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網友發現其花唄的額度從3萬一夜之間降到了3千,他感到憤概,自己好不容易,把其帳戶「養」到了3萬的額度,沒有任何違規就降到了3千,這是為什麼?那種質疑的聲音,很像那些有某種癮的人被強迫戒掉時發出的不甘的聲音。
先不說這網友說的是否屬實,或者只有部分人群有這現象,但這裡反應了一種社會現象,也就是年輕一代的透支消費。10年前這種現象,有人取名為月光族,也就是每月的工資收入一點不剩全部用光。當時的月光族群體主要指那些家裡支出比較大的人群,比如要養孩子,要供房子,這些支出就抵消了家庭的大部分收入。
而現在的年輕一代,不僅花光手中的已有的錢,還花光未來一月甚至數月的錢,這比月光族還可怕。月光族好歹只花光手中已有的錢,不透支未來。而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卻以未來做抵押來享受眼前的快樂。
由此可見,現在的部分年輕人已經沒有了未來,因為他們的未來已被債務纏身。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某些企業的錯,還是年輕人錯誤的觀念造成的?
根本原因在於錯誤的消費觀念
大部分年輕人花的都是父母的錢,所以他們大部分人感受不到賺錢的艱辛,以為錢來得很容易。而社會中的攀比現象已經蔓延到了校園,尤其是高校,為了穿著體面,在女朋友面前、在朋友面前顯得更有身份,這些年輕人開始了提前消費,因為父母給子女的費用一般都是有額度的,而這些錢,難以滿足其需求。於是欲望和現實之間的缺口產生了。
如何讓這個缺口消失,一種是透支未來,大部分年輕人選擇了這種。
年輕人還可能錯誤理解了某些投資大師的言論:讓錢生錢的最好辦法是把它花出去。大師們的花,是用錢購買優質的資產,購買能夠生錢產生利潤和分紅的資產。而年輕人把花膚淺地理解為消費,購買超出其購買能力的物質。
幫兇是某些企業
當年輕人有了錯誤觀念的時候,因為沒有辦法實施,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克制,隨著年齡和見識的增長,會慢慢認識到當時的觀念是多麼的愚蠢。
然而現在的網際網路企業,只顧著挖掘用戶的需求,只顧著尋找沒被滿足的欲望,一旦發現,就全然不顧的滿足之。比如花唄,不要任何抵押,只要一張身份證,你就可以提前消費。這比信用卡時代更「便利」。
這比毒癮更可怕,它讓年輕一代陷入到提前消費的美妙幻境裡,等到他幡然醒悟的時候,已經債臺高築。本該在實現夢想、發揮創造力的年紀,不得不想盡辦法還債。創造和創新,全被眼前的苟且和債務取代。
解決辦法
如何扭轉這種錯誤的社會現象,拯救年輕一代,有兩個辦法可以同步執行。
去掉助長提前消費的爪牙
對某些企業的違規操作,必須嚴懲,提高其準入門檻,甚至取消其經營資格。改進信用算法,根據年齡、個稅等情況,計算一個合理信用額度。比如小於18歲的,給予很小甚至為0的信用額度。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學校、家庭、放款機構,都有責任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因為透支未來的消費,對放款的企業而言,也是潛在的壞帳,這是殺雞取卵式的經營方式。培育好一群有還貸能力的消費者,對放款企業而言,才是一個長久生意的基礎。學校和家庭,要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然後量力而行,長久而言,是讓他過上幸福人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