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行為都是受到意識支配的,有時我們會有意識地去做一些事情,有時我們會無意識地去做一些事情。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1、有意識和無意識
我們大多數人上班,都是為了生活。在工地上,我們建築工人在炙熱的太陽下揮汗如雨。誰願意在這種環境下幹活?誰願意在既危險、體力消耗又大、身體傷害也大的環境中艱難付出?我們有意識地吃苦,不是因為我們喜歡吃苦,而是因為我們要實現其它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崇高的理想,可能是為了生存,吃苦是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是手段,生存和理想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在工地上班,每次離開宿舍都會無意識地戴上安全帽,不用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有一次,我想把當天要用的圖紙帶上,但是,出門的時候就忘了。後來,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上班的時候不要忘記帶圖紙。為了保險起見,我還請同宿舍的工友上班的時候提醒我。這種強化提醒意識的做法,不僅自己存在有意識的付出,還讓工友也存在有意識的付出。如果每天出門上班也需要這樣提醒自己戴好安全帽,那麼,上班的程序會讓人感覺很累。還好,我還擁有潛意識能力,出門的時候,潛意識可以直接讓我戴好安全帽。偶遇休息日(工地上一般沒有休息日),出門上街也有可能會無意識中把安全帽戴上。
個人無意識是個人有意識之外的所有動力和能量,是先於個人有意識而存在的第一性的存在。通過這一表述,可以充分說明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個人無意識分為內在無意識和外在無意識。個人有意識是由個人無意識建立並維護的,其中,個人內在無意識是根據、是內因,個人外在無意識是條件、是外因。
人的內在無意識包括潛意識和內在非主體的能量。內在無意識是個人有意識的內環境所擁有的能量,外在無意識是個人有意識的外環境所擁有的能量。個人有意識的內環境包括,個人的內層主體和內層普通物質。個人有意識的外環境包括,人類共同面臨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個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前者為大環境,後者為小環境。我們的有意識需要做的是平衡個人的內外環境,平衡個人的內在無意識和外在無意識。
2、無意識能力是有意識能力的基礎
我們有時為了生存,為了滿足我們有意識的需要和無意識的需要,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的付出會降低我們個人無意識能力。個人無意識能力包括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
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是個人最容易釋放能量的內在無意識。比如,個人的想像力、記憶力、體力、視覺能力、嗅覺能力、聽覺能力、直覺能力、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各種身體器官所擁有的能力,當然還有很多,我沒有能力窮盡。如何判斷一種能力是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凡是不需要自己有意識付出的內在能力都是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
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其實就是個人可以依賴的小環境。比如,家庭環境、人際關係、個人財產、個人的社會地位等等。凡是可以用來滿足個人需要的外在能力都是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
有意識能力其實就是以消耗無意識能力為代價的能力。所以,有意識能力的實現過程就是,消耗某種無意識能力以獲得另一種無意識能力的過程。有意識能力就是付出代價的能力和得到回報的能力。有意識能力的實現離不開無意識能力的付出。比如,我在餐館吃飯,我的味覺能夠感覺到食物的味道就是內在無意識能力,我有能力付餐費給餐館就是一種有意識能力。因為我消耗了我外在無意識能力——金錢。
上學的時候,我被迫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英語,必須壓制我的那些很強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對物理有興趣,我本來可以通過自學學習高年級才應該學的物理知識,但是,為了通過升學考試,為了學好我難以學進去的英語,我必須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英語。最後發現我還是學不好英語,本來計劃用於學物理的時間和精力也被浪費了。這說明我學英語的有意識能力還遠遠不夠,如果我有大量的金錢,到倫敦學習和生活一段時間,那麼,我的英語成績肯定能夠提高。金錢消耗的是我外在無意識能力。我學物理更多的是依賴我內在無意識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被消耗了,而是被提高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我就可以提高我內在無意識的物理能力。我的內在無意識的物理能力很容易提高,只需要我用很少的有意識能力來約束其它的無意識能力。所以,我學物理用不著很強的有意識能力。
我們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會事半功倍,因為我們有意識能力的付出會很少。我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會事倍功半,因為我們不感興趣的知識會和我們感興趣的知識產生矛盾,主要是爭奪個人時間和精力產生的矛盾。為了緩解外界考核壓力,我們不得不付出足夠大的有意識能力,來約束我們感興趣的知識對我們的吸引力。不管是付出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還是外在無意識能力,其實都是在有意識付出,都是在付出有意識能力。因為無意識能力的付出都需要相應的有意識能力去約束、去規範、去破壞其活力。有意識能力的付出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所以,如果個人所有的無意識能力之間矛盾很小,那麼,我們就不需要付出過多的有意識能力。
3、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更重要
個人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能力是有區別的。個人無意識是個人有意識之外所有的存在,個人無意識能力是個人無意識中能夠有效作用於個人有意識的那一部分能量。它包括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個人潛意識能力是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個人的小環境也是狹義的個人環境,是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是個人產生需要的能力,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是個人滿足需要的能力。
我們工作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外在無意識能力,就是為了創造社會財富、增加個人收入。我們喜歡做能夠同時提高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的工作。也就是既能夠掙錢,也能夠提高掙錢能力的工作,以及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這種工作可以讓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
