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曉琳
「感覺和早前的章節像兩個作品了。」
在第一季播出1995天後,有觀眾對《狐妖小紅娘》第10季如此評論。
12月11日,《狐妖小紅娘》第10季《沐天城篇》正式上線,並牢牢佔據近期國漫熱度排行榜的前二位置。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止到12月21日,《狐妖小紅娘》總播放量已超過66.03億。
這個由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圍繞人與妖恩怨情仇講述在塗山狐妖的幫助下,一對對有情人「轉世續緣」終成眷屬的故事。其中,《沐天城篇》作為動畫劇情轉向「圈外世界」的重要轉型篇章,開篇即高能,甚至有觀眾留言稱「月紅篇」外,讓人目前覺得最有吸引力的開篇。」
回顧《狐妖小紅娘》的成長史,動畫已經推出5年,漫畫也已連載到了第8個年頭。8年間,《狐妖小紅娘》從一個新人漫畫家隨意的勾勒描繪,蛻變為世界觀龐大、設定一步步變得嚴謹的長篇漫畫;5年間,《狐妖小紅娘》動畫從兩周才能更新5分鐘、原畫只有4000張的作品,一步步成長為周更20分鐘,原畫12000張的頭部國產動漫。
(連載於「有妖氣」的《狐妖小紅娘》故事雛形《狐狸精調教手冊》)
但生長陣痛誰都無法避免。在《月紅篇》、《王權富貴篇》等篇章的豆瓣評分均破9分、成為2017年口碑最佳劇集之後,《狐妖小紅娘》故事一度陷入了低谷,處於轉型期的篇章《南國篇》、《尾生篇》、《千顏篇》口碑均平平,最低時只有7.1分。在2019年《竹業篇》9.2分的再次輝煌後,2020年,向「圈外世界」拓展的《金晨曦篇》似乎又陷瓶頸,1600人評價,評分則保持在7.8。
有人認為波動的評分背後,是《狐妖小紅娘》跳出舒適區、探索更多故事可能性的不斷嘗試:自《南國篇》始,《狐妖小紅娘》從輕鬆簡單的單元故事,開始向長篇主線劇情轉型,並逐步完善連載之初沒有填坑的龐大世界觀。而新一季的《沐天城篇》會是《狐妖小紅娘》新高峰嗎?
自我超越的漫畫文本
2013年,可能是漫畫家庹小新最潦倒的時候。
那年,他的漫畫《狐妖小紅娘》連載一半,刊登作品的雜誌《漫畫SHOW》不幸倒閉。由於與雜誌出版社溝通不暢,庹小新半年沒有收入,經常一天只吃一餐,不得已時還要做些兼職以供養讀大學的妹妹。
但也正是那一年,成為《狐妖小紅娘》命運的轉折點。
2013年,剛成立不久的騰訊動漫看中了《狐妖小紅娘》漫畫的版權,並將其作為平臺主推的連載作品。在當年的當當網紙質漫畫出版物銷量榜前十中,除了夏達作品外,《阿狸》《妮瑪,這就是大學》《瘋了!桂寶》《親親木朵》等上榜作品均以繪本/幽默向漫畫作品為主,愛情向、青年向作品較少。雪上加霜的是,同年7月,當時國內唯一的青年漫畫雜誌《鋒繪》宣布休刊,人們哀嘆這代表了「成人漫畫雜誌最後陣地的淪陷」。
而在當時剛剛興起的網絡漫畫中,以2013年騰訊十大網絡漫畫為代表的入選作品曾被當年的《中國動畫年鑑》評價為過度成人化,以暴力、色情等低級趣味內容來片面迎合受眾,神鬼、奇幻題材佔據多數,一度因監管問題引起爭議。
其中轉戰騰訊動漫的《狐妖小紅娘》憑藉青年向的「人與妖」「輪迴」等元素,在尚是藍海的女性向漫畫市場中闖出一片天。《狐妖》前期幾個故事均聚焦於「人妖之戀」。這一題材在影視作品中頗受歡迎,白娘子與許仙、七仙女與董永、聊齋志異的狐狸與書生,這類禁忌之戀的故事在我國有深厚的文化土壤。但在當時的國產漫畫中,以「人妖戀」為題材的漫畫仍屬罕見,這也成為騰訊動漫推出《狐妖小紅娘》時的一大賣點。
