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億年,地球的水保持不變還是變少了?一塊石頭告訴了我們答案

2020-12-24 探索浩瀚星空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同時也是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水資源佔到了全部面積的71%,正是由於大量液態水的存在,地球才能夠在早期誕生生命,並一步步進化演化為豐富的生物世界,並最終誕生智慧生命人類。

可以說,水就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不會現在完善的生態系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也不會有人類的誕生。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並不知道地球的水是如何進行循環的,可是當我們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對於地球的水循環終於有了比較全面的認知。

地球表面的總水量高達13.8億立方千米,從數值上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水資源儲量。那麼如此多的水,在地球誕生至今的46億年以來,一直都是保持不變的嗎?可能很多會說,那還用說,地球擁有完善的水汽循環機制,地球內的水來回循環,並不會流失。

可能很多人認為,地球表面的水流入地底的地殼和地幔,進入地球內部的水會通過地震等形式再返回地球。而蒸發到大氣中的水,則通過降雨的形式再返回地球,這麼看來,地球的水似乎一點都沒有減少,事實真的如此嗎?

要解開這個謎團,我們首先要對地球水的來歷有一個了解。現代科學家研究認為,地球早期的水是來自於外部,而不是自己產生的水。說起這個,我們就要先來看看地球的起源,太陽,地球包括其它的各個行星都是起源於一片原始星雲。

而這一片原始星雲來自於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超新星爆發,當超新星爆炸後,存在於星體內部的物質就會被拋射到太空中,然後各種碎片物質再自由組成新的物質以及天體。地球可能就是由多種碎片物質組成的,而上面的水可能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後的含水物質。

那麼這些水會流失嗎?如果是正常的水汽循環,地球的水並不會流失,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會保持一個恆定值。可是水的循環沒有那麼簡單,我們都知道,水從微觀角度來看,就是由氫和氧組成。而且水也是一種比較容易被分解的物質。

大自然中能夠分解分的能量來源於太陽,天上的太陽發出的輻射光子具備強大的分解水分子能力,會將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當水被分解為氫和氧之後,由於氫是一種非常輕的物質,當周圍溫度為27攝氏度且粒子運動速度為1900米/秒時,在紫外線與太陽風的的驅趕下,氫很容易離開地球。

而氧則忠誠很多,它不會輕易離開地球,於是水分子被光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之後,氫就會逃跑離開地球,只有氧會留下來。如果光解後的水分子沒有了氫原子,那麼就無法再還原為水分子,這個時候地球上的水就會不斷減少,並不是原來我們認為的保持不變。

那麼地球早期的水跟現在的水相比減少了多少呢?科學家通過發現的一塊石頭找到了答案。這塊石頭隱藏在丈古地導臺的蛇紋石內,科學家通過發現我的氫氧同伴素值,初步得出一個結論:地球早期的儲水量約是現如今的1.26倍。也就是說在地球早期的時候,表面基本都是海洋,陸地面積遠遠小於現在。

既然地球的水會隨著光的光解而不斷流失,那麼以現在地球的儲水量,還能夠使用多長時間?其實這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科學有通過計算,大約再過100億年,地球有可能將失去全部水資源。沒有了水,地球也就無法適宜人類的生存。

當然,百億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還太遙遠,那個時候太陽都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有可能那個時候人類會將地球轉移到靠近火星的軌道,而且,即使地球在百億年後沒有了水資源,我們也不用擔心沒水無法生存下去。因為太陽系是一個水資源異常豐富的星球。

土星和土星的不少衛星表面都被冰層覆蓋,內部可能有液態海洋的存在。另外太陽系的邊緣也有很多的充滿水的星球。可能有人覺得,百億年對於我們來說太漫長,可真實的情況有可能地球水資源的流失在未來會不斷加快,根本無法支持100億年。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液態水的未來的重要作用除了日常飲用之外,還會被當作一種重要的能源。我們都知道,人類現在一直在積極研究探索可控核聚變技術。而核聚變需要的燃料非常普遍,它們就是大量的水資源。

因此,在未來一旦可控核聚變實現並完全取代化石能源普及全球,那麼作為它的燃料水也會成為搶手貨。那個時候,人類會再次開足馬力 ,不斷分解水得到更多的氫。地球的水資源也會在不斷的使用分解當中,載來越少。

