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的一部抗戰題材電影

2021-01-10 虎嗅APP


由管虎執導、黃渤主演的小成本國產片《鬥牛》是部為人忽略的遺珠之作,在影片穿插閃回式的剪輯之下,觀者不難察覺《活著》和《鬼子來了》這類電影的影子。但《鬥牛》顯然未在「悲憫」和「嘲諷」的前人印象中打轉,它除了無條件地忠於「歷史現場」,還別開生面地討論了在戰爭這種極端情形下組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






《鬥牛》成本雖小,但野心卻頗大。撇開上述「意義」不談,這部電影首先吸引我的是它以小見大、以虛帶實的格局,管虎細膩且精準地還原了戰亂年代中國鄉村的真實風貌,並在此基礎之上推演出那些被「臉譜化」、「標籤化」的歷史角色同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普通百姓的交會模式。


如此色彩鮮明的佳作,自上映後被大眾提及的頻率甚至低於那些惡俗不堪的「抗日神劇」,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在我看來,《鬥牛》的價值之所以被低估,原因是人們更習慣於接收恢宏之中那類運筆明確的雕琢,卻往往無法領略藝術家們在不動聲色中露出的冰山一角。


你拍千軍萬馬和義大利炮,那在人們眼中你就是在正襟危坐地談歷史,哪怕你最終呈現的效果不怎麼嚴肅。反之,你像《鬥牛》這樣,全片主角是一個人和一頭牛,沒有像樣的場面戲烘託,哪怕你所有看似荒誕的敘事背後都有嚴謹的邏輯與實例做支撐,哪怕你所有大開大合的片段中都包含了豐富的考據與量測,你終究會被人們視作小打小鬧。


一言蔽之,時代的大多數人離「歷史現場」太遠,所以只能看見大開大合,看不到遍地的細節和隱喻。



故事的坐標是山東臨沂沂南馬牧池村,離魯南重鎮臨沂縣城的歷史敘事有些距離。


民國二十七年的徐州會戰,西北軍龐炳勳的40軍與張自忠的59軍這兩支雜牌部隊曾在臨沂保衛戰中遲滯由板垣徵四郎任師團長的日軍精銳第5師團達三個月之久。若沒有龐張兩軍的固守,以及川軍王銘章部在滕縣的殉難,也就沒有日後彪炳史冊的「臺兒莊大捷」。


電影中的臨沂早已淪陷,那意味著日本軍隊不出現則已,一出現便是這片土地上最具壓制性的力量。



在《鬥牛》的日軍身上,你除了能看到負責搜索的先頭部隊交替行進時的訓練有素,看到連同率隊大尉在內的官兵臉上因作戰留下的淤青,看到他們在夜間因聽見異響而做出的熄滅照明信號的機警,還能看到另外一樣東西。


那是兇悍激烈的海洋文明薰染出的好鬥品性。黑格爾說:「勇敢的人們到了海上,就不得不應付那奸詐的、最不可靠的、最詭譎的元素,所以他們同時必須具有最機警的權謀。」在與同居東亞的中國人的比較之下,日本人的這一特性無疑更加明顯——在日本農民身上,永遠隱蔽著一種軍人式的兇猛表情;而在中國士兵的臉上,則永遠隱蔽著一種農民式的溫順厚道。


這是美國社會學家E.A.羅斯在他那本於1911年出版的《變化中的中國人》裡的觀點,這位來自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敏銳地發覺,在崇尚「溫良恭儉讓」的中國人裡,即便是士兵也不具備攻擊性,中國軍隊是世界上少有的純粹用於防禦的國家軍隊,這儼然是一種亙古未變的傳統。如羅斯所言:「中國人公認,什麼都比戰鬥要好……他們這種害怕惹麻煩的心理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之下是理智的。」




遵守理性成熟的社會契約,中國人的品格無疑是溫馴的農業文明所賦予的,但前述契約只在認同它的群體中生效。而當中國人拿起槍,試圖披上鱗甲,重新長出牙齒與利爪之際,野性恢復的速度總是比預想中更遲緩。在《鬥牛》裡走馬燈一般出現的中國軍人身上,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遲緩,那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與武裝到牙齒的海盜後輩在對抗時的不適應。


