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奧運會開幕前夕,馬拉卡納球場門前熙熙攘攘。在成百上千的人群中,有一位中國老人特別顯眼。
他,就是獨身一人從中國趕來為奧運助威的「奧運狂人」陳冠明。
陳冠明與裡約市民合影
陳冠明,來自江蘇省徐州市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喜歡運動,每天堅持跑步。2001年以前,45歲的老陳還是一個下地幹活的農家漢。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老陳激動得徹夜未眠,一心想為奧運做些事情。回想曾經聽說有人騎單車周遊列國宣揚和平,沒有學歷只有蠻力的他,決定腳蹬三輪環遊中國,宣揚北京奧運會。
45歲的老陳還很年輕,沒有鬍子。
「我不喜歡走別人走過的路,我要在自己的路上壓上自己的車轍。」
2001年11月,不顧家裡人反對,身無分文的老陳帶上衣服和修車工具,蹬上三輪車,隻身踏上了漫漫行程。
北抵漠河,南達香港和澳門,
西至西藏和新疆,東到黃海之濱。
每到一處,老陳都要找個大廣場進行演講,向當地群眾宣傳奧運精神。
每到一處,他都會把附近的垃圾撿拾乾淨,用實際行動倡導環保文明和「綠色奧運」。
餓了啃幾口麵包,渴了喝路邊的水,缺錢了就打零工,或者用三輪車載客賺錢,困了,就在三輪車後面搭一塊木板睡覺。
每天早上醒來把五星紅旗掛在車上,完成「升旗儀式」,就開始新的徵程。
風餐露宿,幕天席地,老陳一走就是7年。
7年的時間,每天50公裡,行程達65500餘公裡,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周半。
輪子換了七八次,車胎壞了30多條,鞋子磨壞20多雙,從青絲騎成白髮,他卻快樂得像個孩子。
他說,出門就是戰勝困難,挑戰自我。
很多人被這個倔強的老頭所打動,所到之處當地政府的讚賞更是堅定了他前行的決心。
他說,「三輪車沒有後退檔,只有前進,前進!」
北京奧運會上,英國BBC記者邀請老陳去往倫敦奧運會,老陳一口答應。
中國人說到做到。2010年5月,支持完上海世博會,老陳帶著一個翻譯本,一張世界地圖,朝著英國的大概方向騎行。
緬甸拒籤,只能騎著三輪車繞道青藏高原。
過伊拉克時被綁架作為人質,幾經波折得以脫險。
戰亂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街道上幾乎人人有槍,老陳卻開心的和他們合影留念。
零下38℃的伊朗夜晚,裹著3層棉襖凍得直哆嗦。
新加坡的街道上,40℃的高溫讓襯衫上滿是鹽漬。
泰國遇上大洪水淹到胸口,老陳拉著三輪車走了近20公裡」。
2012年除夕夜,土耳其大暴雪,一塊大餅蘸鹽巴,外加幾口雪水,就是老陳的年夜飯。
一路上極端天氣,食物緊缺,老陳硬是靠著宣揚奧運精神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堅持下來。
到達奧運會發源地希臘,興奮不已的老陳換了件新衣服合影留念。
法國艾菲爾鐵塔前,難以抑制內心的狂喜。
2012年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倫敦,老陳再一次完成了自己的奧運夢。
接受英國BBC採訪,他成為英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英國航空公司還資助老陳中秋回家探親。
這個60歲小老頭,不過是個追夢的風馬少年。
真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為你開路。
辦籤證過海關,當地政府都為他亮開綠燈;
語言不通不認路,熱心的海外華人幫助他用現代技術GPS導航;
國際友人給予他支持和鼓勵,而這個倔老頭從不住志願者為他安排的旅館,也只有在飢餓難耐時收下他們的麵包。
一杯咖啡、一碗清粥,一句祝福、一個擁抱,在追逐奧運夢的路上,老陳不是孤身一人。
「奧運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倫敦奧運之後,老陳一鼓作氣,轉戰裡約。
從東海岸到西海岸,橫穿大西洋,
老陳只能和三輪車短暫分別,
一個坐飛機,一個輪船託運。
抵達加拿大,南下穿越美國,經佛羅裡達州港口將車託運至巴西聖保羅,最後由聖保羅騎行至裡約。
2016年7月30日,距離奧運會開幕不足一周,老陳抵達裡約。熱情的巴西人民為他舉行了一場歡迎儀式。
雖然沒能進現場看比賽,但他仍盡己所能,維護場館周邊衛生。
2001年到2016年,
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裡約奧運會,
24個國家,17萬公裡,
他用15年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奧運「西遊記」。
對於很多人來說,奧運不過是一個體育賽事,但對於老陳來講, 奧運意味著天下太平,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是一場值得用盡洪荒之力去追逐的夢。
老陳在裡約停留20天後,將繼續趕往下一站:東京奧運會。
從南美洲到大洋洲,途徑非洲,到達歐洲,再從北歐轉向日本。他不知道這一路會經歷怎樣的兵荒馬亂,但他知道,「2020年,我必須要趕到日本。」
即使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這三年郎平媽媽付出太多:貼錢給隊員買蛋白粉,壓力下偷偷哭
秋老虎釋放洪荒之力!末伏,你被熱哭了沒?
必看!羽毛球林丹將戰李宗偉,第37次「林李大戰」將上演!
(摘自微信公眾號「視覺志」 ID:QQ_shijuezhi)
主 編丨凌陳 編 輯丨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