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訊(記者周戀芹 通訊員張敏 孫亞雲)9月21日,參加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捧回先進個人榮譽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曲蓮蓮,心情久久難以平復。在與記者的交談中,曲蓮蓮數次哽咽。
她帶領全體醫護人員連續奮戰抗疫一線138天。從血液淨化治療、ECMO護理到為患者洗頭、洗腳、剃鬍須、剪頭髮;從為患者行康復功能鍛鍊到用微信與患者家屬視頻連線;從醫務人員協調到防護、醫用物資籌備;從院感防控到後勤保障,在堅守為危重症病人救治護理過程中,確保團隊人員零感染。
扮演多重角色是現代女性普遍面臨的挑戰,也是魅力所在。曲蓮蓮用自己的行動,在抗疫實際行動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給3個月的娃斷奶 隨夫上一線
疫情在武漢暴發時,對於是否要提前結束返回工作崗位,其實曲蓮蓮也糾結過。那個時候,家裡兩個孩子,最小的才3個月且一直母乳餵養;兩個老人都七十多歲了,而且父親一直有肺部的舊疾,同為醫務工作者的愛人一直在抗疫前線,如果自己也去了家裡怎麼辦?
但是身為一名黨員,一名監護室護理人員,在關鍵時刻衝鋒在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告訴她,必須要回去,一定要回去。家裡人也看出了曲蓮蓮的糾結和擔心,弟弟直接找到她說:「姐姐,你去上班吧,我搬到你家來,家裡有我,你放心!」
於是曲蓮蓮1月17日離開了家,這一去就是138天。
「不能因為缺東西耽誤病人的治療」
協和醫院西院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定點收治單位,而曲蓮蓮又在重症醫學科,收治的又是重症患者中病情最為緊急的危重症患者。這些患者時刻面臨著生命的危險,幾乎所有人都需要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因此氣管插管、纖維支氣管鏡治療、吸痰這些暴露氣道的感染高風險都是常規操作,高峰時,每名患者每天要行吸痰操作20餘次以上。「你們當時害怕嗎?」當記者問她時,她說:「其實還是有擔心的,但病人情況緊急,容不得我們多猶豫,這是我們的職責。」
由於危重症病人需要的救治物資比輕症患者多得多,在武漢封城物資供應緊張的特殊時期,物資、藥品、耗材的及時籌集對於她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不能因為缺東西耽誤病人的治療」,這是曲蓮蓮在疫情期間給自己定的必須完成的任務。曲蓮蓮每天想盡各種辦法,到處籌集物資。一次,病人急需一種叫做「三腔胸腔閉式引流瓶」的耗材,曲蓮蓮各處詢問均無果,偶然得知一家杭州的供應商有貨,聯繫確認物品以後,準備自費購買,供應商一聽是武漢的醫護人員買給病人用,立馬說,「先給你寄10個,就算是我為抗疫作貢獻了」。曲蓮蓮一直說,在疫情期間,從同行到快遞小哥,從快車司機到志願者,一直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鼎立相助。
人力資源調配是另一道必須應對的坎。4月7日,援助協和醫院西院的廣東醫療隊撤離,當時曲蓮蓮所在的科室病房只有8個病人。但第二天,接到防疫指揮部通知,部分醫院恢復正常診療,火神山醫院、肺科醫院、金銀潭醫院等部分危重症病人要送往協和醫院西院集中救治。曲蓮蓮一下子壓力驟增,高峰時期收治危重患者20個,6臺ICOM機器同時運轉。「上了一線就是打硬仗,無論再大的困難,只要努力去做總能克服。」曲蓮蓮說,科室的醫生到護士,基本上每個人每天穿著防護服工作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一次,有個病人半夜突發狀況,需要做CT,曲蓮蓮剛回到隔離酒店,接到通知後馬上返回醫院,設計轉運路線、轉運方案、準備轉運物資,等病人順利做完檢查天都已經快亮了。只在休息室稍稍趴了一會的她,又準時出現在崗位上。
團隊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英雄
重症醫學科是醫院救治患者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病人與生命賽跑的最後一絲希望,這裡的責任和壓力不言而喻。曲蓮蓮和她的戰友們每天的工作都是搶救生命,因此平時的高強度工作鍛鍊了應對突發狀況的管理能力和心態建設。對於疫情時的工作,她說:「除了帶上N95口罩,穿上防護服,其他的和我們平時的工作狀態差不多,一樣的緊急,一樣的忙。」
21日,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表彰了一批「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這其中就有曲蓮蓮的名字。曲蓮蓮一直強調「榮譽其實是屬於團隊的」。
在曲蓮蓮的科室,除了她之外,還有兩名孕婦和兩名哺乳期醫護人員主動請纓上一線,有婚期定了為了抗疫工作推遲婚期的,有從金銀潭醫院回來顧不上休息又投身科室參加救治的,還有的護士因為疫情期間長期受紫外線燈照射得了電光性眼炎,點點眼藥水就繼續上班。曲蓮蓮說:「團隊每一個人都是有故事的英雄,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才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