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與旁遮普大學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2020-12-17 武漢發布

走出國門,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院所的合作,紅蓮型雜交水稻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

12月11日,武漢大學(中國)·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建設項目揭牌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

據介紹,紅蓮型雜交水稻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為領軍人物的科研團隊(以下簡稱「院士團隊」)培育出來的原創性科研成果,是國際公認的雜交水稻三大細胞質類型之一。

40多年來,「院士團隊」的幾代科學家先後培育出珞紅3A、珞紅4A、珞紅5A、珞紅6A、珞紅7A等一大批被國內主要科研院所及種業公司引用的種質科研材料,還研發出紅蓮優6號、珞優8號、珞優9348等雜交稻新品種。相關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巴基斯坦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紅蓮型雜交水稻表現同樣優異,特別是在菲律賓,紅蓮雜交水稻種子帳戶佔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總進口量的70%。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武漢大學鄂州紅蓮型雜交水稻試驗基地時,作出「糧食安全要靠自己」的重要指示;2018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接見雜交水稻一線專家時,專門詢問了「院士團隊」成員之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朱仁山有關紅蓮型雜交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表現。

為了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打破遺傳瓶頸,促進紅蓮型雜交水稻品種的更新換代,推動中巴兩國雜交水稻科技成果轉化,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中國貢獻,朱仁山於2018年初開始在巴基斯坦試種紅蓮型雜交水稻。

兩年的試驗示範數據顯示,新一代紅蓮型雜交水稻品種綜合性狀全面優於巴基斯坦主推品種。

更為可喜的是,近幾年來,紅蓮型雜交水稻的研究不斷取得重要進展,相繼成功育成了紅蓮型隱性遺傳小粒不育系,實現了雜交水稻全程機械制種混收分選;培育出鎘低吸附、低直鏈澱粉(14%~18%)紅蓮型雜交水稻,為推廣、應用插了新科技的翅膀。

今年9月,在中國科協和湖北省科協的支持下,武漢大學承擔的首個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武漢大學(中國)-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建設。

旁遮普大學是巴基斯坦著名學府,科研實力雄厚,其農學研究院專業學術排名居全國第一,是巴基斯坦水稻品種審定及區域試驗的承擔單位。

據朱仁山介紹,巴基斯坦推廣紅蓮型雜交稻有將近15年的歷史,市場份額較大而且穩定,其地理氣候條件適宜開展紅蓮型雜交稻的研究。未來,研究中心將立足巴基斯坦,致力於挖掘紅蓮型雜交水稻品種耐高溫、高直鏈澱粉、抗逆性強、產量高的特點,逐步引進新品種,開展生態測試和本土化研發,開發適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品種,不斷構建全球糧食命運共同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朱玉賢教授表示,.紅蓮型屬環境友好型雜交水稻品種,可以減少氮肥用量,降低種植成本,減少環境汙染,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信兩所大學通過「一帶一路」項目的國際合作,在紅蓮型雜交稻研究方面結出豐碩的成果。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學阿西法克教授通過視頻向揭牌儀式表示祝賀,表示將珍惜與武漢大學的合作機會,通過雙方努力,促使紅蓮型雜交水稻能夠在巴基斯坦得到更大面積的推廣,解決當地的糧食安全問題。

揭牌儀式結束後,來自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超級稻研究室,廣西農業科學院水稻所,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紅蓮型雜交水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潛力及其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意義。

紅蓮型雜交水稻已經成為國際雜交稻種的「頭牌網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全球紅蓮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已超過2667萬公頃,累計出口種子30萬噸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名片和「友誼使者」。(通訊員項俊平)