「國家多難,軍人應當馬革裹屍,以死報國。」抗日名將佟麟閣的遺言,於後世而言,大悲情自然掩過大豪情,我想起了作家祝勇的那個形容——「中國人的死,是殉難;日本人的死,是報應」。


某種意義上講,在那場抗爭中,侵略者是職業的,捍衛者是半職業的,而死難者則是根本不職業的,戰爭本應與他們無關。



以往的國產劇去描述侵略者鐵蹄下的鄉村的時候,我們經常能看到中國百姓跟言語不通的敵國軍士巧妙周旋的戲路,在一桿杆「三八大蓋」和「南部十四式」面前,這樣的設定不免有戲劇化的處理。但管虎拒絕在自己的作品中重複這類戲劇化,這使得《鬥牛》的邏輯呈現了久違的必然——刀俎就是刀俎,魚肉就是魚肉。


電影的開場,馬牧池村遭遇了滅頂之災,一個進行掃蕩的日軍中隊血洗了村子。黃渤飾演的牛二因在山上替奶牛挖藏身洞而逃過一劫,當他回到村子看到那些被焚燒過的屍體,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是慘案的唯一倖存者。《鬥牛》的敘事建立在「死人堆」之上,後面出現的村民畫面,不過是牛二睹物思人的回憶。


手無寸鐵的鄉民遭遇槍刺林立的軍隊,我對這一情節最難磨滅的印象出自作家方軍《我認識的鬼子兵》的一則侵華老兵回憶。敘述者正來自前文提到的第5師團,和《鬥牛》裡的日本兵澀谷一樣,鈴木是個剛剛趕赴中國戰場的新兵。部隊在山西作戰時,包圍了一個據說是八路軍據點的村子,鈴木回憶,那個村子窮得連飲用水都沒有,井深得有20~30米。令他們憤怒的是,全村100多名村民拒絕合作並怒目而視,大尉山田下達了格殺令。



在鈴木猶豫的當口,伍長拉出一個看上去僅兩歲的孩子一劈兩半,一位老者衝出人群抱起屍體哭喊,在伍長的指令下,鈴木將刺刀捅進老者腹部。老者雙手抓緊刺刀,朝人群竭力喊話,村民像炸了一樣朝日本兵湧來,一個中國青年用柴刀砍下了鈴木的左臂,使得他昏死過去。等鈴木醒來時,他左臂剩餘的部分已被軍醫鋸掉,村民全部被殺死,村子陷在烈焰之中。鈴木後來搞清楚,老者死前喊得是「瓶了吧」那句帶有山西口音的方言成為鈴木唯一聽懂並且銘記終生的中文。鈴木形容:「那是在憤怒和絕望之中,我們人類由於被殘殺而發出的最後的呻吟,是一個長者面對死亡而向他的村落發出的最後命令。」


在《鬥牛》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族長形象,做了一輩子郎中的老祖與負責召喚群眾的十三叔。當牛二返回村子的第一個晚上,他發現這兩位長輩的頭顱已經被日本人斬下,高高地掛在村裡的旗杆上。




抵抗侵略的模式大抵分為兩種,一種叫「禦敵於國門之外」,此即守土有責者們的理想主義;另一種是「國破山河在」,這是擺在抗戰軍士與無辜百姓面前的現實境遇。敵人打進家門後,「堅壁清野」、「焦土抗戰」乃至「以水代兵」等等,便無奈淪為應對時局的僅存之計。部隊打了敗仗,敵人趁勢掩殺,百姓成了槍下之鬼;打了勝仗,敵人殺百姓洩憤便成了家常便飯。


在2007年的主旋律電影《夜襲》中,面對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提出的炸掉日軍陽明堡機場的合作請求,老戲骨張志堅飾演的當地士紳婉言相拒的理由便是——「不管打贏打不贏,打完之後你們是要走的,而我郭家村上千百姓,必定要慘遭戰火塗炭。」


