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有想到,50歲的林依輪竟然因為一次直播,圈了一大波粉。
前段時間,林依輪由於在直播中提到「痛經」這個詞,遭到了網友的留言嘲笑。
他看到後隨即回懟:「男人不能說這個詞是嗎?你是覺得尷尬了嗎?我一點都不尷尬。」
緊接著,他又補充道:「這是人類自然的現象。」
是啊,痛經本就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對於男人而言不該是難以啟齒的話題,大大方方地談論沒什麼好尷尬的。
越是避諱,越容易增加女性的月經羞恥感,進而得不到理解和尊重。
對於林依輪的此番言論和反應,網友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將他誇上熱搜。
這下可好,這位「寶藏中年」徹底藏不住了,畢竟放眼整個娛樂圈,怕是都找不出第二個像他一樣的男人:
歌壇、影視圈、主持界,都曾留下過不俗的成績;
在擁有一身十八般武藝的基礎上,他的廚藝出神入化,豪宅像博物館,是娛樂圈的頂級隱形富豪。
林依輪的才華,遠沒有大家所了解的那樣簡單。
01
很多人認識林依輪,是通過那首《愛情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依輪的歌手之路險些在18歲那年戛然而止。
1988年,18歲的林依輪在石家莊演出時,通過自薦進入到廣州公司藝術團。
初到廣州時,他只有800塊錢和500斤糧票,生活過得很拮据。
即便進入了藝術團,但林依輪能唱歌的機會寥寥無幾,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就在他倍感迷茫之時,有朋友慫恿他到海外打工,就算唱不了歌,好歹能賺到錢。
因此在1990年,20歲的林依輪懷揣著淘金夢,登上前往玻利維亞的航班:
「玻利維亞在南美洲,當時的印象就是美洲都挺有錢的。」
到達玻利維亞後,林依輪才意識到,自己除了唱歌,什麼技能都沒有,很難賺到錢。
不過幸好在出國前,他曾花了三個月考取了三級廚師證,於是便找到一家中餐館打工。
在餐館打工的那段時光,堪稱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一是因為,老闆的脾氣極其火爆,一言不合就會用粗魯的話語問候祖宗十八代。
林依輪無數次地想要反抗,但是一想到動手的代價是失業,就只好忍受所有的謾罵,偷偷坐在洗手間裡哭泣:
「那個時候什麼都想不了,連僅有的那點尊嚴也得放下。」
二是因為,雖然他的廚藝與日俱增,還收穫了一批忠實的食客粉絲,但做廚師並非他的理想。
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對唱歌有著無法割捨的念想,同事們在得知他善於唱歌后也感到惋惜:
「你應該回國,去做一個歌手,廚師可以幹一輩子,但歌手是吃青春飯的,你怎麼能浪費自己呢?」
在夢想和現實的碰撞中,林依輪的腦海中一直縈繞著一句話:「我的人生真的就要這樣了嗎?」
他夜不能寐,那顆想要唱歌的心跳動得愈發澎湃。
最終他一咬牙做出了決定:回國,唱歌!
