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V5,胖5送嫦5飛天探月——講給寶貝聽的探月故事(1)

2020-12-24 奇趣雜貨鋪

飛天探月一直是中華兒女千年的夢想,在2004年,中國無人探月計劃正式立項,命名為「嫦娥工程」——工程分為「繞」、「落」、「回」三期,每期完成不同的任務。

16年來,在無數航天英雄的辛勤努力下,當初定下前兩期的任務都已成功完成,現在只剩下最複雜,難度最高的第三期——「回」。

流傳千年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開始續寫全新的現代篇章。

01「回」任務是什麼

這一次,任務把著陸點安排在月球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地區的呂姆克山,降落後工作大約2天的時間,採集約2千克的月壤帶回地球。

呂姆克山是高度在1300米左右的火山群,之前從來沒有人類或探測器前往過,所有的觀察,都是從遙遠的地球上看到的——這片區域更像是廣闊、黑暗的熔巖平原,著陸、行進、採樣、起飛……每一步每個環節,具體會遇上什麼麻煩,都是未知。

任務難度和複雜程度肯定是SSS級,必須要一支擁有「高精尖」團魂的強大隊伍才能完成,成員們既要能各司其職,還要能默契合作,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02正式成團:四器組合命名「嫦娥5號」

跳過最不靠譜的鍵盤俠打分環節,由航天評審團經過層層篩選、淘汰和打磨之後,最終上升器、著陸器、返回器和軌道器四個小胖子乘風破浪,正式成團,團名叫做「嫦娥5號」。打字太累,就叫他們小升、小陸、小回和小軌吧。

在一輪又一輪的嚴格的預演彩排和訓練中,四小胖牢牢記住了各自的分工和任務,堅持不懈地調整自己的狀態,做好了出徵準備。

03運載司機確定:身強力壯的「胖五叔」

而負責運送嫦娥5號的重任,仍然交給了經驗十足,專門跑太空長途的長徵火箭家族。

從1970年4月24日家族老大「長徵一號」成功運載「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始,這個家族已經延續了4代,人丁興旺,截止到2020年11月6日,共跑了353次太空長途,快、準、穩是他們的特點,而且還在不斷的進化中。

嫦5小隊作為高精尖的強團,唯一的小遺憾就是——成員們加起來,大約有8.2噸重——這使運送他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重任」,長徵家族不得不在族裡精心選拔,最終,江湖人稱「身體最壯力氣最大運力最足」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請求出戰獲得批准,名字太長了,我們叫他「胖五叔」吧。

胖五叔在此之前,已經經過了兩次發射考驗,4個月前,他剛把「天問一號」送去了火星,在接受「正經瞎說」電視臺採訪時,他說:「這次的運載任務,將繼續保持審慎而樂觀的態度。」

04出發前的繁瑣準備

在我們國家,科研工作者們超級有才氣,和那些拍戲能背出臺詞就有無數人追捧的明星相比,他們習慣了不計名利,默默實幹。

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

通過一次次的演算、試驗,模擬結合實測數據等等方法,他們儘可能地為探月徵程中的風險做好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努力去克服各種險阻——太陽風、高能粒子、嚴酷的太空環境、通信延遲、超重運載、軌道安排等等,以及出徵前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難以估量的其它困難。

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日子?

終於萬事俱備,出徵時間確定在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這個時間的選擇,也有非常大的學問:

一是便於奔月軌道的設計;

二是減少太陽活動對嫦5團的影響;

三是雲層更少利於信號傳播;

四是燃燒火焰明顯可以方便觀測。

05胖五叔順利升空,嫦5團成功奔月

嫦5團和胖五叔都準備就緒,小升、小陸、小回和小軌從上到下坐成整整齊齊的一列,大約有7.2米高,像一串巨大的糖葫蘆,看到那麼多人在注視著他們,特別的激動,覺得胸口的五星紅旗更加鮮豔了。

胖五叔心裡其實也很緊張,聽說這次發射窗口只有50分鐘,由於地月相對位置以及軌道設計等因素的限制,這次發射接近於「零窗口」,超過這個時間,即宣告奔月失敗。

為了萬無一失,航天人為胖五叔設計出了變射向、變滑行時間的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並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分別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讓胖五叔自己根據具體發射時間選擇軌道發射。

胖五叔不負眾望,順利起飛升空,在2200餘秒的飛行過程中,舞臺屬於胖五叔。

他一絲不苟的在70個規定時序裡完成了數百上千的複雜動作,先後丟掉了助推器、整流罩之類的輔助裝備,完美表演了一二級分身術、二次小宇宙爆發、末速修正、調整姿勢等10個複雜的飛行階段神操作,最後將嫦5團成功拋進了地月轉移軌道,互道再見後,獨自返回地球。

小軌和小陸合力伸展出太陽翼帶著嫦5團開始在地月轉移軌道飛行,這是一個大橢圓軌道,嫦5團只需要修正飛行姿勢沿著軌道飛行就可以到達近月點附近,到時嫦5團及時在近月點附近剎車減速後,就可以靠月球的引力進入環月圓軌道,完成後續著陸、採集、起飛、返回等一系列的任務了。