相關焦點

  • 中國紅蓮型雜交水稻全球種植面積累計超2667萬公頃
    中新社武漢12月11日電 (記者 梁婷)武漢大學(中國)—旁遮普大學(巴基斯坦)紅蓮型雜交水稻聯合研究中心建設項目11日揭牌落成,該項目為2020年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記者獲悉,截至2020年,中國紅蓮型雜交水稻全球種植面積累計超2667萬公頃,累計出口種子逾30萬噸。紅蓮型雜交水稻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朱英國為領軍人物的科研團隊(以下稱「院士團隊」)培育出來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後由朱仁山教授團隊深入探究,是國際公認的雜交水稻三大細胞質類型之一。
  • 浙江大學-時代天使智慧醫療聯合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時代天使智慧醫療聯合研究中心啟動儀式在浙大海寧國際校區求是書院舉行。浙江大學-時代天使智慧醫療聯合研究中心是由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ZJUI)與時代天使集團共同創建,雙方將在在智慧醫療、口腔數位化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研究。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1月10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揭牌儀式暨學科建設研討和學術交流會在絲綢之路學院舉行
  • 中國雜交水稻的成功經驗
    文章總結了中國雜交水稻成功的經驗:一是中國科學家在雜交水稻研究的不同階段敢於創新、善於創新、不斷創新的創新精神;二是在雜交水稻研究的關鍵時期組織全國性聯合攻關的協作精神。文章指出,未來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應加強對種質資源的發掘和育種技術的創新,重點研究方向為水稻雜種優勢固定,超高產品種培育,以及適應性廣、適於輕簡高效種植的品種創製。
  • 青島大學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12月19日上午,由青島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漫動天下(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青島大學區塊鏈精英高端研修班開班典禮暨青島大學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揭牌儀式舉行。該中心將為青島市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搭建堅實平臺,為全國各地鏈改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 山東大學—華為密碼學及硬體可信聯合創新中心揭牌
    11月20日,山東大學—華為「密碼學及硬體可信聯合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次技術委員會在青島校區舉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研究院)院長王小雲,華為可信理論技術與工程實驗室總裁蔣銘,華為南京研究所所長郭坤等出席揭牌儀式。儀式由山東大學副校長易凡主持。
  • 湖南隆平高科、海南大學等選育的雜交水稻 獲國審水稻品種
    隆平高科1月11日,據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官網消息,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羅越華老師近日獲國審水稻品種「隆兩優華寶」。據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介紹稱,該水稻品種類型為兩系雜交水稻,由湖南隆平高科種業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大學、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聯合選育。海南大學熱帶作物學院羅越華老師主要負責恢復系父本華寶的選育工作。
  • 浙江大學-時代天使智慧醫療聯合研究中心啟動
    合作創新 加速產學研助推中國口腔數位化發展2020年12月18日,在時代天使第七屆A-Tech大會上,浙江大學-時代天使智慧醫療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成功舉行,浙江大學李爾平教授、時代天使集團COO陳鍇先生共同揭牌。
  • 通訊:鍾章美成就竹子與水稻超遠緣有性雜交
    這意味著鍾章美的「竹子與水稻雜交」研究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成功地實現了水稻與竹子雜交,培育出後代有繁育能力的新植物———竹稻。這些種子播下後,成活了92株,但出現了嚴重的分離現象:株形參差不齊,高度從60釐米到2米的都有。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堅硬的稻稈用鐮刀亦難以割動。研究遇到了新的難題。1976年冬,鍾章美因生計關係回到了蕉嶺縣農業局,繼續竹稻的研究工作。
  • 瞭望丨雜交水稻:東方魔稻
    上世紀90年代,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平均畝產又增5%-10%。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從第一期到第四期,示範田每次都比上期平均畝產提高10%以上。在斯瓦米納森博士看來,這句話也可以改一改,變成「上有天堂,下有長沙」——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長沙,這位國際水稻研究所原所長認為,那是各國雜交水稻科研工作者的聖地。  上世紀六十年代,從這裡走出的袁隆平科研團隊開創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中國已經實現從三繫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  同時,我國全面建立起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深入推進水稻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
  • 陝西省科技發展和治理研究中心在西北工業大學揭牌
    12月15日,陝西省科技發展和治理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國際會議中心第二會議室舉行,西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建有參加揭牌儀式。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吳聞川主持揭牌儀式,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書記丁德科出席揭牌並講話,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副部長楊軍勝、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雲霞、副院長張雲龍,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牛振喜,科協秘書處業務主管陳瑩以及來自西北政法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財經大學等十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揭牌儀式。
