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能讓彼此走得更近,相互信任,依賴感也會更深。沒有一定的了解是達不到相互交心,相互掛念的。兩人能走在一起,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需要彼此有足夠的了解。
那些關係很好,無所不談,好得像一個人的男女,外人看來是再般配不過的,就像《小婦人》中的喬和勞裡。兩人幾乎形影不離,有共同語言,把彼此放在心裡,能相互體諒,還能舉止親密,所有人都覺得他們應該走到一起,可是卻沒能雙宿雙飛。
陳偉和雲婷從小在一個大院長大。陳偉隔三差五到雲婷家吃飯,兩家長輩是好戰友。從小看著兩個孩子青梅竹馬,想著以後能走在一起也是門當戶對,關係和資源還能更進一步。
大學畢業後,兩個都有不錯的工作。陳偉和家人商量後,鼓起勇氣,向雲婷表白,希望關係能夠更進一步,雲婷自然很高興,但是沒有立刻回答他,說兩天後給他答覆。回到家後,雲婷告訴了父母,父母早在意料之中,很是支持,可就是這個時候雲婷卻猶豫了。
兩天後,陳偉信心滿滿地來找她,還準備了鮮花和禮物。雲婷開口後,他卻傻了眼。雲婷委婉地拒絕了,說,知道陳偉喜歡她,自己也覺得他很好,也喜歡,可是一直把他當哥哥看待,沒有那種衝動和感覺,談不到做男朋友談婚論嫁的那種。後來,陳偉內心很痛苦,強忍著說,希望她幸福,如果有誰欺負她的話一定會讓他好看。
「你是個好人,但我們不適合」常常在生活中上演,刺痛著對女孩好的好男人的心。當時對她好並不是想著要她以作女友為回報,所有就傻傻的對她好,在發現自己對她的愛有所升華上升後,卻遭到了婉拒,回想過往,親密快樂,還不如維持現狀,現在可好,繼續相處會尷尬,不相處又不舍。
關係太好的男女,為啥難走到一起?
太直接的給予很難換來愛
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人用像親人一樣對你好,來形容那些對我們好的人。與他們不沾親帶故,但就是那麼實誠地對你好,像親人一樣。因為只有親人的好,才會不圖回報,不覺得麻煩。
陳偉和雲婷,大小就生活在同一個大院,是兒時親密的玩伴。年紀大一些的陳偉在還不知道兩性情感的時候,就開始用大哥哥的思維,為小妹付出,帶她玩保護她逗樂她,讓她感覺到親人般的溫暖。
這種愛,純粹單一,不含任何雜念,自然而然雲婷習慣了這種方式,類似於家裡大哥哥照顧小妹的方式。她知道對他對她很好,內心充滿了感激和感動,大哥的角色並沒有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調整,她對他的愛是更偏向與親人的愛,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感,在她心中沒有辦法泛起愛的漣漪。更難以接受的是,過去怎麼多年角色的變化。
缺乏神秘感
男女之間的情感,需要若近若離,需要有一種去探尋去發現的衝動。還沒成為男女朋友前,相處之間過於了解,無話不談,對方想什麼,想做什麼,都一清二楚,站在一起都思想上的透明人,在一起像一個人似的,便沒有了愛的衝動。
談戀愛太久最後分道揚鑣也是這樣。愛情是需要憧憬的,和一個有趣值得探索的人一起憧憬要比與一個一眼就看透的人一起更讓人興奮。
所有說,夫妻中也需要有讓對方感覺到神秘的部分,讓對方總有期待,總有幻想,常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體驗愛的過程才會有趣,不是一層不變淡如止水的過日子關係。這樣的關係,是誰久了都會累,都會厭。對你充滿好奇的人才會深深愛上你,難以離去。
被所有期待的逆反
我們不得不承認,心裡住著一個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什麼時候會對自己否定的傢伙。特別是,在所有人都贊同需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如果照著別人的意向去實施了,會有一種不是自己所想的錯覺,挑點毛病,反其道而為之,會突然湧上心頭。
儘管我們知道那是正確或有利的,我們還是忍不住。在成年後,父母和我們的隔閡就是從這裡開始了,因為我們也是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智慧的成人。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或多或少地產生了逆反,我們知道不好,但還是被控制了。情感中的兩個人,越是別人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不看好,反倒更加珍惜希望能一直在一起,怎麼著也要證明給別人看看,我是對的。
關係太好的兩個人,被所有人認為必然應該走在一起,理所當然的期望,容易刺激逆反的感覺:難道我就不能有別的選擇了?一旦有了這樣的好勝心,錯過對自己好的人就成了必然。
關係太好,不忍破壞
兩個關係太好的人,說什麼做什麼都能接受,葷的素的,只要在一起開心就可以。但是男女關係中,就不能享受這樣的感覺,無拘無束的感覺。就因為這樣心照不宣,兩個人就很好思考彼此的關係。
同時,也更不想破壞這樣一個可以完全放鬆快樂的相處方式。兩個人之間無話不說,沒大沒小也是開心,一起玩一起聚,可以完全的放開自我。是自然而然走在一起的玩伴,沒有利益衝突,甚至會有意迴避可能破壞這一關係任何風險。只需要去享受美好的感受。
這樣的感受十分可貴,會異常的珍惜,不希望有人為的破壞。
男女戀人和婚姻中,是難有這樣的關係的,它豐富了人們的情感世界,是可能最放鬆自我的情感區域,不允許有雜質,自己對此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