剩下的奔月徵程,將由嫦5團獨立完成,下篇我們再說當他們到達環月軌道後,如何分工合作,互幫互助來完成各種任務的。

相關焦點

  • 青年航天專家邀你探討: 「胖五」如何送「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4點,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這是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探月任務。 它將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創造國內航天探測多個第一次,也被稱為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長五遙五送嫦五,開啟探月新徵程
    17日凌晨1時許,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1:59,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最後,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探月工程的點點滴滴:2007年10月24日長徵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我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俄羅斯)、美國、日本、歐空局之後第5個自主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 發令送「嫦五」圓了探月夢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11月24日下午,胡旭東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探月的故事。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通訊員 徐斌如「嫦五」增加許多新技術胡旭東介紹:「對於這次任務,我們發射場謀劃很早,提前做了大量準備。」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原標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中國探月故事,劇情格外精彩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中國探月故事,劇情格外精彩中國探月故事解放軍報記者 王通化 高立英 賀逸舒特約記者 王玉磊嘀嗒,嘀嗒,嘀嗒——這一刻,秒針的跳動變得如此清晰。這個大火箭,後來被命名為長徵五號火箭,也就是現在的「胖五」。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寓意「十分完美」。發射前夕,作為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設計者、見證者、參與者,白髮蒼蒼的龍樂豪院士又一次來到文昌航天發射場。這個從放牛娃成長為院士的82歲老科學家豎起大拇指,為「胖五」和「嫦娥」加油。
  •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安普忠 郭文彬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2-19 06:49摘要: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豔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 探月工程三步夢圓 星際探索未來可期 冰天雪地裡的「尋嫦之旅」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安全降落在雪野茫茫的四子王旗草原,落點就在理論落點預定區域核心區之內,可以說是正中靶心,十分完美!據當地人武部同志介紹,返回器就落在了阿莫烏素嘎查趙永軍家的牧場上。此刻,冰天雪地的四子王旗草原沸騰了!
  • 「胖五」送「嫦五」「奔月」採樣去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月面採樣...
    原標題:「胖五」送「嫦五」「奔月」採樣去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月面採樣返回核心任務   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完美收官,專家揭秘嫦五返航「最後一關」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完美收官,專家揭秘嫦五返航「最後一關」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 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月工程?
    楚天都市報11月23日訊(記者張皓 見習記者周浩 通訊員呂道凱 李康 李寒劍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王永勝 通訊員都鑫鑫 發自海南文昌)「嫦娥一號」13年前在四川西昌發射時,李智斌是陣地總體工程師;如今,身為海南文昌發射測試站站長,發射場的主要運營管理單位負責人,他肩負將「嫦娥五號」安全送上月球的重任。
  • 嫦五飛天探月 有望實現我國航天史5個首次
    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月面工作約2天 總飛行時間約23天此次採樣包括月球表面的抓取和鑽取巖芯兩種方式,計劃採集2千克月壤樣品並嚴格密封后送回地球。嫦娥五號在月面工作的時間約2天,總飛行時間約23天。嫦娥五號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5個「首次」:首次月面自動採樣,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首次大規模進行月壤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胖五」送「嫦五」 「奔月」採樣去|我國首次,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搭乘「胖五」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發射升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首個月面採樣返回任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一步,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將為後續月球及深空探測等任務奠定科學和工程基礎。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採回的月壤又對中國的太空探索有何種意義?央視新聞23日晚開始的「陪你追嫦娥」直播特別節目全都講明白了! 1、「嫦五」發射升空後,大約4天後即可抵達月球;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
  • 「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來源標題:胖五就位 嫦五即將奔月採樣返回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風暴洋:中國探月新地標
    此後,勘測者1號、月球13號、勘測者3號、阿波羅12號等「來客」,絡繹不絕地造訪風暴洋,這裡儼然成為「探月地標」。當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緩緩降落到月球表面,登陸風暴洋從未有人涉足過的東北部,許多人在心中為這一瞬間配了音——「砰」!在人們想像中,這是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的聲音,也是高懸已久的心臟終於落地的天籟。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嫦五配胖五,回家之前挖點土
    圖源@中國探月工程 編者按 1978年,從月球帶回的380千克月巖石樣品中,美國拿出了小指尖大小的1克贈送給中國。此後,以地球化學專家歐陽自遠為首的中國科學家開始對其中的0.5克樣品進行研究,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並推斷出這是由阿波羅17號飛船航天員採集來的樣品。
  • 中國焦點面對面:「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
    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更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五」探月有何難?月球「挖土」有何用?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體副主任設計師李青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進行權威解讀。
  • 「長五」送「嫦五」 登月去取土!
    在航天小劇場看懂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此次長五遙五送「嫦五」為何被稱為2020年最具「分量」的發射?為何要選在凌晨發射?「嫦五」這位「五姑娘」有何特別之處?她又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哪四個「首次」?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採用「兩級半」構型,芯一級、芯二級直徑為5米,芯一級捆綁四個直徑為3.35米的助推器,芯級和助推器全部採用液氫、液氧、煤油等無毒無汙染推進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運載能力可達14噸,是目前我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由於芯級直徑大於其他長徵火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被親切的稱為「胖五」,因為採用了液氫、液氧等低溫推進劑,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也獲得了「冰箭」的稱呼。
  • 人類探月史之三,「嫦娥一號」繪製月球全景圖,美國探尋礦產氦3
    一、1990年1月24日,日本在鹿兒島航天中心發射了「繆斯A科學衛星」,進入太空後更名為「飛天號」。這是日本發射的第一個探月器,也是繼美國與蘇聯之後第三個探月的國家。但它入軌速度慢了50米/秒,以致多次軌道修正後才飛入預定軌道。3月18日好不容易到了月球軌道後,釋放的小型衛星「造箭室」卻很快出現故障而失靈。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圖源@中國探月工程編者按1978年,從月球帶回的380千克月巖石樣品中,美國拿出了小指尖大小的1克贈送給中國。此後,以地球化學專家歐陽自遠為首的中國科學家開始對其中的0.5克樣品進行研究,發表了14篇相關研究文章,並推斷出這是由阿波羅17號飛船航天員採集來的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