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因為愛情總是難捨難分何必在意那一點點溫存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
上世紀80年代末,一首《夢醒時分》橫空出世,傳遍了大街小巷。
八九十年代的陳淑樺,人盡皆知,成為華語樂壇的一座高峰。
即使到今日,無論你認不認識她,知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你都聽過她的歌。
可惜,這樣的一個奇女子,卻一生毀在了母親手裡,至今不能走出陰影。
01
陳淑樺自小便展示了驚人的唱歌天份,八歲便被母親安排參加唱歌比賽,一舉奪冠。
九歲便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張專輯。
但她真正大火是30歲籤約滾石後,被李宗盛挖掘打造,後者對她算是有知遇之恩。
李宗盛不僅會寫歌,還懂女人心。
《夢醒時分》《問》《明明白白我的心》……
他給陳淑樺寫的歌,不僅有女性對愛情的渴望,還寫出女人受傷後的心聲。
如果女人,總是等到夜深無悔付出青春,他就會對你真是否女人,永遠不要多問她最好永遠天真
一首首情歌,在陳淑樺看似波瀾不驚的演繹下,成為萬千女性的「心靈信仰」。
她的歌,哀而不傷、悲而不戚,恰到好處。
就像一杯45度的溫開水,入口沒有過燙,也不會太涼,喝了還想再喝。
如果說,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了都市女性「療傷系情歌天后」的形象。
那她在90年影視作品中,演唱的那一曲曲,又是另外一番江湖味道。
在徐克導演的電影《青蛇》裡,他在片中所表達的那一種軟噥、纏綿、痴恨,在主題曲《流光飛舞》中,同樣被陳淑樺抓得絲絲入扣。
黃霑的詞曲,陳淑樺的演唱,把千萬種風情愛恨唱到骨頭酥麻。
還有《東方不敗風雲再起》中的插曲《笑紅塵》。
那一份灑脫不羈,醉笑江湖,天地任逍遙的味道,陳淑樺拿捏得非常到位。
陳淑樺最厲害的是,無論什麼類型的影視作品,她總能融入其中靈魂,歌曲非常貼合作品氣質。
在李宗盛心中,她是「最會唱歌的女歌手」,周華健讚嘆她為「天后的天后」。
她的歌聲則像林青霞,國色天香,意態難繪。
02
可就在她最當紅的時候,突然消失在了樂壇。
30歲後,陳淑樺的風格是被李宗盛塑造的。
30歲前,陳淑樺的人生是被她母親安排的。
也許愛女心切,也許身為娛樂公司人員,太清楚娛樂圈的規則。
陳媽媽從一開始就對女兒保護有加,寸步不離,就連上衛生間都不錯過。
上舞臺、採訪、籤合同、端茶遞水照顧生活,陳媽媽一樣都沒落下。
有一次陳淑樺上節目,陳媽媽跟往常一樣,陪同上了臺。
主持人說:「女兒都這麼大了,不必跟了啦。」
陳媽媽很激動,表示:
她可是我的女兒啊!壞人那麼多,萬一碰上了怎麼辦?
最大的問題在於,母女倆絲毫不覺得這樣做有何不妥!
有一次李宗盛接受採訪,吳君如問他:為何不追陳淑樺呀?
李宗盛笑答:她媽媽一直盯著,沒有機會下手啊!
也許只是開玩笑,但陳媽媽對女兒的保護可真是出了名的!
很多男士對陳淑樺的追求,在陳媽媽的嚴防死守連開始的機會都沒有。
她的初戀對象是滾石一位長相英俊但沒名氣的歌手。
三十多歲才第一次品嘗到愛情的滋味,無奈還被媽媽以「門不當戶不對」為由,掐滅了愛情的小火焰。
陳淑樺沒有太多反對,乖乖聽話。
幾年後,在媽媽的同意下,她終於與一位家境殷實、相貌堂堂的醫生相戀。
但陳媽在他們約會時偷偷跟蹤女兒,暗中觀察情況。
男方發現後直接提出了分手,畢竟誰也受不了這樣的準丈母娘。
陳淑樺雖然傷心,但在媽媽的安慰下,竟也選擇原諒,還認可了這樣的做法。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陳淑樺,對母親的依賴已經超出了正常範疇。
她說:如果以後嫁人,也要帶著母親一起出嫁。
不幸的是,還沒等到她嫁人,「她的天」就坍塌了。
1998年,陳媽媽在家裡不小心摔了一跤,突然離世。
對於一個從小被母親完全護在翅膀底下的孩子,從未經歷任何風雨,這樣的打擊可想而知。
李宗盛說,他始終忘不掉在陳淑樺母親告別儀式上,陳淑樺看向她的眼神。
他沒有說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眼神,想必很難說清楚。
那裡面恐怕包含著很多陳淑樺沒有說出口的恐懼、迷茫。
彼時的陳淑樺,已經40歲。
可她的內心,還是那個需要被人照顧的小女孩。
失去母親的她,就像失去了翅膀的鳥兒,沒法再飛。
籤合同,被騙;與人打交道,不行;訂機票,也不會。
整個世界於她而言,都是陌生的,是滿滿的惡意。
雙重打擊壓力之下,陳淑樺退出了舞臺,一代歌后就這樣成為了傳說。
03
隱退之後的陳淑樺,與父親搬到臺北遠郊的舊公寓裡,深居簡出。
後來得了抑鬱症,需要家人輪番照料生活。
有人說看見她在自家樓下喃喃自語,也有人說在餐廳看到她連點菜都困難,但這些說法未經證實。
2006年,李宗盛開了一場演唱會,主題是「獻給陳淑樺」。
演唱會上,李宗盛還寫了一封給陳淑樺的信,真摯動人:
淑樺,一切還好嗎?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裡平復過來。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是經歷了一切之後從而發現自己。好久不見,淑樺。你在臺下看嗎?看小李變成真正的老李啦。頭髮沒了,鬍子白了。漂泊了,心滄桑了。卻要大聲唱歌。好像當年一樣。沒關係的,日子會順順地往下的。
如今,陳淑樺已經62歲,不知道這些年她是怎麼樣過來的。
即使與她合作多年的李宗盛,也從未看懂過她。
他說:「淑樺是一個很難了解的人,有時候覺得她是勉力在完成我要的樣子。」
她終其一生,只是活成了別人想要的樣子,尤其是媽媽對她的期待。
她內心那個真實的自我,從未真正甦醒過。
這是她人生的悲哀,更是她媽媽教育的悲哀!
電影《千與千尋》裡有這麼一句話: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告別,是成長路上的指路牌。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頭!」
致天下父母。
作者:拾柒姑娘。愛寫作的長腿姑娘,愛攝影的小廚娘。娛樂中見深度,八卦裡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