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是須藤友德執導的一部動畫電影,於2017年正式上映。這次的劇場版是將《Fate》裡的HF線劇情改編成了動畫,這就導致無數櫻廚無比興奮。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和感受。
型月廚的狂歡
正常情況下,哪怕是一個動畫系列衍生出來的劇場版,導演在製作的時候都會考慮到路人觀眾的感受。畢竟是要在影院放映的……但是《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不一樣,這部動畫電影壓根就不打算考慮路人粉的觀感。
如果你是個對《Fate》一點都不了解的純路人,在朋友的帶領下走進了放映廳,那觀感體驗不用說都知道有多糟糕——一臉懵逼地進去,一臉懵逼的出來。但是倘若你是個型月廚的話,收穫的就不是懵逼而是狂喜了!
影片裡所有跟其他支線相關的劇情都是一筆帶過,甚至是直接砍掉,其動作之麻利讓我都懵了一會才想起來確實是有這麼一件事情發生過……這種處理方式不但節省了很大一部分時間,同時還能帶動粉絲們的回憶。
文戲方面不需要小編多說什麼,編劇是奈須蘑菇,有什麼可值得擔心的呢?但有一處細節必須要單獨拎出來稱讚一下。在步入主線故事之前,編劇給了曾經的間桐櫻不少的刻畫,比如黯淡無光的眼神,堪堪其肩的短髮,以及啥都不會的笨拙。
但是跟衛宮士郎相遇以後,恍然間我們發現,這位少女在步入高中之際,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柔順的長髮傾瀉而下,用蝴蝶結的點綴下顯得主人格外恬靜。那雙大眼睛裡已經不再空洞,而是充滿了希望,這才是一位高中生該有的樣子!
雖說這個間桐櫻的這個變化讓大家感到高興,但是誰都清楚,劇組安排這段鋪墊的用意其實是為了凸顯櫻在後期要面對的命運有多麼悽慘。然而我們就是這麼傻,明知道後面要餵刀子,但是仍會感覺這一幕無比的美好。
至於打戲方面,知道為什麼每個動畫黨都會期待劇場版的上映嗎?因為打鬥方面跟TV版根本就不是一個規格的!《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裡的每一段打戲都可以說是不把錢當錢一般地在燃燒著經費,無比過癮。
這種高質量的打鬥有什麼好處呢?很簡單,小編拿《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雪下的誓言》來做一下對比大家就知道了。
《雪下的誓言》是將高能打鬥戲全部壓在了最後士郎跟閃閃的終極對決上,也就是說之前的那麼長時間都是為這場打戲做鋪墊。這樣燃是燃,但是多少給人一種倉促結束之感。
而《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的每處打戲都是同樣的高能,給人的感覺就是全程嗨到最後。
刪減片段的遺憾
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這劇場版的劇情銜接不夠流暢呀,哪怕我看過《Fate》都覺得有點生硬。小編只能說這不怪劇組,要怪就怪內地影院引進的限制規矩,你們在影院看到的是刪減後的版本……
小編算了一下,大約刪減了近一分鐘的內容吧。不算多,但是在我看來都是精華部分……應該有部分小夥伴挺喜歡暴力美學的吧?大陸引進的刪減版中恰好將這些暴力美學的片段全斃掉了。
像什麼哈桑慢慢吞下Lancer的心臟,衛宮一刀斬斷C媽的手臂等等……
另外也有些福利鏡頭被剪沒了,例如士郎同學做的那個春意盎然的美夢。你以為凜只是騎到士郎身上那麼簡單,才不會!人家可以手把手引導著士郎來感受歐派的美好,並且隨著士郎念想一動,凜瞬間切換到了櫻。
這裡有個非常精準的細節,那就是士郎手掌張開的程度……畢竟櫻和凜的胸圍不能相提並論……
意猶未盡的結局
因為HF線的劇情太長,劇組自然是沒辦法在一部電影裡就全部講完,所以《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只是講述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劇情。
為了避免大家在觀看的時候有割裂感,劇組專門挑了Saber在大戰之後因為黑泥侵蝕而黑化,櫻在雪地裡等待士郎歸來作為結束劇情。這樣一來就成功營造出了一種「大戰告一段落」的氛圍,都是也暗示了後作裡的高能情節。
對於《命運之夜——天之杯:惡兆之花》各位小夥伴你們怎麼想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溫馨提示:疫情期間,注意防護。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