作家莫言寫《紅高粱家族》的靈感,亦與故鄉高密的一場小型伏擊戰相關:一支來路不明的武裝力量成功襲擊了日軍一個步兵中隊,抵抗者的「脫手斬得小樓蘭」毫無例外地為周邊地區的無辜百姓引來殺身之禍,日本人回過神來想要報復,找不到遊擊隊,那就只能把帳算在平民頭上。


《鬥牛》也體現了這一情節。




「八路」的形象在《鬥牛》裡一共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八路臨時駐紮在村內,隨著日軍推進而撤離。這支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15師直屬教導隊衛生連,全體官兵皆無佩戴「青天白日帽徽」。關於八路的番號與帽徽,歷來是兩個重點細節,它們不僅體現了影視劇創作者對創作的態度,也體現了其對歷史的態度。


首先說番號。歷史中的「第八路軍」與「第18集團軍」是一回事,前一種稱謂一個月後便被後一種稱謂正式取代,然而在八路內部,更習慣用剛接受改編時的叫法。再說帽徽,可能性大致兩種:一來,只有全面抗戰初期的八路領到了正規軍的裝備,而電影中的八路屬於地方新擴充的力量,顧不上身份標識;二來,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與八路軍部分部隊相繼去掉帽徽,與前一種的「顧不得」相比,這種無佩戴凸顯了「政治性」。


電影中第二次出現的八路,是一支地方遊擊隊。當日本軍曹準備殺掉牛二的時候,這些裝備極差的散兵遊勇以迅雷之勢向留守日軍發動偷襲。戰鬥場面冷靜地交代了對陣雙方與人數不成正比的作戰能力,在日本兵居高臨下的掃射和地雷面前,衝鋒者的傷亡已經不小。鏡頭沒有完整演繹戰鬥的全程,只是給觀眾留下一個與戰鬥場面同樣凌厲的清理戰場的畫面,八路迅速抬走陣亡者的屍體,撿起地上的一柄軍刀,然後消失在畫面中,你甚至來不及看清他們的任何一張臉。


顯而易見的是,第二次出現的八路並不是來領回組織留在村子裡的那頭奶牛的。


衛生連轉移之前將荷蘭奶牛託付給了村子,並留下了餵它的精料與字據。首長告訴十三叔,國際友人捐助的奶牛對傷員來說非常珍貴,部隊十天半月就能打回來,在此之前,村民得幫組織把奶牛保管好。十三叔的考慮是,體型龐大的奶牛一看就不是本地產物,一旦被鬼子發現就是窩藏「八路牛」的鐵證。而馬牧池村的辦法是,讓村裡的光棍、大字不識一個的牛二接下了這樁差事。



電影中有一處橋段,講兩個遊擊隊員貪上了一挺日本兵的「歪把子」機槍,結果兩個人還沒摸進院子門就被日本兵埋在院子正門的地雷炸成了碎末。那通地雷提醒了自幼看著《地道戰》與《地雷戰》長大的中國觀眾,打仗是技術活兒裡最需要技術的一種,在職業軍人設下的陷阱裡,軍事素養不高的遊擊隊或是沒摸過槍的平民百姓只有死路一條。


況且,又不是只有中國人會埋雷。前段時間看一位93歲的遠徵軍老兵賀光輝的回憶,講到部隊在緬甸的行軍途中,他有8位年輕戰友因踩中日軍埋下的地雷而被炸得只剩下殘肢斷臂。



《鬥牛》裡除了出現了八路軍,也出現了其它的中國部隊,不過不是一前一後,而是一明一暗。


明的那次是牛二、奶牛和受傷的日本兵澀谷到山上之後,遇到了一位陝西口音的少校。少校的一隻胳膊已經負傷,他看到澀谷後怒不可遏,揚言他的兵都被日本人打死了,所以他要殺了澀谷為弟兄們報仇。