  • 京都大學-溫州大學「國際水資源與水生態研究中心」落戶溫州大學
    溫州網訊 10月17日上午,京都大學-溫州大學「國際水資源與水生態研究中心」在溫州大學揭牌成立,標誌著溫州大學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邁上了新臺階。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院士趙進東、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寧一等出席揭牌儀式。
  • 上海交通大學-燧原科技 雲端AI加速系統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儀式舉辦
    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和燧原科技聯合創辦的「雲端AI加速系統聯合研發中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揭牌儀式。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關新平、副院長薛廣濤、軟體學院院長臧斌宇及電院教授,燧原科技創始人兼CEO趙立東、產品工程高級總監鄧輝、市場總監陳超及團隊代表等共同出席。
  • 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暨超算前沿...
    西工大新聞網11月5日電(侯正雄)11月1日,我校與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在西安翱翔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西北工業大學-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同時召開了超算前沿發展學術論壇。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遲學斌副主任,中科院計算所張雲泉研究員,北京超級雲計算中心吳迪總經理,陝西省計算機學會理事長周興社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於志文教授出席揭牌儀式。會議由西北工業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主任谷建華教授主持。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超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創紀錄,是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衡量標誌,真正落實了藏糧於「技」,也實現了藏糧於「地」的戰略目標。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 瞭望|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上世紀90年代,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平均畝產又增5%-10%。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超級稻育種計劃,從第一期到第四期,示範田每次都比上期平均畝產提高10%以上。在斯瓦米納森博士看來,這句話也可以改一改,變成「上有天堂,下有長沙」——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長沙,這位國際水稻研究所原所長認為,那是各國雜交水稻科研工作者的聖地。 上世紀六十年代,從這裡走出的袁隆平科研團隊開創雜交水稻研究以來,中國已經實現從三繫到兩系再到超級雜交稻的三次重大技術創新。 同時,我國全面建立起糧食科技創新體系,深入推進水稻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
  • 武漢大學錄取分數線,QS2021世界大學排名:武漢大學內地第八
    湖北高教網訊:6月10日,QS教育集團正式發布2021年世界大學排名,武漢大學世界排名第246位,在內地高校中排名第8位,相較於去年的全球第257名,排名上升11位。這是武漢大學連續第六年穩居QS世界大學300強。
  • ZR902系列超級雜交水稻組合產量刷新糧食高產紀錄
    ,提升水稻種植技術和產量,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從去年晚造年開始,在雙水鎮木江村文發農場設立袁隆平高產雜交水稻示範田,今年種植「Y兩優902」、「民兩優902」、「晶兩優902」等早造6個超級稻品種,2020年7月3日,新會區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邀請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等專家組成新會超級水稻測產專家組,對文發農場種植的「Y兩優902」
  • 袁隆平領銜,農科「院士天團」正式進駐廣州隆平院士港
    大洋網訊 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領銜,農科「院士天團」正式進駐黃埔。11月20日,隆平院士港院士進港活動暨農業創新發展基金設立活動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當天活動現場進駐隆平院士港的院士團隊含金量十足,堪稱現代農業科學界的「院士天團」——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從事雜交稻育種研究,在「恢復系親本的選擇技術」「測交配組技術」「抗瘟性篩選育種程序」和「雜交水稻中稻制種技術」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與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長期致力於農業機械化研究,在水田精準平整技術與機具、農業機械導航關鍵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 武漢大學成立一個研究院!
    這是武漢大學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強涉外法治體系建設」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武漢大學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國家高端智庫建設的重要舉措。竇賢康宣讀學校文件,宣布國際法治研究院正式成立,肖永平教授擔任研究院首任院長。隨後,姜培茂、劉愛國、韓進、竇賢康共同為研究院揭牌。肖永平以《新時代 新使命 新擔當》為題作就任發言,回顧過去中國人學習國際法、研究國際法的歷程,梳理今天中國人運用國際法的實踐,明晰未來塑造國際法的歷史任務,表達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誠心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