真實歷史
    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不少人看完之後對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對於電影,我們要做的是透過故事去探索真正的歷史,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觀影之時,慘烈的戰鬥場面抨擊內心深處...歷史的細節,只有放在歷史中才能更好的觀察,才能讓芸芸眾生更加真實的了解並銘記歷史!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
  • 《八佰》歷史考據:孤軍怎樣抵抗日軍攻擊?黃曉明特派員有原型嗎?
    或許為體現戰爭與人性的複雜性,電影《八佰》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了一群「逃兵」的形象,而陰錯陽差之下,這群被日軍衝散了的「逃兵」加入了「八百壯士」的行列,成為電影中的重要角色。
  • 《八佰》租界歷史背景介紹 為何八佰口碑兩極爭議這麼大?
    《八佰》租界歷史背景介紹在淞滬會戰之前,其實當時的環境仍處於兩國之間的局部會戰,相較於七七事變,可能八一三淞滬會戰才是全面抗戰開始的關鍵節點。這也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八百壯士」了。為何八佰口碑兩極爭議這麼大?導演管虎的《八佰》在經歷無數次的定檔風波之後,終於官宣將於2020年8月21日上映,並於近日開始部分城市的點映活動。消息一出,關於該電影的各種關於爭議和討論瘋狂刷屏。其實關於《八佰》的爭論並不是從最近開始的。
  • 電影《八佰》豆瓣評分跌至8.1分,上映前還能保持8分?
    自8月14日19:30點映開始,截止8月15日11:55,《八佰》豆瓣1.9萬人評分8.3;8月16日,豆瓣評分人數超過2萬,評分8.1,也就是跌了0.2分。不過電影的票房數據還算不錯,1400萬人民幣+。
  • 電影《八佰》戰士們最後的結局是如何?真實歷史是這樣的
    最近新上映的電影《八佰》勾起了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懷,很多人前往電影院去觀看這部充滿熱血的抗日題材戰爭。看完都心生震撼,對片中的戰士們的英勇護國精神所陣容。然而真實的歷史中電影《八佰》的原型人物們,最後的結局是如何呢?下面梅嶺說事來給大家細細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