他深知這個選擇充滿著未知和風險,畢竟已經失敗過一次了,而且出國這一趟還欠下了三萬元的債務。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廣州,從歌廳駐唱開始重啟歌手之路。
02
1993年,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跑歌廳、連軸轉軋場的生活後,23歲的林依輪遇到了音樂製作人張全復。
張全復之於他,由於伯樂之於千裡馬,先是引薦他籤約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又全力為他製造個人專輯。
於是在同年的11月,林依輪發表首張專輯《愛情鳥》。
在那個行業尚且不注重營銷的年代,他賭博式的把積蓄全部用於宣傳,獲得了極高的關注。
同名主打歌《愛情鳥》在一夜之間,飛到了五湖四海的各個角落,在無數戀愛男女口中傳唱:
「我愛的人已經飛走了,愛我的人她還沒有來到,這隻愛情鳥已經飛走了,我的愛情鳥她還沒來到......」
一時間,他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無論走到哪裡,大家都會說一句:「愛情鳥來了。」
在林依輪的心中,音樂是流在血液裡的,他將音樂視為生命,能帶給他無可替代的快樂。
所以在一炮而紅後,他繼續再接再厲,接連發表《火火的歌謠》、《十二座光陰的小城》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不僅在全國各地開辦巡迴演唱會,春晚舞臺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他還獲得了東北亞區「歌帝」的稱號。
可以說,那時候的林依輪就是舞臺上最亮眼的一顆星,是流行樂壇最受歡迎的巨星。
與此同時,林依輪沒有拘泥於「歌手」這一單重身份。
他認為自己的才華可以勝任更多的身份,於是開始涉足其他領域。
主持、影視、話劇、開公司......他開始在多個領域活躍,朝著全能藝人的方向前行。
神奇的是,無論他將抱負投向哪個方面,最終都能功成名就。
在娛樂圈中,從來不缺少單一類型翹楚的明星,但是像林依輪那般所到之處、遍地開花的明星,屈指可數。
03
雖說林依輪在娛樂圈中所取得的成績,足以讓他擁有一定的江湖地位。
但是,說起真正讓他站穩腳跟並飛黃騰達的,還是曾抗拒的行業——美食。
2006年,由於有過廚師經歷的緣故,林依輪在籤約央視後,擔任《天天飲食》的主持人。
在節目中,他不僅和觀眾分享做飯小竅門和營養小常識,還一展卓越的廚藝,他所烹飪過的幾百道家常菜,每一道都深受觀眾好評。
燒的一手好菜,自然少不了想要一嘗滋味的「吃貨」。
在一傳十、十傳百積累的好口碑下,越來越多的名人開始慕名聯繫他,其中不乏美術、IT、經濟、政治界的巨鱷。
曾有媒體爆料,一幅畫能買到幾千萬、上億元的曾梵志,為了能吃到林依輪所煲的湯,不惜親自打電話、送名畫。
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他的一鍋湯價值七千萬港幣。
還有消息稱,林依輪的招牌菜「滷大腸」,更是讓各路大咖競相折腰。
不管是再大牌的人物,想要吃上一口,都得老老實實排隊。
憑藉一手的好廚藝,林依輪收穫了眾多粉絲,也結交了極好的人緣,並建立起了強大的人脈:汪涵、那英、朗朗、王中磊、張朝陽......
他成功的把飯交演變成社交,進而再將社交轉換為生意:
我不喜歡在外面吃飯,所以都是在家裡組織飯局,我們家裡氣氛又好,我又喜歡開玩笑。就像是你說的,我總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然後又不覺得累,所以一切自然而然,就這樣了。
2014年,他還創立了個人餐飲品牌,想要將好手藝通過辣醬作為媒介,傳遞給千家萬戶。
創立後的兩年時間裡,他接連獲得幾筆千萬級別的投資,規模日益壯大。
產品也得到了市場廣泛的認可,屢屢創下銷售記錄,多次榮登調味品品牌銷售榜榜首。
什麼是「做什麼都能成功的人」?看看林依輪就懂了。
04
在餐飲領域的創業,讓林依輪賺得盆滿缽滿。
但實際上,這些利益對他來說不過是鳳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因為他早早就以獨到的目光,偷偷摸摸地發了大財。
在那個房價還唾手可得的年代,他以9000一平米的價格買下了北京豪華地段的兩棟樓,現如今,這價格早就漲了十幾倍。
據悉,一棟租給了周筆暢,一棟租給了周杰倫,每月每平米的租金高達上萬元。
不過,這還不是林依輪最厲害的地方,他在收藏界的收穫,更讓人瞠目結舌。
之前在錄製一檔節目時,他的家遭到曝光,看到的人無一不發出驚嘆:
「這哪裡是家啊?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博物館!」
