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夠想到菜市場也會成為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搶奪的「香餑餑」。在經歷了年初特殊時期之後,網際網路巨頭都看上了社區團購這塊大肥肉,大家熟悉的網際網路大佬基本上都加入了這場爭奪,比如拼多多黃崢、滴滴程維、京東劉強東以及美團的王興,就連二馬(馬雲、馬化騰)也加入了。
2020.6:滴滴」誠心優選「上線;
2020.7:」美團優選「事業部成立;
2020.8:PDD」多多買菜「上線;
2020.9:馬雲成立優選事業部;
2020.10:阿里」今日優選「上線;
2020.11:阿里入股團購平臺——十薈團;
2020.12:馬化騰投資」興盛優選「。
……
可能很多人都搞不同,菜攤賺的「兩分錢」,為何會被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上呢?而且吃相還如此難看。就連口口聲聲說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馬雲也入局了!其實原因很簡單,涉及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是賺錢的生意,特別是「食」這一塊。民以食為天,食是每天的大事,老百姓每天都要買菜買吃的,但是不會每天都買衣服或者出行,所以說掌握了老百姓的「食」,也就意味著利潤源源不斷。
雖然看起來菜攤賺的都是幾分錢幾毛錢,可是批發商、經銷商往往都是賺的小錢,可是積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千萬不要小看那些在批發市場搬貨的老闆們,個個都是千萬家產。這也是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搶佔「菜市場」的原因所在。
網際網路巨頭一般都是三部曲:
第一:瘋狂補貼
現在巨頭們都還在第一步,現在各大平臺都在利用瘋狂的補貼來吸引用戶。而這一步對於攤販們來講也是打擊最大的,因為很多消費者會因為巨額的補貼而放棄實體採購,轉向線上買菜市場。
第二:壟斷用戶
「菜市場」就這麼大,如果所有的巨頭平分市場,那麼利潤空間有限,畢竟賣菜也是賺個幾毛錢。所以巨頭們都希望可以壟斷市場,在這個階段就是巨頭們要展現實力的時候了,就像之前「百團」之爭的時候一樣,美團堅持到了最後,所以現在可以壟斷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第三:收割季節
前面低價促銷,瘋狂補貼,砸了不少錢進去,徹底壟斷市場,並且消費者也養成了線上買菜的習慣之後,現在話語權就掌握在資本手裡了。抬高蔬菜的價格,不再提供補貼,消費者也只能夠任人宰割,就像現在大家使用滴滴出行一樣。
不得不承認,在巨大的資本面前,這些菜攤是沒有任何對抗能力的。這些網際網路公司與其花這麼多錢在爭奪」菜市場「上,為何不把這些錢投入到科技研發之中呢?這樣做不是更有意義嗎?華為還在遭受著美G的打壓,國內半導體依舊疲軟落後,國內科技被人卡住脖子不是一天兩天了,難道這些網際網路大佬不該承擔起部分的責任嗎?對此,你怎麼看呢?你覺得社區團購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