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星創師智能創業大賽是由新松發起和承辦,
得到
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投資機構和創孵機構的大力支持。
打造全新開放賽制下,
國際智能科技創業真人賽第一品牌,
大賽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兩屆。
2015年
200多個科技團隊來到星創師的舞臺
賽事層層推進
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
選手們發揮出最好水平
緊張而又激烈
最終由專家評委和大眾評委投票,
選出夢想師1名,創造師4名,星創師1名
發出獎金超40萬,最高獎金12萬
2016年
他們來自不同行業,不同背景,不同年齡
他們披荊斬棘,用智慧與創意角逐
他們是296個科技團隊
懷揣著對夢想的專注與激情來到這裡
最終
6個項目進入決賽
選出夢想師1名,創造師1名,星創師4名
發出獎金超40萬,最高獎金16萬
7個項目與投資方意向籤約
夢想開始起航
......
2017星創師智能創業大賽
戰火即將燃起
在美國、以色列、新加坡、港臺等國家和地區設有招募點。
大賽期間的訓練營增設
創投見面會
讓創客們和投資人有更多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此外,決賽將以三地直播
星創師-香港,創造師-深圳,夢想師-西安
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參賽要求
選手要求:
所有熱愛智能產品及技術人士;
不限本職工作,不限專業,不限年齡。
作品要求:
所有能夠闡釋智能科技與人類關係的作品均可參賽;
不限題材,不限形式,不需要全部完成;
包括但不限於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產品核心零部件、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增強現實(AR)等的設計、原型機、產品和解決方案。
★獎項設置
夢想師:有方案或設想,無實體作品。可獲得最高獎金 2,0000 元人民幣,機器人智能產品實現機會,大賽投資機會。
創造師:有作品,不是成熟產品。可獲得最高獎金 10,0000 元人民幣,機器人智能產品完善機會,大賽投資機會。
星創師:有成熟產品,仍有提升空間。可獲得最高獎金 20,0000 元人民幣,機器人智能產品量產機會,大賽投資機會。
★評委陣容
技術類導師
王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
封錫盛: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田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院長、機器人研究所所長
劉成良:教授,國家十二五863計劃智慧機器人主題專家
......
設計類導師
Riccardo Balbo:教授,歐洲設計學院都靈校區院長
Andrea Filipp:教授,歐洲設計學院產品設計系系主任
婁永琪:教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院長
韓 挺: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
......
商業類導師
丁潤強:副總裁,國科嘉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呼顯龍:合伙人,無象資本
劉春松:合伙人,創業接力基金
劉曉東:合伙人,Revovle Capital
大賽分為訓練營、初賽、決賽三個階段
從2017年6月18日-9月16日,共計91天
具體安排如下
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地點:上海德必We 外灘園區
招募報名
時間:2017年6月19日-7月31日
通過大賽官網(www.creatineer.com)憑個人手機號碼註冊帳號,填寫項目信息,並提交項目資料。
(項目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商業計劃書、設計圖紙、照片、視頻、論文專利、介紹文檔等)
訓練營
時間:2017年8月25-27日(星期五-星期日)
地點:上海星智匯機器人創客空間
內容:創投見面會、設計工作坊、創業培訓知道、知名高科技企業參觀等。
初賽選手將在上海星智匯機器人創客空間及分賽區錄製點錄製參賽節目。
初賽
時間:2017年8月30日-9月3日
形式:網絡在線評選。所有初賽節目在大賽官網(www.creatineer.com)進行評選。
決賽
時間:2017年9月9日(星期六)
地點:
星創師:香港 創造師:深圳 夢想師:西安
形式:進入決賽的項目根據獎項,分別在三地同時進行現場評選,並進行網絡直播。
頒獎典禮
時間: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地點:北京
報名連結:個人/團隊/機構
http://www.creatineer.com/2017dsbm.php
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官網
報名需憑個人手機號碼註冊帳號,填寫項目信息,並提交項目資料。
深圳分賽區組織結構介紹:
主辦單位:中國製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 /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 / 同濟大學科技園 / 星智匯機器人創客空間
承辦單位: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深圳)創新空間 / 深圳市賽格創業匯有限公司 / 深圳市眾創大巴科技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星河博文創新創業創投研究院 / 華潤潤加速創業加速器 / 深圳市濟天下創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聯合承辦:深圳市創展谷創新創業中心有限公司 / 物聯網可非 / 星雲加速器 / ICT LAB / 育山科技協會
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深圳)創新空間
創新空間於2015年6月落戶龍崗區。
空間依託了學校及學院強大的教育資源與學科支撐,積極開展與產業的合作,聚焦「面向產業轉型和未來生活的只能可持續設計」,以綠色低碳、網絡智能、共創分享為特徵,涵蓋工程設計、工業設計、服務設計等各類創新設計領域。
在已經過去的一年半裡,學院通過積極有效的聯動,服務本地企業及周邊社區,與多家企業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實現了創意設計與科技的融合、產品與資本的對接,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