我們消費就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在無意識的需要,就是為了提高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內在無意識能力越強,我們就會越幸福。有意識能力都是付出代價的能力。如果我們學會利用無意識能力,那麼,我們的付出就會少很多。比如,我離開宿舍上工地就會戴安全帽,剛開始幾天是有意識地戴安全帽,慢慢地就是無意識地戴安全帽,不再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如果需要臨時帶上圖紙,那麼,把圖紙放在安全帽裡最安全。
無意識能力是發展的動力,有意識能力是發展的規範約束力。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發展動力,那麼,規範約束力太大只會阻礙發展。
如果我們把自來水的壓力當做無意識能力,水管的約束力當做有意識能力,那麼,水管再完美,自來水沒有壓力,水也到不了千家萬戶。如果自來水有壓力,水管沒有,那麼,水也是可以噴射很高很遠的。但是,有了水管的約束,水會流得更高更遠。水管起到的作用不僅是約束水,更重要的是水管可以最大限度排除空氣對水的阻力。水管並不能夠幫助自來水提高發展的動力,只能幫助自來水克服阻力。所以,內在無意識能力才是我們發展的內在動力,有意識能力只能幫助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克服阻力。
我們發展的目的就是利用我們的有意識來提高我們的內在和外在無意識能力。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是我們發展的根據,我們的外在無意識能力是我們發展的條件。我們的有意識能力是我們的主觀能力。我們的有意識就是為了平衡內在和外在的無意識能力。
如果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比較強,外在無意識能力比較弱,那麼,我們有時必須以付出內在無意識能力為代價,來提高我們的外在無意識能力。比如,如果我們缺錢,那麼,我們就不得不過度消耗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這種過度消耗表現為加班加點掙錢,腦力和體力過勞,可能會嚴重傷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會造成過勞死。
如果我們的外在無意識能力比較強,內在無意識能力比較弱,那麼,我們有時必須付出外在無意識能力為代價,來提高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比如,學習付出的內在無意識能力的代價多數會造成眼睛傷害,成為近視眼。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花錢給近視眼配眼鏡。花錢就是外在無意識能力的付出。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身體的傷害,那麼,我們就必須花錢上醫院看病。身體受到傷害會造成人的內在無意識能力的下降,花錢看病就是消耗我們外在無意識能力來恢復我們內在無意識能力。
不管是付出內在無意識能力還是外在無意識能力,都是我們的有意識能力的付出。我們的有意識能力就是平衡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的能力。如果我們的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都比較強,那麼,我們的有意識能力就會比較強。因為我們的有意識會有比較多的內在無意識能力和外在無意識能力用於付出。所以,屬於個人的內在和外在無意識能力都是個人有意識能力的基礎。
很多人有意識能力比較強,但是,內在和外在無意識能力不平衡,必須有意識地多消耗無意識能力比較強的一方。比如,皇帝內在無意識能力不比常人強,但是,皇帝的外在無意識能力非常強大。所以,他可以有意識地強搶民女,收刮民脂民膏供其揮霍。但是,縱慾過度會極大地消耗皇帝的內在無意識能力。所以,皇帝的壽命往往比較短。一個人有再大的權勢,也難以提高自己內在無意識能力。因為一個人想要提高自己內在無意識能力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努力,需要自己更為內在的能力為根據,外在的別人的幫助只能是不很重要的條件。
所以,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比外在無意識能力重要。個人的內在無意識能力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來提高,別人只能為其內在無意識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可以不需要自己努力創造,可以通過別人的給予來得到提高。
4、結論
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來提高。教育應該做的主要是提高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這種內在無意識能力就是個人的內在素質。個人有意識能力的提高只能應付考試,或者應付個人面臨的其它壓力,類似於丟車保帥迫不得已的作為,是發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個人有意識能力的提高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雖然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根據,但是,如果沒有必要的外在無意識能力來滿足個人內在無意識的需要,那麼,個人的內在無意識能力就可能無法持續存在,也可能缺乏必要的發展空間。
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別人無法給予,只能依靠個人努力來提高,外力可以為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吃飯和看病。個人從一出生極其弱小的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一直到長大成人,擁有正常成人的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主要就是通過吃飯來實現,其次就是接受教育來實現。看病就是在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因故降低的情況下,再恢復原有能力的過程。個人病痛的好轉主要還是依靠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如果個人身體太虛弱,那麼,任何人都難以起死回生。
新生兒的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是先天的,是來自父母無意識的遺傳。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的提高,只能依靠個人自己努力奮鬥,別人根本沒有辦法給予,只能提供一定的條件。個人有意識能力是個人內在和外在無意識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遺傳。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可以來自父母和他人的給予,也可以來自個人的努力奮鬥。
我們個人活著的目的,首先就是提高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個人內在無意識能力別人搶不走、也給予不了,只能通過個人努力來提高,但是,也可以被別人破壞。其次就是提高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可以和他人共有,也可以給予他人或者從他人那裡索取。個人外在無意識能力可以被別人搶走,是人與人之間爭奪的利益,是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我們個人之所以要有奉獻精神,是因為個人創造更多的外在無意識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可以緩解人與人之間利益的爭奪,緩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滿足更多人內在無意識能力的需要。
本文是我正在寫的重要論文《論意識|波哲論文》的部分內容,可能還不夠成熟,希望大家能夠提供寶貴意見!
普進峰 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