所以,正常情況這下,地球的水資源可能根本等不到100億年,有可能在幾十億年後,地球就沒有了水資源。那個時候人類想要生存和發展,只能開採利用其它星球的水資源。有可能在未來,人類會專門有進行星際運輸的水車。大量的水資源從木衛二或其它衛星上面進行開採,然後運回地球,滿足地球缺水的狀況。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世界地球日 「穿越」地球46億年
    說到地球的歷史,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又著迷。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地球的歷史太久遠了(46億年),人類文明與之相比較,只是瞬息之間。但地球在漫長的46億年裡,過得並不乏味,經歷了大陸的聚合與分離、生物物種的大爆發與滅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去探尋這些事件的起因、過程及結果,又是令人著迷甚至回味無窮的。
  • 困擾科學界百年的一塊石頭,是外星人的傑作,還是史前痕跡?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沒有盡頭的,46億年前地球應運而生,縱觀整個人類發展史,我們存在的時間也不過數萬年。別看我們已經成為了自然界中的「老大」,但是地球仍然有很多的秘密,等待著我們發掘。
  • 完整講述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
    隨著少兒科普圖書成為近年來出版界關注的焦點,近日,上海九久讀書人攜手人民文學出版社,面向少兒讀者推出了一套大型科普叢書——「46億年的奇蹟:地球簡史」。這套叢書從日本引進,是一套兼具科學與美學的大型地球百科全書,完整講述了地球46億年的演進歷程。
  • 地球轉了46億年,它是不是一個「另類」的永動機?
    即使地球轉了46億年之久,它也不是永動機!自46億年前地球誕生至今,它一直在圍繞著太陽公轉,同時也在繞著自己的自轉軸自轉,不然就沒有如今的四季輪迴和晝夜更替。這就讓很多人心生疑問了,既然地球已經不停歇地轉了46億年之久,而且當前仍在高速運轉,那麼它是不是一個「另類」的永動機呢?最早提出永動機想法的國家是印度,此後世界上有不少科學家、物理學家以及機械師等名人都曾嘗試設計製造過永動機,不過結果均以失敗告終。永動機為什麼造不出來?
  • 地球是永動機嗎?為什麼轉動46億年還不停,答案出人意料
    在沒有開始科技文明以前,我們不知道科學有著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也不知道世間萬物存在著很多的關係,人類自從進入了科技文明時代,隨著各種科學理論的提出,使得人類明白了地球是神奇的,地球是充滿各種定律和規律的。
  • 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如永動機一樣一直旋轉,它的動力來自哪裡?
    除了地球在自轉之外,科學家同樣發現,宇宙中的其它天體都有自己一定的自轉速度,從理論上講,我宇宙中並沒有一顆絕對靜止的天體,也沒有一顆不在自轉的天體。地球的自轉從誕生的那一天已經存在了,可能很多人會非常好奇:地球的自轉動力來自於哪裡?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地球就相當於一個永動機,不停自轉了46億年。
  • 非洲撒哈拉發現一塊火星隕石,距今44億年,它將證明火星存在水
    誰為地球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研究認為,與彗星有關。彗星又被稱作「髒雪球」,太陽系早期,地球曾經經歷過一場強烈的彗星雨,這個過程中,彗星將水元素送到地球,最終,讓地球充滿了水。那麼,究竟地球上的水,是自然形成的(內源說),還是來自於太空之中呢?這個觀點,在前段時間伴隨著火星上水的起源研究,也有了答案。
  • 地球有46億年,而人類並沒有,之前有過高等文明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按照地球的誕生和演化來看,地球確實具有46億年的時間了,並且在這個演變的過程之中,地球的生命也進行了五輪更換,也就是我們說的五次生物滅絕過程,這五次是科學進行探索發現的
  • 如果把46億年縮短為24小時,那麼地球的誕生,只需1分鐘
    我們的星球的前身——原始地球(the proto-Earth),從無到有,整個形成過程只花了500萬年的時間。這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研究所恆星與行星形成中心(Star Plan)的一項新研究提出的新理論。Star Plan的研究人員解釋說,在天文尺度上,500萬年的時間是非常短的。
  • 世界上最昂貴的「石頭」,1克價值2億,秒殺黃金,撿到瞬間變土豪
    地球從誕生之日起,已經有40-46億歲。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地球不僅孕育了無數代生命體,更沉澱出今天難以想像的世界奇觀。石油、煤炭、黃金、鑽石,每一件都源自於上古地球之饋贈,成為今人之財富。其中,在億萬年的地殼運動中,地球還產生出了大量的礦石,這些礦石有的成為現代工業成產必需品,有的以其超級稀少的存量,成為價值連城的奢侈品。黃金和鑽石,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目前,黃金已成為度量世界財富的標準尺碼,由其製作的首飾等裝飾品,也是現代人追捧的奢侈品。
  • 男子撿到一塊石頭,壓了15年鹹菜,專家鑑定後:至少值5個億
    鑽石是世界上最貴的石頭,一克拉都要好幾萬,然而卻不常見,常見的只有一些普通的石頭,基本上不值錢,也沒有什麼用處,一般人看了都不會去撿。不過也有一些奇特的石頭,收藏價值是非常大的,撿到一塊說不定能一夜暴富呢。
