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人分餅,五牛耕田,八龍治水,啥意思?老人說今年能遇上
農村地區總是流傳著一句關於農業生產的很經典的話,這句話是「四人分餅,五牛耕田,八龍治水」,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理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然而對於村莊裡的老人卻是再熟悉不過了。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這句話的真正含義,那麼,待筆者解釋一番,各位看官會不會也覺得很有道理呢。?
首先來看「八龍治水」,說起來這句話為什麼會出現,其實很大程度上和人們之前所發明的幹支紀法有關係。我們都明白,古往今來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都是被人們聯繫在一起的,知道這個知識以後,我們就比較好聯繫這句流傳下來的話了。
假設我們每一年的正月的第一個地支是「辰」日,假如是在正月初五的話,顧名思義,這個日子就稱為「五龍治水」。同理,如果今年是正月初八為當年的第一個「辰日」,那麼今年就會被稱為是「八龍治水」。
通過上面所舉的例子,我們也可以很好的理解下面一句話。假如今年正月初五是全年的第一個丑日(醜屬牛),那麼這個日子就被稱為「五牛耕田」。假如第一個丙日為當年的正月初四,老百姓通常稱丙為餅,所以是「四人分餅」,假如第一個午日是正月初十,那麼就叫做是「十馬馱谷」。
很多人不明白「四人分餅」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想一下餅是用什麼做的?糧食。我們都知道,如果同樣一個東西分的人少了,則每個人擁有東西就會更多。就像這個餅,如果分的人少,每個人的糧食多,那麼收成就會很好。反之如果分的人多,每個人的糧食都很少,則收成就不好了。同時,「丙」是「餅」的同音。每十天裡便有一個丙日,從正月初一起為第一天,哪一天排上「丙」字,便定為幾人分餅。初一逢「丙」是一人分餅,初二逢「丙」是二人分餅,初十逢「丙」是十人分餅,「丙」多,則餅多。
五牛耕田,在工具不發達的古代,牛可以幫助普通幹很多農活。如果普通農民有很多牛,那麼老百姓要做的活就更少,土地也會越好。這就是「一牛耕田耕不撤,九牛耕田牛有歇」。八龍治水的意思:民間老百姓相信龍可以降水,但是如果龍多了,那一年就不會降太多雨。所謂「龍多不下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十馬馱谷是說農民的莊稼收成了以後用馬馱,如果馬越多,那很明顯說明那一年的收成一定就很好。所以,有很多種莊稼的老人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如果今年一頭牛生產的糧食需要兩匹馬馱,那就意味著產量的豐厚,如此正好能達到五牛耕田,十馬馱的情形了。平凡生活中蘊含的大智慧,您看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