暗的那次則是牛二在上山之前,他意外地目睹了一場遭遇戰的遺蹟。「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穿藍色棉服的屍體明顯多過穿黃色軍裝的日軍屍體,這些或許就是少校那些曝屍荒野的弟兄。鏡頭處理得異常冷靜,如此默默戰死,與老百姓毫無牽扯,似乎更是軍人擔當。


但有擔當的未必獲得理解,就拿牛二來說,他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存在極大局限,即便地上出現了一面被打爛的中國軍旗,即便少校的領章已經顯示出了軍銜,即便後者的胳膊是在作戰中負傷,但當少校準備與澀谷對射時,牛二選擇拉扯的竟然是自己的同胞,而不是趕緊移開日本兵的槍。


對牛二來說,是聽衛生連的首長,還是聽這位無名少校?這個問題無法解釋。如果非要解釋,牛二阻止少校殺掉澀谷,是因為他發現澀谷能給奶牛治傷,全村的人因為保護這頭牛都死光了,所以他得繼續把牛替組織保護好。


最終,國軍少校與日兵澀谷,這兩位有槍的人在對射中同歸於盡,倖免於難的牛二把他們的屍體埋在了一起。



劇情安排牛二去保護奶牛,卻沒有大開腦洞地把他塑造成三頭六臂的英雄形象,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鄉沒理由蛻變成九條命的超人,這才是寫實。不僅如此,牛二簡直是武器絕緣體——玩不轉獵戶的火槍;拉弓射箭時弓弦斷裂;摸到三八大蓋之後,跳彈反而傷了自己。



日寇走了還有流民、土匪,一言蔽之,牛二隻能上山去躲。


《鬥牛》的最後,決定同奶牛在山上過活的牛二終於等來了組織,不過不是八路軍,而是解放軍。


解放軍一出場就顯示出軍人的職業性:偵察兵偵查到前方埋有地雷,長官立刻通知部屬向團部請示工兵。這處細節中的「專業的人幹專業事兒」,亦與前述片段中的諸多不專業形成鮮明比對。


一支行軍中的作戰部隊路過山腳,牛二向一位大鬍子軍官交出了當初的字條和那頭牛,軍官情急之下作出決定,將牛送給了牛二,並依照牛二請求給他寫了一副簡易的碑字。全村人及牛二拼盡性命保護的物件,最終又處理給了保管者,這一個圈繞下來,就把牛二最關心的「絕後問題」給繞進去了。


