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是一款音頻APP,雖然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但是在矽谷 VC、名人圈層的推廣下,已經變得非常受歡迎。
雖然這款產品只有 1500 個用戶,前不久還獲得安德裡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投資,籌集 1200 萬美元,估值高達 1 億美元。它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簡單的說,Clubhouse相當於一個實時語音聊天室,用戶進入APP後,可以查看房間裡都有誰,聊的話題是什麼,進而決定是否繼續聽或加入聊天。雖然說,大約只有 1500 用戶能夠進入聊天室,但其中大部分都與知名科技投資者有聯繫。
比如用戶進入之後,可能會聽到一場關於新冠病毒有關的熱議話題,參與其中的人包括知名主持人、政治評論員、天使投資人等精英階層人士。
Clubhous還有一絲神秘色彩,比如至今還沒有網站,創始人保羅·戴維森(Paul Davison)和羅翰·賽斯(Rohan Seth)也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
從招聘網站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這兩個人在今年早些時候成立了Clubhous的母公司 Alpha Exploration。
根據參與Clubhous內測早期用戶反饋,這款產品有點像播客和Twitter的結合體,被稱為「音頻 Twitter」。
進入APP之後,用戶可以看到幾個虛擬聊天室,裡面會顯示參與者的名字,有時有兩個三參與者,有時高達 100 個。當用戶進入一個聊天室,打開音頻後,就可以聽到小組討論的話題,聊天室創建者可以決定誰發言。
風投公司Lux Capital的合伙人比拉爾·祖貝裡(Bilal Zuberi)對這款產品評價頗高稱,Clubhouse是他唯一感興趣的社交音頻APP。
他表示,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都需要用戶看屏幕,使用Clubhouse之後是他第一次不用看屏幕就參與到社交媒體中,在他不發言的時候還可以隨便做任何事情。
與其它一開始就想吸引大量用戶產品不同的是,Clubhouse採用的是邀請制度,並且十分嚴格。據稱,每天只有十幾個新人加入。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日均活躍用戶數量約為 270 人,約佔註冊用戶總數的18%。
Clubhouse創始人戴維森經常會加入到一些聊天室,用幾分鐘的時間詢問參與者對某個特定功能的反饋。
祖貝裡稱,自己是受一名Uber高管邀請加入的,現在每天會花大約半個小時聽別人討論,有時候也會發言。
近 20 年來,無數個初創企業一直在尋找創新的方式,幫助人們與朋友、同事、名人和陌生人聯繫起來。最後,大多數都破產了,只有少數成功,比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
社交產品是一個極端的繁榮或蕭條的行業。在很多情況下,所謂的「走紅」都只是曇花一現,比如Yik Yak,一款專為大學生設計的匿名簡訊應用,在籌集了 7000 多萬美元後還是倒閉了。
那麼Clubhouse未來命運又會如何呢?
風險投資公司Freestyle的聯合創始人、Clubhouse早期用戶喬什·費爾瑟(Josh Felser)預測,「它要麼在 7 月之前死掉,要麼就是大獲成功。「
費爾瑟稱,自己每天會在這款應用上花一個小時,疫情封鎖措施期間成為這款應用最佳的推出時間,但是否能持續發展還有待觀察。
如今,Clubhouse的大部分用戶都是在一個名人加入一個聊天室並通知關注者之後才會加入的。
舊金山的投資者馬特·布裡茲納(Matt Brezina)在 4 月份收到朋友內特·博沙德(Nate Bosshard)邀請加入Clubhouse後,成為一個狂熱的用戶,並把Clubhouse形容為「AirPods社交網絡」。
而在媒體報導了Clubhouse融資 1200 萬美元資金的消息後,有人在推特上質疑,這會不會是不是創始人們的最新「玩具」。
在考慮創造營收之前,Clubhouse的下一個巨大挑戰將是向千萬用戶開放,並且要保證不會變得混亂。
有業內人士指出,Clubhouse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能否擴大規模,既然可以有數億人使用推特,那麼Clubhouse也是有發展的空間的。
另外,也有人認為,Clubhouse最終一個好的歸宿就是被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收購。當然最終命運會是如何,現在還沒有人知道答案。
註:本文編譯自cnbc,原文標題《Silicon Valley is going crazy for Clubhouse, a social media app with 1,500 users that’s already worth $100 million》
每天一篇超實用創業案例,掃碼關注【站長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