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09:12 |樂清日報全媒體-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應裕智
12月13日,樂清市環保公益協會組織聯合溫州市跑步運動協會、樂清市長跑協會、虹橋馬拉松俱樂部、柳市馬拉松俱樂部、大荊馬拉松俱樂部、芙蓉長跑協會開展「我愛雁蕩山」四尖聯合清衛行動,50名志願者共同清理了百崗尖、雁湖尖、凌雲尖、烏巖尖的垃圾。身為樂清市環保公益協會會長的李雷,擔著8袋垃圾,一馬當前,徒步十幾公裡。
一天之前,李雷獲得了2020年浙江省志願服務先進典型「最美志願服務工作者」和「2020年度溫州市社會組織領軍人物」兩大榮譽稱號。這是對他6年志願服務工作的認可和嘉獎,也激勵他為環保公益事業付出更多努力。
李雷挑垃圾下山。 本文圖片由本人提供
環保之路因戶外運動而起
李雷是柳市鎮薛宅村人,今年40歲。他是戶外運動健將,是龍舟教練員、裁判員,經常參加龍舟、越野、馬拉松比賽,曾獲全國龍舟錦標賽亞軍,越野賽和馬拉松比賽的獎牌更是有一大堆。
2015年,李雷和幾個朋友在開展戶外活動時,發現美麗的山道上有很多垃圾,非常煞風景,就把垃圾撿起來,塞進背包,一路下來,塞了滿滿一包,有些飲料瓶塞不下,就用繩子綁著,掛在包上。「每次戶外活動,都會撿拾很多垃圾,久而久之,撿垃圾成為了戶外活動的一部分。我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收到了很多『贊』,加入我們的人越來越多。經常有人在微信上問我:什麼時候去撿垃圾?」李雷說,後來,一些戶外運動組織都加入進來,規模越來越大。他決定成立一個團隊,讓更多的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
2016年,樂清市環保公益協會成立。剛開始,很多人認為李雷只是一時興起,做做秀而已,這麼髒累的活能堅持多久?沒想到堅持到現在,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專業。樂清市環保公益協會的志願者團隊劃分為5個管委會,分別為柳市管委會、大荊管委會、樂成管委會、北白象管委會和虹橋管委會。同時設立四大宣傳團隊——民間技術團、環保講師團、環保公演團、民間護河團。目前,該協會已成為樂清最大的環保公益團體,註冊會員達260人,志願者累計達7000多人。
李雷環保宣講。
把環保做成自己的事業
山間、海塘、河道、公園……市環保協會每年都會開展不計其數的環境清理活動,足跡遍布樂清全市各鄉鎮(街道),志願者們揮灑汗水,讓家鄉越來越美。「前幾年,我們每年都要組織十幾次白石鳳凰山的垃圾清理活動,近兩年垃圾減少了很多,每年只用開展兩次就夠了。」李雷說,「數字的變化,體現了這項工作的成效,也展現了榜樣行動的帶動作用,市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
如何能讓市民環保意識提高,從源頭上阻止環境衛生問題的出現,是李雷一直在思考的事情。2016年10月,環保講師團成立。剛開始進行環保宣講時,講師沒有課件和專業課程,便將協會平時所做的環保行動和照片以及環保理念進行圖文宣講。為了能提高內容質量和宣傳效果,李雷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參加優秀環保組織、院校環保專業、環保行業聯合會等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他將學成的知識和資料帶回樂清,與講師團的成員們一起研究和改良,結合樂清市本地「五水共治」、垃圾分類、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製作出更接地氣的宣講課件。
「帶領團隊,首先自己要不斷成長,才能幫助身邊的人,再幫助更多的人。」李雷說。作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高級會員和中華環保聯合會聯盟會成員,李雷已經成為了中國環保專家。昔日,到處去取經;今朝,上海、杭州、嘉興等地環保部門、公益組織人員來樂清學習交流,李雷也將很多本地創新的環保公益項目介紹給更多人。
環保與戶外運動不分家
成立市環保協會之後,李雷就再也沒有以運動員的身份參加戶外活動了。「每次越野、馬拉松比賽來去至少要兩天時間,有的要五六天,哪裡走得開呢。」李雷說。他自己的電商、電氣生意也都無暇顧及,一心一意撲在環保公益事業上。
他是國家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身邊還有很多戶外運動和跑圈的朋友,也一直保持推動當地體育運動發展的初心。每年都會舉辦兩三場大型賽事。去年,他策劃的雁蕩山飛拉達大賽和雁蕩山跑山賽都上了央視體育頻道。近期,他又策劃了2020年雁蕩山四尖越野賽,將於12月19日開賽。「前兩年的比賽,有來自十幾個國家、地區的選手參賽,今年因疫情防控原因,參賽選手來自國內各地。就好比有客人來家做客,要先打掃一下衛生一樣,我們組織志願者對賽區進行清理。」
12月13日8時,50多名志願者分為百崗尖沿線、獅子山-能仁寺、謝公林-大嶺-靈峰景區三條線路進行清理。大家帶著麵包和礦泉水,午餐就在山上解決。「百崗尖、雁湖尖、凌雲尖、烏巖尖景色優美,山路陡峭,每年吸引全國各地的驢友前來探險,很多礦泉水瓶、食品包裝袋等垃圾被遺留在山間,有一個垃圾桶的四周全是垃圾,不忍直視,我們將垃圾全部清理乾淨。」李雷說。
17時,太陽西下。每位志願者都肩挑好幾袋垃圾下山。李雷一個人挑了8大袋,走在最前面。「在山上行走,一刻不能放鬆,一到山下,腳都顫抖起來了,全身哪哪都疼。」來自柳市的志願者吳思思說,「與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互相幫助,彼此認同,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感染力。」
「體育賽事和環保公益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李雷說,「我們籌辦的賽事都是綠色賽事,不使用一次性紙杯,在賽區掛上環保宣傳的橫幅,呼籲大家共同愛護自然環境。」
1608081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