相關焦點

  • 被嚴重低估的5部國產冷門電影,每一部都值得一看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幾部嚴重被低估的國產電影。1.《無人區》豆瓣評分8.2《無人區》是寧浩執導的國內首部大西北公路片電影,由徐崢、黃渤等人參演。《全民目擊》豆瓣評分7.7《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導,郭富城、孫紅雷、餘男等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 。影片講述了富豪林泰在女兒林萌萌成為殺人嫌疑犯後,聘請律師周莉與以童濤為首的檢察官對決的故事。5.
  • 《邊境線之冷焰》一部被嚴重低估的良心刑偵劇
    近段時間,古裝劇、都市劇扎堆播出,讓人眼花繚亂,就在這時一部沒有流量明星主演的硬核刑偵劇橫空出世,引來不少網友圍觀,它就是改編自蘭少寅同名小說的《邊境線之冷焰》。該劇作為大型刑偵冒險題材劇,首次聚焦跨國「販槍」這一領域,讓人眼前一亮。
  • 6部被嚴重低估的冷門電影,絕對值得一看,一般人我都不告訴他!
    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影行業也迎來了高潮,各種大片層出不窮。但也有很多冷門電影被人們忽略,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盤點幾部被嚴重低估的冷門電影,絕對值得一看!寧浩的電影,大都情節荒誕離奇,走進電影院,看寧浩的這部電影,你可以像欣賞一部科幻片一樣,度過一個並不輕鬆的兩個小時。3. 《鬥牛》《鬥牛》這部電影是管虎導演09年的作品,他還憑藉該片獲得了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抗戰題材電影《芙蓉渡》首曝花絮 還原真實拍攝現場
    近日,由周琦執導的紅色抗戰題材電影《芙蓉渡》已定檔9月11日,並曝光了幕後花絮照。電影改編自湖南嘉禾籍作家郭照光同名小說《芙蓉渡》,演員王嘉、李君峰、李華、袁志順、大冢匡將共同為觀眾們講述一段盪氣迴腸的湘西兒女捍衛家園的故事。
  •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90%的人看不懂,《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深度解讀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90%的人看不懂,《佩小姐的奇幻城堡》深度解讀 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 影片所隱藏的寓意 其實就是一部二戰的簡史
  • 成龍被嚴重低估的一部作品,如今已從當初的爛片成了經典
    成龍大哥拍攝的電影不在少數,雖然不能說每一部影片都是經典,但是對于成龍參演的動作片,在香港電影市場有足夠的地位的,但是就像如今電影市場發生的變化一樣,曾經的香港電影的繁榮也隨著時間漸漸出現了改變,而成龍大哥一直引以為傲的動作片也漸漸失去了大眾的喜歡。
  • 豆瓣評分5.6,真的有那麼差嗎,一部嚴重被低估的喪屍電影
    各國逐漸開放電影市場。一些比較優秀的電影開始大放異彩。6月24號在韓國上映的喪屍電影《活著》就取得了韓國票房榜首的優秀成績。這部電影主要實力演技派劉亞仁,和韓國新生代女星樸信惠,一同聯袂出演,這部驚險刺激的喪屍電影。但這部電影的導演叫趙一亨在豆瓣上幾乎沒有什麼名氣,連幾張圖片都沒有,不知道到底是何方神聖。
  • 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在國內被評為「爛片」,在國外卻獲獎無數
    在上個世紀末期,由於電影行業的低迷以及香港電影的落寞;一些有名的導演,演員逐漸的出走前往好萊塢發展;我國的電影行業迎來一次大洗牌。特別是在進入2000年以後,我國的電影逐漸的與國際接軌;電影行業迎來新的紀元——商業大片的時代來臨。
  • 2020年被嚴重低估的電影,《棒!少年》成黑馬,觀眾:名字取錯了
    2020年眾多電影中,這部電影是被嚴重低估的一部。它完全可以和《一秒鐘》一起衝刺年度最佳。它就是《棒!少年》。第一反應看到這個片名會覺得平平無奇,但是裡面的內容,卻精彩到讓你捨不得錯過一幀。《棒!少年》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關於棒球題材的紀錄片。沒錯,紀錄片。當今社會以「快餐」文化為主,尤其現在網際網路發達,在這浮躁的社會中,年輕人對於紀錄片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所以紀錄片的創作和生存更加艱難。然後這部紀錄片,卻有讓你停不下來的魅力。《棒!少年》的片名給人一種勵志雞湯電影的錯覺。實際上並不是。
  • 【影視題材】十二部展現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戰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
  • 關於抗戰題材的動漫,你知道多少?可以給孩子們看看