對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使用,使《狐妖小紅娘》在一眾漫畫中獨樹一幟。庹小新常調用《詩經》等文化資源營造氛圍。如今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漫畫第一章,作者用《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天仙配》《白蛇傳》四個經典民間愛情故事展開敘事,讓此前不常在漫畫中看到中國元素的讀者倍感親切。
(部分漫畫)
同時,簡單治癒的單元故事頗受歡迎,如珠玉在前的《夏目友人帳》《蟲師》。利用屢試不爽的單元劇形式,《狐妖小紅娘》輕裝上陣,在「白蘇」CP的主線劇情進行之外,漫畫每幾話就會進入一個相對獨立的新故事。對當時還是新人漫畫家的庹小新而言,每個故事都是全新的創作起點,又能呈現社會百態,深化故事主題,一舉多得。而對觀眾來說,這種形式天然降低了漫畫門檻,對追連載的新讀者來說喜聞樂見。
然而,從2012年連載至今,前期靠單元劇與愛情題材打下良好基礎的《狐妖小紅娘》,並非就此一帆風順。
庹小新曾說,一開始只是想畫個能夠像《新白娘子傳奇》一樣的人、妖戀愛故事。因此,故事雛形只能算是短篇體量,未必有擴寫成長篇漫畫的計劃,「那時候還是個新人的我,創作經驗的不足,導致了作品原本的初級設定比較粗糙簡單。」他回顧時在微博寫道。
因此,作品的長期連載,使掩蓋在「單元劇」形式下的弊端漸漸顯露。相比系列劇、連續劇,單元劇一般情節簡單,戲劇性也就稍弱,容易流於平淡,觀眾未必看得過癮。同時,過於注重配角的故事,相對容易忽視主線劇情,即主角團的情感進展與身世解謎。
「按照目前作者挖的坑來看,基本好多坑都沒有明顯的答覆,這種宏大世界觀的玄幻作品,看來作者還是駕馭得不是很好...可是挖了這麼多坑,一個沒填,還真有點失望... 」一位《狐妖》讀者曾在漫畫連載中期在貼吧如此留言。
對長篇連載而言,主線弱化不啻天方夜譚。面對困境,《狐妖》需要改變,《王權篇》則是《狐妖》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作者開始將筆墨著眼於主線劇情,書寫重要角色「王富貴」的前塵往事,並以此串聯起男主角白月初的前世「東方月初」的故事,與主線世界串聯,也為接下來的主線劇情拉開了帷幕。《王權篇》推出後大受歡迎,甚至成為許多讀者入坑《狐妖》的契機。
庹小新曾說,《南國篇》結尾部分會集中推進主線,在這之後的章節中,戲份也會更進一步地集中在主角們身上,「我打算一步一步地,把這個世界該是個什麼樣子,慢慢地編織出來。」
不僅如此,隨著劇情推進,對「人、妖」戀情可能性的探索終將被一一道盡,這也倒逼作者跳出舒適圈,深度探索對「愛情」的矛盾與哲學。
例如,《南國篇》中,「轉世」設定被拿來大做文章:轉世後的人格已經獨立於上一世,為何還要強行承擔上一世的記憶與戀情?從這點出發,男主角東方月初的轉世平丘月初選擇不愛上一世的戀人,而是堅持自我,選擇與南國公主相愛。
不僅如此,《王權篇》中,富貴與清瞳人妖有別,他們的愛情世所不容,在這個故事的描繪中,作者將單純的愛情頌歌升華為對個體自由意志表達權利的追求;《月紅》篇中,則強調喜歡一個人的意義並非獨佔對方,而是幫助與成全對方實現夢想,達成個人價值的實現。
《狐妖小紅娘》監製熊貓蓋飯曾表示,狐妖早期是有甜有虐的單元小故事,設計並不複雜,觀眾反響其實也不錯,為什麼要費力的做這樣困難的探索和詮釋?因為愛情是複雜的、多樣的,它的魅力其實就是有苦有甜,由心而生的不可控。
對《狐妖小紅娘》而言,描述不同種族之間的百態故事,探討真實而複雜的「愛情」哲學,或許能讓它走得更遠。
動畫能順利「出圈」嗎?
