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配送單價頗高 我們卻樂此不疲
即時配送賽道漸趨擁擠,多方入局必然也是看到了其較大的盈利空間。新快報記者在京東到家平臺分別選擇了4家距離送達地點1.2公裡、643米、3.6公裡和4.4公裡的廣州天河區大型連鎖超市下單,其基礎運費均在5元以上,總運費分別為7元、10元、10.5元和12元。不拼單的閃送在廣州4公裡內起步價則達到19元,夜間費和跨江費還要分別另算5元和2元。相比一般不超過5元的外賣配送費,跑腿或配送超市日用品、生鮮的價格並不便宜。
但即時配送的用戶卻仍然離不開這項便捷的服務。美團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即時配送用戶的人數已達到4.21億人,預計今年還將達到4.82億人。即便便宜的餐配服務仍是即時配送的主要類目,生鮮果蔬、鮮花蛋糕和零售便利店日用品等非餐配類目的佔比正迅速擴大。我們不僅習慣於點外賣解決一日三餐,還將買菜、買禮品、買零食及日用品的習慣逐漸遷移至線上。甚至,工作空隙的放鬆方式也變成了在手機上逛超市。
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不少消費者逐漸擁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卻失去了更多的可支配時間。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已有約四分之一的即時配送用戶表示,使用該服務是因為自己太忙,還有超六成的用戶承認無需出門購物會更加方便。在選擇生鮮商超類即時配送平臺時,有六成左右的用戶看重配送速度,超六成用戶看重配送質量,僅有不及一半的用戶看重配送價格。隨著中產階級及新世代消費群體崛起,對產品價格不敏感和購買意願更強的人群更加龐大。
即時配送於是成為一門愈加有利可圖的生意。僅成立三年,閃送便實現了盈利。截至今年8月,全國閃送員數量達到100多萬人,覆蓋城市達222座。點我達被阿里收購後聲量越來越小,供應鏈價值卻越來越大。除了承接盒馬鮮生等訂單外,點我達還與阿里的落地配品牌丹鳥物流實現配合,同時與多家「通達系」快遞企業合作開展派件業務。2020年,達達集團成為首家上市的即時配送企業。財報顯示,達達集團今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九成至13.23億元。在擴張速度不減的同時,其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小時達、代排隊、物品「密送」…… 即時物流還能如何想像?
去年至今年,即時配送市場加快變革。去年宣布品牌獨立的「順豐同城」成為快遞「代表隊」的領軍者。在餐配外賣的紅海中,順豐同城急送選擇直接與肯德基、喜茶等大體量商家合作,避開外賣平臺把控著的零散商家。在外賣之外,生鮮、買藥等領域也受到了更多關注。今年5月,美團配送宣布升級配送開放平臺,數位化助力1000萬家門店。7月,餓了么正式宣布「從送餐到送萬物」的全面升級,配送品類擴張至護膚、服飾等。7月底,美團買菜正式進軍廣州。
由於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出門,書籍、藥品也開啟了外賣模式。3月份,北京市便有首批72家實體書店入駐美團。新快報記者在美團、京東到家看到,其均有買藥的入口,品類包括中西藥品、醫療器械、成人用品和隱形眼鏡等。京東到家近日發布數據顯示,與其合作的國內百強連鎖藥店達到70多家。在疫情的推動下,8月份京東到家醫藥健康品類在低線城市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倍。
今年七夕前後,各大即時配送平臺則開始PK送鮮花。七夕當天,餓了麼在北京和上海同城20公裡的範圍內提供3小時送達的服務。順豐同城也推出了買鮮花的服務,通過其「幫我買」功能,異地的情侶也能實現送對方一束鮮花。而在七夕當天,美團跑腿的日訂單量突破了兩百萬大關,90後成為當天買花的主力軍。
更快的送達時間和更多樣的服務也成為即時物流平臺追求的方向。今年6月,淘寶上線了「小時達」頻道,接入天貓超市、盒馬鮮生等超30萬零售店面。用戶下單後1小時內貨物便會通過即時配送送上門。年內,閃送還針對貴重物品推出了「密送」服務,專門用保險箱運送貴重物品。UU跑腿則創新了代排隊和萬能幫幫服務。其中,幫幫服務包含小時工、搬貨物、照顧寵物、傳單派送等,用戶還能自行發布需求等待跑男接單。
尚有很大完善空間 用戶希望即時配送更快更好用
據艾媒諮詢去年一項調研,國內即時配送用戶認為生鮮商超類配送的主要問題在於覆蓋範圍較小、配送不夠快、個人隱私可能洩露和個性化程度不夠高。即時配送存在以上顯著痛點,也意味著即時配送還有很大完善空間。閃送聯合創始人於紅建便指出,得益於訂單量規模增長和技術優化,近年配送費用已有顯著壓縮。企業還在繼續優化派單機制,以總體提高配送速度和配送質量。
艾瑞諮詢分析師指出,疫情對即時物流需求類型和產品服務類型有較大影響,消費者對「醫藥到家」「服裝到家」等已抱有較高期待。除消費領域外,「即時物流+其他物流服務」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在未來也將更常見。例如,即時物流搭配普通快遞、快運或冷鏈等形式。新快報記者分別從京東物流和順豐同城方面了解到,快遞高峰期達達會為京東物流補充運力,順豐速運等多種運力也會搭配順豐同城急送,以提供靈活、個性的服務。
■數據來源:CBNData《疫情影響下的本地生活服務消費》、艾媒諮詢《2019中國即時配送市場研究報告》、美團配送《2019中國即時配送行業發展報告》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