  • 地球已經旋轉了大約46億年,但它不是永動機,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地球已經旋轉了大約46億年,但它不是永動機,永動機不可能存在永動機在科學意義中,屬於永恆運動,它無需外界輸入能量或者說僅需一個初始能量就能永遠持續運動。引來眾多科學家的探索與科研,最終皆以失敗告終,這是因為該機器違反了能量守恆定律,既然永動機無法存在,那麼,地球為什麼可以運動了46億年之久呢。
  • 地球為何有大量流動水資源?它是從何而來?科學家告訴答案!
    地球為何有大量流動水資源?它是從何而來?科學家告訴答案!水是生命之源,無論地球上的人類還是其他生物都離不開水,如果地球上沒有大量的水資源,也不會有生物的出現。地球上的水資源從何而來史前地球上大量的水資源便已經存在,45億年前太陽系還不是現在這般景象,隨著太陽的附近出現了許多星雲物質,何為星雲物質呢?星雲物質是宇宙的搖籃,因為有了它的存在,才能讓恆星更好的運轉,之前衛星拍攝到的一組照片,在網絡上炸開了鍋,從這個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星雲物質無敵美麗。
  • 為什麼有人認為地球是「永動機」?自轉46億年未停,真相意想不到
    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才發現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謂的「永動機」,因為自然界的任何物體都遵守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恆定律,而「永動機」則明顯違背了質能守恆定律,所以不僅在地球上,在太陽系 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中都不可能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永動機。我們都知道,地球至今已經誕生超過46億年,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它就一直圍繞太陽旋轉,自己也在不斷地進行自轉。
  • 地核6千度高溫,46億年了還沒傳到地表?這點溫度煮水都不夠
    那麼,地球內部源源不斷的能量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科學家稱,構成地熱能的主要有兩大條件,其一是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其二則是形成地球物質的引力勢能。放射性元素衰變產生的能量佔據了地熱能的百分之60到80左右,它是地熱能的主要來源,但地球的歲數已經有46億年了,大部分物質已經過了衰期,因此,未來地球的熱能的產出只會越來越少。
  • 地球現布滿鑽石外太空石頭:比太陽系還要早 很奇異
    地球上有一塊奇異的石頭,它不同於太陽系中的任何物體,並且可能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還要奇異。這塊石頭名為希帕提婭石,於1996年在埃及西南部被發現。它的體積連鵝卵石都比不上,最寬處直徑只有3.5釐米,重量也僅有30克。但分析顯示,希帕提婭石似乎不屬於任何一類已知隕石。
  • 地球為什麼自轉46億年不停止,它的能量從哪來呢
    也有一些最經典的搖擺小球,當人類用外力使其擺動時,它不可能永遠地擺動下去,因為在擺動過程中它會遇到空氣摩擦,所以人所施加的重力勢能不能始終轉換成動能,所以最後重力勢能在摩擦力的阻擋下,慢慢地變小最終消失,導致小球停止。
  • 地球的年齡是45.5億年,這個答案是誰提出來的?怎麼得出來的?
    他假設地球最初是一個巨大的火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火球就由外向內逐漸冷卻,從而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而這個冷卻的時間,就是地球的年齡。在1862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文,地球的年齡在兩億年到4億年之間。而到了1897年,他又發表了一篇論文,宣稱地球的年齡其實是2400萬年。為什麼兩篇論文的結果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 美國阿波羅飛船成功登月返回,卻送給荷蘭首相一塊假石頭
    1991年,在與博物館人員一起整理遺物時,他們在首相住宅地下室的一個小箱子裡發現了一小塊石頭和一張精心製作的金色卡片。從卡片的日期看,老人將這塊石頭細心呵護、珍藏了19年。我們看看月球的歷史就知道:在大約45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與地球劇烈碰撞,激起的碎片先在地球周圍構成一個環,環因為重力漸漸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月球。月球上沒有空氣沒有水,它不可能會有樹木;地球上最早的陸地植物只有4億多年的歷史,因此也不會在大碰撞之前到達月球。因此木頭化石不會出現在月球上,這塊「月球巖石」是假的。
  • 為什麼水在地球上幾十億年都沒有過期,裝在瓶子後很快就會過期?
    我們知道,地球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而地球上的水也是來自於早期小行星的撞擊,以及地球自帶的水源,至今已經有40多億年的歷史。 我們知道,一般情況下,一瓶包裝完好的瓶裝水保質期不超過2年,那為什麼地球上的水已經存在了40多億年,動物還能夠飲用這些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