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寄宿這個問題,我個人是持否定態度的,尤其是在孩子上大學前。是因為我上初中開始就寄宿,對於這件事更能理解,我更懂得寄宿階段內心的恐懼和薄弱的自控能力。但我今天要談的是一個「奇葩」老爸,他讓女兒小學就寄宿!而理由居然是學校有猴子、丹頂鶴,能讓孩子更接近自然。
這位「奇葩」老爸就是在《最強大腦》中因「微觀辨水」一戰成名的「水哥」王昱珩。當時他的出場方式,肩膀上站著一隻鸚鵡,就知道他多喜歡動物。再看家中更是打造成了一個生態園,從動物、植物應有盡有。王昱珩還會幫女兒請假帶孩子去大自然中旅行。
家中有很多關於動植物的百科全書,王昱珩的女兒自然也是看了不少。但是他親自給女兒報名寄宿學校,家裡人都反對他,但他依然堅持,就是因為學校裡有散養的猴子、丹頂鶴、黑天鵝,方便孩子了解自然。我當時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非常不理解!腦子裡就有一個疑問「了解動物真有那麼重要嗎」?
了解動物真有那麼重要嗎?
我個人其實是一個對動物非常不了解的人,小的時候見到貓啊、狗啊都非常害怕。所以對於孩子去了解動物這件事,從來沒上過心。但因為「水哥」我開始好奇孩子了解動物的重要性。真當我了解過以後,才發現自己是一個坐井觀天的青蛙。
下面我就聊一聊,為什麼了解動物很重要!
孩子最強烈的友誼發生在他們和動物之間。這是因為有些時候,動物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動物,它們更是成為了孩子心中另類的存在。——人類學家白強尼
一、動物能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結論,第一反應是這也太扯了吧!但這是在2017年《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雜誌》上利物浦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的卡裡博士的研究結論,動物能培養孩子自尊,尤其是對於6歲以下,10歲以上的人群。
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孩子似乎天生喜愛動物(但我也不知道我為啥那麼怕動物)。動物會用舔的方式去讓孩子感受到安慰,而動物又很少有情緒,不會像人類以貌取人,對待孩子的態度永遠都是熱情。所以對於孩子的自尊、自信提升非常有幫助。
二、動物是敞開科普世界的大門
由於孩子天生喜愛動物,所以想要孩子更好地了解世界,動物絕對是一扇可以打開科普世界的大門。首先動物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天上地下、江河胡海、山川平原無論哪一出都會有不同的動物出沒。
因為不同地區的不同動物,能讓孩子了解氣候、了解地形、了解一種動物為什麼能在一個領域生存下去。在探索動物世界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長知識,同時了解動物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了解動物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更加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西頓動物記科普繪本》屬於動物的故事
自從我意識到了解動物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之後,我也學著水哥那樣,給兩個孩子看關於動物的科普書籍。其中有一套非常不錯,是「動物文學之父」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所創作的《西頓動物記》中節選改編出來的一套動物認知的科普繪本。
而《西頓動物記》也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動物小說」。這部小說是以動物的特性出發,去編纂的故事,而不是把動物人格化,所以這裡面的故事更加接近於真實的動物世界。而真實也是科普書籍的關鍵。
但與傳統動物的科普書籍,單純的介紹動物的名稱、所屬種類、特徵等等,這套書又加入了故事,是一套讀起來像故事的動物科普書。如果家裡有3-6歲的孩子,家長可以把這套書當成動物故事來給娃講。如果家裡有小學生,可以讓他自己當作一套有趣的科普繪本自己看。
整套書一共有10冊,包括《活潑的松鼠旗尾巴》、《烏鴉領袖銀斑點》、《危險的母猴吉妮》、《頑強的威尼派克狼》、《孤獨的灰熊卡普》、《孤高傲的慄色烈馬》、《淘氣的小浣熊阿嘉》、《留守的公雁》、《令人敬佩的信鴿》、《勇敢的野鴨媽媽》。
這套動物科普繪本的畫風很有美感,不是那種卡通形象,細節處表達得非常棒。雖然是繪本,但是對於動物的細節捕捉的非常到位,很生動。
在講述每個故事的時候,都是在關鍵處加一個相對應的動植物小百科。這樣在孩子讀故事的過程中,就能融入有關動物的科普知識。
在趣味動物園中,還普及所講動物包含哪些種類,比如下圖關於野鴨的類別。讓我也是驚訝了,鴨子還有這麼多有趣的名字,綠頭鴨、針尾鴨、中華秋沙鴨、綠翹鴨、赤頸鴨、花臉鴨、白眉鴨。
我在陪伴兩個孩子看這套書的時候,有一個最明顯的感受,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對動物熟視無睹的態度,其實是對生命的一種褻瀆。我看過英國動物學家莫裡斯的一個觀點,他認為人類其實是192種猿類的一種,叫作「裸猿」。
當人類將除自己以外的所有生靈都叫作動物的時候,把自己放在生物鏈的頂端,對動物漠視殘殺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妄自尊大的表現。這是我的感悟,與大家分享,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