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大學期間,有許多面向大學生的全國性競賽,這些競賽具備專業覆蓋面廣,權威性高的優勢。參加這些競賽的經歷,不僅會提升自己在科研學術上的硬實力,也對自己在團隊協作、溝通協調、獨立動手等軟實力上有很大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如果在這些賽事中獲得獎項,那麼畢業之後無論是在繼續求學,還是就業工作上,都會有莫大的幫助。例如在上海就業,那麼這些賽事的獎勵,會幫助你滿足應屆生分72分積分落戶政策的要求,幫你輕輕鬆鬆拿到上海戶口。
因此,小編本期整理一些含金量較高的競賽,以供各位參考。
創業創新類
1.大學生挑戰杯
大學生挑戰杯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和全國學聯共同主辦的全國性的大學生課外學術實踐競賽。
挑戰杯分為「大挑」和「小挑」,其中「大挑」的全稱為「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參賽作品可以是科研成果、科技發明創造、社會調查報告。 「小挑」的全稱為「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即做一份商業計劃以完成一個商業項目,參賽作品一般為商業計劃書。
「大挑」更加注重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小挑」更加注重考察學生市場與技術服務的結合。
在獎項上,「大挑」設置有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小挑」則設置金獎、銀獎、銅獎。「大挑」比賽證書上蓋有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舉辦地人民政府的章, 「小挑」比賽證書上蓋有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全國學聯的章。
該賽事一般從每年10月份開始,賽事為期一年。
2.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大創)
該計劃由教育部實施,主要包括: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三類。
其中創新訓練項目面向本科生個人或團隊,在導師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性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條件準備和項目實施、研究報告撰寫、成果(學術)交流等工作;創業訓練項目面向本科生團隊,在導師指導下,團隊中每個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扮演一個或多個具體的角色,通過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模擬企業運行、參加企業實踐、撰寫創業報告等工作;創業實踐項目面向學生團隊,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採用前期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新性實驗)的成果,提出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創新性產品或者服務,以此為基礎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該計劃並無獎項等級評定,需要以項目結題答辯的形式完成,並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提供相應的項目運行經費。
3.「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業創新大賽
該賽事首屆於2014年舉辦,由教育部主辦,其他部委聯合舉辦,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並將賽事成果轉化為「網際網路+」業態,提質增效服務經濟,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
數學類
1.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
該賽事由中國數學會承辦,首屆在2009年舉行,之後每年舉行一屆。競賽分為數學專業類和非數學專業類競賽題。
其中,數學專業類競賽內容為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數學分析佔50%,高等代數佔35%,解析幾何佔15%;非數學專業類競賽內容為大學本科理工科專業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了函數、極限、連續、微積分、向量代數、空間解析幾何、無窮級數、線性代數(於第五屆新增)等內容。
賽事設有預賽獎與決賽獎。預賽按照數學類專業與非數學類專業分別評獎,設一至三等獎,統一頒發「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二、三)等級獎」證書;決賽評獎等級按絕對分數評獎,頒發「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決賽等級獎」證書。預賽獎和決賽獎證書均加蓋「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的公章。
2.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
該賽事由中國工業和應用數學協會主辦,首屆於1992年舉行,之後每年一屆,是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課外科技活動之一。該競賽每年9月舉行,競賽面向全國大專院校的學生,不分專業。
在評獎上,設有賽區獎和全國獎(均頒發一、二、三等獲獎證書),各賽區將本賽區的優秀答卷統一送往全國組委會進行評選。
英語類
1.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
該賽事由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主辦,分A、B、C、D四個類別,全國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專科所有年級的大學生均可自願報名參賽。A類考試適用於研究生參加;B類考試適用於英語專業本、專科學生參加;C類考試適用於非英語專業本科生參加;D類考試適用於體育類和藝術類本科生和非英語專業高職高專類學生參加。
該賽事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初賽於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上午9:00~11:00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賽題包括筆答和聽力兩部分。決賽筆試於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上午9:00~11:00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決賽分兩種方式(參賽選手可二選一):一是只參加筆試(含聽力),決賽成績滿分為150分;二是參加筆試(含聽力)和口試,決賽成績滿分為200分,其中筆試分數為150分(含聽力),口試分數為50分。
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通過初賽產生,分別依據各參賽高校初賽人數的15‰和30‰評選。特等獎和一等獎通過決賽產生,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競賽組織機構根據決賽成績確定,分別佔總參賽人數的1‰,一等獎獲獎比例為5‰進行評選。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無專業限制的競賽,這只是一些典型賽事,當然每個專業還分別設有各自領域的高含金量賽事,小編不再一一列舉。希望各位小夥伴能夠積極主動的參加這些賽事,度過一個充實的大學生涯。
文字編輯:頭鐵阿韜
審核:子文
排版:my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