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長徵在四川,是氣勢磅礴的長徵史詩上極其光輝燦爛的篇章,大量紅色記憶閃耀巴山蜀水。現在,這段光輝的歷程將得到完整地呈現——記者日前從四川省委組織部獲悉,根據四川省委部署,聯合共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工作已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四川省委為什麼要提出聯合共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如何建?建什麼?記者進行了採訪。
為何建?
資源豐富但分散 未能形成聚合效應
紅軍長徵在四川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歷時兩年的紅軍長徵,在四川就有一年零八個月;紅軍三大主力途經四川近70個縣市,加上川陝革命根據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川屬各縣,佔到全省縣數的六成以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理會議、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兩次巴西會議等重要會議都在四川境內召開……
與富集的紅色資源不相匹配的,是開發利用的不充分不系統和不完整。
四川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新認為,近年來四川各地對長徵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做了很多工作,已有一定基礎,「但不可否認,各地都是基於本地資源反映(長徵在四川)的某一個片段,既不完整,也不系統,沒有形成良好的聚合效應。」
比如,在四川省內,阿壩建有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建有夾金山幹部學院,瀘州建有四渡赤水幹部學院,涼山建有彝海結盟黨性教育學校,甘孜正在籌建瀘定橋幹部學院……「雖說每一個地方反映的都是長徵路上的重要歷史事件,但都不能系統完整地看到紅軍長徵在四川的全貌。」李新說。
能不能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國家層面看,在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中,四川是重要組成部分;從幹部教育培訓需求看,通過統籌協作、資源整合,串點連線、區域成環,方能實現聚合效應,發揮更大優勢。
在多次調研、反覆論證和專題研究後,四川省委決定,以弘揚偉大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整合現有以弘揚長徵精神為主題的幹部學院、黨性教育基地和各級黨校資源,聯合共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
如何建?
不另起爐灶 「1+5」聯合共建
「不另起爐灶、不單打獨鬥、不搞一步到位、不搞大而全、不搞鋪張浪費,堅持量力而行。」四川省委對學院建設提出要求。
據四川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將採取「1+5」的模式統籌規劃、整體布局——「1」即一個總部,設在四川省委黨校,作為長徵精神教學總基地;「5」即五個分院,將現有和正在籌建的長徵幹部學院(阿壩)、瀘定橋幹部學院(甘孜)、彝海結盟幹部學院(涼山)、夾金山幹部學院(雅安)、四渡赤水幹部學院(瀘州)分別更名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阿壩雪山草地分院、甘孜瀘定橋分院、涼山彝海結盟分院、雅安夾金山分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
「從全國多所幹部學院來看,這樣的布局與模式是國內幹部學院建設的一種創新探索。」李新認為。
在辦學機制上,四川省委明確,聯合組建的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及其分院,接受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業務指導,省直有關部門配合支持。為推進一體化辦學,從省委黨校選派5名處級幹部兼任5所分院分管教學科研工作的副院長,實行學院建設統籌規劃、辦學方向統籌確定、教學線路統籌設計、教學課程統籌開發、師資隊伍統籌建設。各分院在長徵幹部學院總部的統籌指導下,仍由所在市(州)黨委直接管理,在現有基礎上保持人、財、物相對獨立,不改變現有經費保障機制。
上述負責人表示,學院建設堅持分步推進的原則,按照「一年改造提升、兩年提檔升級、三年完善體系」的進度安排,經過3年努力,形成統分結合、運行高效的長徵幹部學院建設布局。在規劃建設中,將統籌5個市(州)的區位特點、配套設施、線路安排等,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環境友好的原則編制線路、點位規劃,既做到整體風格統一,又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建什麼?
「四輪驅動」 促進高水平辦學
四川省委明確提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要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一流幹部學院為發展目標。
目標的實現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實現高水平辦學,具體體現為教學線路的設計、精品課程的開發、師資隊伍的水平、開放辦學的機制是否真正實現「四輪驅動」。
據了解,結合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四川省將打造四渡赤水、彝海結盟、飛渡天塹、懋功會師、雪山草地5條精品教學線路,並根據各地實際適時新增其他教學線路。
每條線路都有不同的主題:四渡赤水線路以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制勝為主題,彝海結盟線路以民族團結進步為主題,飛渡天塹線路以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為主題,懋功會師線路以懋功會師、兩河口會議為主題,雪山草地線路以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為主題。
「每個主題既是長徵精神的挖掘利用,又是新時代對長徵精神的傳承發揚,與每個區域的現實特徵做到有機結合。」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精品課程開發方面,各分院突出地方特色。比如,涼山將長徵精神與脫貧攻堅結合,將推出重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路」教學課程,設計「情深意長結盟篇」「民族政策實踐篇」「脫貧攻堅暖心篇」等培訓模塊;甘孜將「兩路」精神融入長徵精神開發精品課程,研發「240裡飛奪瀘定橋」「喜看新時代藏區新面貌」等專題。
「每個學院將至少有兩到三門精品課程,形成展現長徵史實、凸顯長徵精神、體現時代特色的課程體系,真正體現『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的時代意義。」上述負責人表示。
在共同建好紅色教育優質師資隊伍方面,四川省將統籌省內外專家智力資源,組建長徵文化專家顧問團隊和外聘師資隊伍。同時,啟動實施骨幹師資專項培養計劃,力爭3年內實現各學院骨幹師資培訓全覆蓋;加快建設紅色講解員隊伍,力爭3年內各學院分別擁有3至5名金牌講解員。
值得一提的是,學院的建設發展將更具開放性。從發展定位看,學院將立足四川、聯動周邊、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從培訓對象來看,不局限於黨政幹部,同時面向全社會甚至全世界開放。
原標題:為何建四川長徵幹部學院?如何建?建什麼?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解讀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