    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抗戰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同時很多的抗戰題材動漫,年輕時候的我們或者是現在的小朋友們小年輕們,你們又看過多少呢?今天在這裡給大家挑選幾部好看的經典抗戰題材動漫,也希望大家能夠從動漫中傳承抗戰精神,從中能夠汲取養分,希望動漫也能夠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邁向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徵程。
  • 推薦5部被嚴重低估的冷門高分電影,這麼好的電影一直都被錯過了
    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被嚴重低估的冷門高分電影,已經錯過這麼久了,這次就不要再錯過了。第5部:《流感》豆瓣評分:7.7這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韓國災難影片,講述的是爆發在韓國盆唐區的流感病毒事件。第4部:《心迷宮》豆瓣評分:8.7這是一部中國農村題材的懸疑故事片,對於普通觀眾來說算是一部冷門電影,沒有高成本製作和豪華演員陣容的加持,但卻不可錯過。
  • 被低估的5部越獄題材電影,你看過幾部?
    4、《一錘定音》;感覺拍的太趕了,劇情站不住腳整天拍出來讓人無法信服,爆米花電影都不行!看起來就不想一部真人真事沒有看到男主了為家庭要入黑幫活下去的那種糾結,為了活下去就進黑幫以前的生活學歷都不要了,這在美國可能嗎?美國監獄與黑幫就那麼的黑暗嗎!作為一個電影作品的鋪墊與人物特點描述不夠細膩,色彩也一般。緩烘託佳,暴力血腥又溫情,結尾點題又有力,這是一部給朋友、父親和兒子看的純男人的電影。
  • 推薦6部不錯的二戰題材電影,被低估的好片子
    1、《逃離索比堡》;電影根據索比堡滅絕營越獄事件改編,集中營的納粹,只要發現囚徒逃跑,會殺死更多囚徒作為懲罰,不得不說這一招株連九族真是反人類。在這種高壓暴政下,囚徒們不得不醞釀一次集體逃亡,這次事件也是二戰時期僅有的一次大規模集體逃亡。
  • 一部被低估了的香港電影,呂良偉挑戰演技極限
    香港版的《致命id》,呂良偉一個人完成了二十個人格分裂表演,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香港電影,呂良偉挑戰演技極限。有人問我看過香港最恐怖的電影是哪一部,我真的很難告訴你,但是有一部我卻很想跟你說一說。這是呂良偉拍得一部比較冷門的恐怖片《月夜閃靈》。看片名,你會以外是香港老鬼片,不過這部戲根本沒有鬼。而是講的一個作家自己揭發了自己,女檢察官卻無法給他定罪,並且不斷跟呂良偉內心衍生出的不同人格作鬥爭,差點讓女檢察官瘋掉的故事。這部戲拍攝於二十年前,當時香港已經回歸,港產片質素越來越差,本片說實話總是查了一點應有的氣質。
  • 小羅伯特·唐尼《鋼鐵俠2》,為何是一部被低估了的漫威電影?
    對於漫威的鐵桿粉絲來說,《鋼鐵俠2》是一部,在看過《復聯4》之後,才會變得有意義的電影。可以說,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鋼鐵俠2》,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當《鋼鐵俠2》上映的時候,這部電影並沒有給觀眾和影評人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 完全被低估的電影《極樂世界》
    完全被低估的電影《極樂世界》電影上映於2013年,與第九區的導演是同一個人,故事設定的很宏大,打鬥場面也十分精彩,是一部完全被低估了的末日題材電影,這部電影在特效上堪稱完美,並且不喧賓奪主,真正做到了技術服務於電影的特點,同時這也是一部寄託於現實的科幻電影
  • 兩大歌王的合作,卻造就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電影,結局是那麼的悲情
    提起關於賭片的電影,我們總是繞不開周潤發的《賭神》系列,其實香港電影中有很多關於賭的電影,除去《賭神》之外,小編以為杜琪峯的的兩部《至尊無上》系列拍攝的非常好,兩部電影由劉德華分別與另外兩大歌壇巨星合作,他們就是譚詠麟和王傑。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味一下第二部電影就是《至尊無上之永霸天下》。
  • 《黑吃黑》:罪犯搖身一變成警長,一部被嚴重低估的「黃暴」美劇
    今天小峰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較冷門的黑幫「黃暴」劇——《黑吃黑》。這是一部小眾題材的美劇:世界觀小,基本上所有劇情都在一個小鎮上發生;受眾面小,講述罪犯和黑幫之間的故事。小峰知道這部劇還是在看完著名的美劇《斯巴達克斯》之後,對類似題材的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乎上網一搜,千挑萬選之後相中了它,當然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跟《斯巴達克斯》一樣,被貼上了「黃暴」的標籤。眾所周知,小峰是個好奇的人,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於是乎抱著鑑賞的態度下載了這部劇,看看它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
  • 喜劇電影《摘金奇緣》,亞裔題材的一部良品,豆瓣評分卻勉強及格
    可以說是亞裔題材的一部良品,但是豆瓣評分卻勉強及格!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