對5年來已推出9季的《狐妖小紅娘》動畫而言,第10季《沐天城篇》的登場,在許多層面上都意味著一個重要的拐點。
這首先要追溯到4個月前推出的第9季《金晨曦篇》——這部10集、每集17分鐘的作品表現並不如人意。在2019年推出的《竹業篇》創下豆瓣評分9.2分的絕佳成績後,其後推出的《金晨曦篇》僅拿到7.8分,評分人數僅1600餘人。在評論中,對作品質量好評者有之,但也有評論認為,「這一篇是過渡章嗎?」「感覺作品沒完結就結束了」。
《金晨曦篇》動畫版推出前,有媒體曾推測,按照這個故事在漫畫原作中相較其他篇章更大的體量,動畫集數也相應有可能拉長到24集,才能講完這個龐雜的故事。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漫畫開始遵循長篇連載的套路,即走主線劇情、拓寬世界觀並向「圈外」世界進發的嘗試。
在作者庹小新的設定中,狐妖世界中尚有大量未被開拓與認識的混沌地帶,許多還未登場的強大生物盤踞其中。所謂「圈」,即指書中角色「傲來國三少爺」在戰勝這些強大生物後,將世界一分為二,劃分「圈內」與「圈外」,隔絕雙方。
在前8季中,《狐妖小紅娘》故事主要發生於圈內,對圈外世界描繪寥寥。但隨著對主線劇情的聚焦,目前出現的最大反派黑狐是否來自圈外?《竹業篇》中的王權霸業出圈後,究竟經歷了什麼導致其性情大變?這些讓觀眾好奇的疑問都讓故事與世界觀不得不往圈外世界拓展。
在原作漫畫龐大的《邊境篇》總體框架下,觀眾跟隨主角團,在《金晨曦》《沐天城》等故事中,開啟前往「圈外」世界的旅程。然而,在「圈外」部分,作者庹小新暴露出不擅長駕馭龐大世界觀與多線敘事的短板,用知乎讀者的話來形容,就是「回憶套著回憶,回憶篡改回憶,回憶中再回憶的巨拖巨亂的篇章」,由於牽涉到了眾多劇情與人物,庹小新不得不用比其他故事多一倍的篇幅,來勉強串起這個故事。饒是如此,知乎上仍然出現了這樣的提問:「有人能梳理下狐妖小紅娘最新的金晨曦篇嗎?看到最新一話有點懵。」
面對「回憶套回憶」的漫畫敘事,動畫在獲得小新的同意後,對原作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首先,動畫將龐雜的圈外部分劇情進行切割,在改編漫畫中僅有5話的《尾生篇》時,提前增加、鋪墊後續劇情,為龐雜圈外部分減負。進入第9季《金晨曦篇》後,將原作中較亂的敘述時間調整為順序敘事,將重點放在「為觀眾介紹什麼是金晨曦」以及「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兩部分,減輕觀眾理解上的負擔。
同時,作為承上啟下的一環,第10季的《沐天城篇》肩負著許多重任:不但要梳理清上一季尚未完結的愛情故事,即主角木蔑和妖界醫師翠玉鳴鸞間的前世今生,還需要切入主線,為觀眾清晰易懂地揭露《狐妖小紅娘》鋪墊了五年的「圈外謎團」。最重要的是,能否挽回《金晨曦》篇中豆瓣評分跌落的頹勢,維持《狐妖小紅娘》的高口碑並順利「出圈」,成敗在此一舉。
對動畫製作而言,壓力不可謂不小。事實上,改編動畫推出的五年來,除了上文提到的敘事順序調整外,製作組還做了更多努力和自我突破。
有觀眾注意到,《沐天城篇》中OP和ED與以往的篇章有了極大差異。與以往《夢回還》等曲子具有濃厚的「二次元」「日系」的風格不同,本篇章的片頭片尾均採用了「二重唱」的方法,分別對應女主角翠玉鳴鸞的雙重「人格」,以及男女主角的情感呼應。「這首歌第一次聽感覺會有些奇怪,和狐妖以往的風格完全不同,但是越聽越有味道,超級棒!」在片頭曲《金色》的網易雲評論中,有人如此描述。
在單個故事的製作上,《狐妖》在道具和場景繪製上,愈加精益求精。例如《竹葉篇》中的玉笛、淮竹的嫁衣、烏篷船、油紙傘這些小道具,製作方都仔仔細細的找了參考——在《狐妖》動畫改編史上,還屬首次。
同時,面對五年來國產動畫大環境的變化,《狐妖》在動畫製作速度與質量上都在不斷提升。
2015年《狐妖小紅娘》動畫上線後,該作品的動畫監製曾直言,製作第1-4季時,基本就是照著拍,能做出來不跳票就不錯了。受限於國產二維動畫產能普遍不足,當時團隊只能對關鍵集進行處理,其餘時間都在趕進度。而到了2020年,《狐妖》動畫已經從最初的正片五分鐘雙周更新,進步到如今15—20分鐘的周更,速度提升了數倍不止。
而隨著優秀國產動畫越來越多,觀眾對作畫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數娛夢工廠此前對《狐妖小紅娘》導演王昕的採訪中,他提到:「觀眾的眼光不一樣了,品質要求也不一樣了。」2015年《狐妖》第一季時,一集4000張原畫,觀眾好評如潮;後來增加到一集7000張原畫,觀眾認為還算能看;到了最近的《沐天城篇》最後三集,每一集的原畫張數已經飆升到12000張左右。
從敘事到作畫,從音樂到道具,動畫改編的這些種種努力,助推原本相對小眾的漫畫一步步走向大眾,成為《人民日報》評論下的「給國內動漫行業的振興帶來了希望」的頭部作品,也讓作者庹小新熱淚盈眶地寫道:「想到了去世多年的爺爺,現在我畫小人書,也能和您寫文章一樣上報紙了……」
儘管也有觀眾認為,動畫目前仍有過於依賴漫畫原作的傾向,有時也存在節奏過慢的問題,但總體而言,《狐妖小紅娘》在過去8年的漫畫連載、5年的動畫改編中,以一種勃勃生機不斷超越自我,在不遠的將來,或許這株常青之樹,終能結得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騰訊動漫,五年首次!《狐妖小紅娘》動畫主創團隊深度答疑幕後製作的秘密,2020
2、騰訊動漫,單身作者的花式虐汪寶典——《狐妖小紅娘》作者小新專訪,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