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爬山嗎?」
最近一部網絡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大火。
不同其他電視劇只有一首片尾曲,這部劇一共12集,12首片尾曲,風格各異,延續劇情又暗示主角命運。
作為一檔懸疑劇,這部劇的配樂,給不少人留下心理陰影。
「能不能整點陽間的音樂」,成了高頻彈幕,也成為劇迷之間心照不宣的梗。
Anti-General 也因為這部劇而火出圈了。
*網易雲熱門評論寫道:「劇集的驚悚,百分之90要歸功於Anti-General的音樂,差點沒把人送走」。
Anti-General 本人還發微博、網易雲動態說:
「最近被瘋狂安利《隱秘的角落》,當初劇組找我授權音樂,我沒怎麼在意,只是隱約覺得國產網劇會選擇《DESCENT》和《人間地獄》兩首歌做片尾很詭異。播出後,全都在說這部劇是「陰間配樂」,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不只 Anti-General 被瘋狂安利,打開朋友圈、打開微信公眾號、打開豆瓣、打開微博,無一不在討論這部華語驚悚劇《隱秘的角落》。
豆瓣熱門影音實時更新,《隱秘的角落》霸榜首位整整一周。
而以 Anti-General 為代表的劇集配樂,前段時間還登上了微博熱門第11位,討論人數超過百萬。
片尾曲除了涵蓋了電子音樂人Anti General、獨立音樂人Muma木馬、新銳作曲藝術家丁可的作品之外。
還有樂隊後海大鯊魚、Joyside、發光曲線、P.K.14、The Molds的助力(有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預告內味了),配樂合集堪稱獨立音樂大賞。
我們常說配樂就是配樂,背景音樂雖然是電視劇的配角,但合適的背景音樂絕對會讓畫面升級到另一個檔次。
好的配樂一定是錦上添花的,1+1>2。
《隱秘的角落》中,辛爽導演對音樂的把握,對於這部劇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
當劇情發展到緊張時刻,音樂中器樂的節奏逐漸加強、層層遞進。
第六集的片尾曲Anti-General的《人間地獄》。
屍體擱淺在沙灘上,低沉的人聲搭配重音,給人極度壓抑與緊張,嘈雜的高音人聲仿佛在耳邊議論著什麼,音調越來越高,最後Drop的時候,轉場落幕。
劇情與歌名形成互文。
當畫面中的情緒和歌曲中的氣氛彼此「心照不宣」時,此時的音樂則有了藝術的價值。
其實有不少人,一聽便聽出片尾曲是 Anti-General 的風格,但還是被故事與音樂的貼合度驚豔到。
在《城市畫報》裡,Anti-General 也有談及到:
「配樂不止是黑暗,還有較高的藝術性。
整部劇沒有採用弦樂鋪墊情緒的常規套路,而是用很多在實驗氛圍音樂的新鮮手法。」
Dark Trap 暗黑小眾,卻以主流劇集配樂的形式走出圈外。
並不是說國內電音就沒人聽了,它只是需要一個正確的導向、合適的契機。
在兩者的推動下,也能被主流大眾接納。
《隱秘的角落》也讓配樂這種表現形式更受關注,實際上也為獨立音樂打通了主流化、大眾化的道路。
飯圈文化侵蝕獨立音樂文化的隱憂下,風格適配的影視作品,也能成為小眾獨立音樂的新主場。
*被某音帶偏的「EGM」,正確拼法應該是EDM(電子舞曲)。
在電音文化逐漸普及的過程中,唯一要擔心的,是電音以什麼樣的形式,被更多人認知。
而不要被錯誤的導向帶偏,讓更多人走進了解電音的誤區。
聊起電音,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關鍵詞,就是「動次打次」,不然就是酒吧音樂。
當 Anti-General 的電音出現在主流電視劇配樂、主流藝人的合作中,便打破了這種規律。
電音與文學創作作品的結合,讓人看到電音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 Anti-General 對劇集配樂的評價。
電音也是如此,它不只有黑暗,還有它獨有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