在他的家中,隨處可見的是價值連城、千金難求的頂級名畫。
比如周春芽的《綠狗》,07年價值200萬;
比如季大純的《二十,三十,四十》,07年價值700萬;
比如周鐵海的《夕陽下的駱駝》,14年估值500萬;
比如劉野的《劍》,13年拍賣價4000萬港幣;
還有那副震驚中外的《最後的晚餐》,出自曾梵志之手,曾以1.8億港幣成交。
對於林依輪而言,生活就是最大的藝術,家就是最好的收藏館。
所以,從1999年開始,他混跡於收藏界,讓一件件藝術品成為自己記憶的載體。
而且,別看這些收藏品個個都是無價之寶,也不過是他資產的一個分支。
2012年,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的收藏預算需根據收入決定,最好不要超過自己收入的20%-30%。」
如果說20%-30%就到了如此地步,那麼100%會是何種程度,實在難以想像,所以他有一個頭銜:中國娛樂圈的比爾·蓋茨。
由此可見,如果要評選娛樂圈中的「隱形富豪」,林依輪勢必榜上有名。
05
事業上如此成功,林依輪的個人生活也相當精彩。
他的成功除了因為過人的才華和卓越的眼光,也離不開在背後為他默默付出的女人。
而且,還是兩個女人。
當初林依輪混跡在廣州藝術團時,和黃璉相戀。
那時的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透明,而黃璉已經是廣州地區小有名氣的歌手,但是黃璉還是愛上了林依輪。
甚至她還不顧父親的極力反對,執意與林依輪結為了夫妻。
結婚之後,黃璉全身心地扶持林依輪的事業,從資源到經濟都傾囊相助,那張讓林依輪走紅的《愛情鳥》,就是在她的資助下問世的。
只可惜,《愛情鳥》成功發行後,林依輪和黃璉的感情卻發生了變化。
林依輪想要去北京發展,可是黃璉想留在廣州,他們始終無法達成意見的統一,以至於彼此間的隔閡與日俱增。
最終,他們的婚姻只能以破裂收場。
如果不是因為黃璉的支持,恐怕《愛情鳥》在製作過程中就會因經費不足而胎死腹中,林依輪自然也無法出人頭地。
和黃璉離婚後,林依輪沒多久便與第二任妻子西華邂逅。
西華是一名模特,曾獲得過《美在花城》亞軍,她和林依輪在一場舞會中相識。
林依輪對西華一見鍾情,說摟住她的一瞬間,就覺得這個女孩是一輩子的。
為了抱得美人歸,他不惜花掉了身上總計兩萬元的存款買了一架鋼琴。
1995年結婚,1999年長子出生,2003年次子出生,西華擔任起了賢內助的角色。
林依輪在外風風火火地打拼著,她就在家中相夫教子,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
由於家中經商、有著一定的投資眼光,後來西華開起了經濟公司,在打理林依輪事業的同時,也籤約其他藝人。
在這個過程中,林依輪耳濡目染地學習到了很多投資知識。
可以說,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投資好手,妻子西華是功不可沒的領路人。
能擁有一個如此賢惠、有能力的妻子,想必是許多男人夢寐以求的。
更令人羨慕的是,西華還為林依輪生下了兩個格外優秀的兒子。
大兒子林子濠,在3年前考上了全美排名第一的設計學院帕森斯,還獲得了每季度1.2萬美元的獎學金。
小兒子林子軒,則考上了美國西岸排名第一的寄宿高中,那一年只招收了他一個中國男生。
兩個孩子在林依輪的教育下,十分有教養,絲毫沒有某些富二代那種囂張跋扈之氣。
賢良淑德的妻子,年少有為的兒子,林依輪的家庭,唯有「幸福」二字。
06
如今的林依輪,已經50歲了。
雖然他早已經是娛樂圈中的過氣老人,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身上仍然保有強烈的少年氣息。
因為常年健身自律、健康飲食的緣故,他的身材保持得特別好,絲毫沒有中年男人常有的油膩。
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年人最嚮往成為的樣子——
蒸蒸日上的事業,幸福美滿的家庭,豐厚殷實的家底,健康清爽的狀態。
而如今幸福的一切,都離不開他年輕時的努力打拼——
有過鬱郁不得志的歲月,也經歷過暗淡無光的時刻,但依靠著對夢想的執著,憑藉著才華和眼光的加持,在每一個關口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我們無法復刻林依輪的成功,可至少也可以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好主角。
用積極的態度去熱愛生活,直面所有的挫折,以堅強、熱忱的模樣,尋覓到棲息的地方。
不必想是否能成功,也不必糾結於未來的輸贏,只需要時刻鞭策自己,讓自己贏得美好生活。
當你學會忍耐、懂得克制、戰勝苦難後,驀然回首,你想要的生活也許已經悄然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