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實體店對於網際網路這個大環境來說,創新似乎是唯一的出路。但對真正把「創新」做到位的人來說,用「一粒米」把年輕人徵服得死心塌地,也並不是難事。
日本東京的Akomeya不僅想到了,還做了出來。東京銀座被愛馬仕和LV們填充得滿滿當當,但在這條繁華的街道上,「亂入」了一家米店——Akomeya。這不是一家普通的米店,去年在新宿的新型商場NEWoMan的pop-up區域站臺,每天可以做成2000多單生意,秒殺了斜對面一天賣出60份的「網紅」護膚品店AESOP。
和「鄰居」們不一樣,AKOMEYA 的門面沒有金碧輝煌,也不會過分時尚。外觀現代得像是一棟日本普通的民宅,洋氣又不失溫暖,但總之和我們印象中的「米店」很難聯想到一塊兒。
細緻到一粒米——是Akomeya追求的品質。這裡的每一種米都有三種以上的標準供顧客選擇,比如甜度、粘度、軟硬程度等等。米店會用卡片標出每一種米的詳細信息。
作為「米店」,AKOMEYA在賣米上自然是專家中的專家,店裡有20多種日本各地嚴選的優質大米,每一種都有可信賴的品質和精心設計的包裝,像是一份精緻的禮物,不時推出的限定款也很抓心,拿來送禮既實誠又不失品味。
AKOMEYA 還獨創了一套坐標軸體系。口感、口味等,被逐一標註其中,貼在盛放大米的木箱裡,確保你能選到合適自己的那一種大米。
米店還提供碾米服務,在選定品種之後,可以根據三分、五分、七分、白米這四種程度進行碾米。
由於米是「生鮮品」,弱點是會氧化,容易受到溫度的影響,Akomeya建議顧客適量購買,而且店鋪還會採用真空包裝來維持大米的新鮮度。
在「Akomeya」這個名字中,「Komeya」是「米店」的意思,而「A」在日語裡是否定的前綴。這意味著,Akomeya既是一家米店,又不是一家米店。除了售賣大米、調味品及廚房用品以外,它也是一家體驗店。
一層的廚房是開放的,顧客可以隨意觀看煮米的全過程。還可以品嘗煮熟的大米,及用米做出的清酒等食物。
雜貨區集合了日本各地匠人製作的食器和日用品,也有原創單品。Akomeya事業部部長新道薰曾說,「常看到日本古時候的連續劇、電影,灶前釜鍋煮飯打開來的蒸汽,閃閃發光的白飯,這樣現煮的米飯裝在碗裡捧在手中,就是日本人幸福的瞬間。」
這也正是Akomeya的宣傳語——「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白米飯開始,尋找人生的幸福。」
AKOMEYA究竟如何做到如此吸引眼球呢?
1、「極致」
AKOMEYA裡出售的商品多達6000種,從調味料、鍋具、圍裙到綠植、圍裙,雖然有很多是讓人覺得是個「非正經米店」,但說到AKOMEYA,所有人最先想到的還是熱氣騰騰的米飯。
不同產地的米也和咖啡豆一樣,擁有不同的風味,而其中的細枝末節沒有人比AKOMEYA更清楚了。他們的大米都採用小袋包裝,便於好奇星人一次性收入好幾個品種。
2、找準自己的特點
AKOMEYA知道自己並不是可以打情懷和歷史牌的百年老店,因此找到了一個非常精準的定位——淳樸和現代的折衷。作為「賣米的」,淳樸總是讓人覺得靠譜的一點,和土地相關的生意畢竟深深植根於傳統,但年輕人們卻不會因為這一點來光顧。光是看AKOMEYA的店面和空間設計,就能讓人感到它對打造優雅和現代形象的努力。但是淳樸的地域性同樣是貫穿在大米包裝設計中的關鍵詞,讓人在感到一種文化性的同時,也覺得很好吃。除了在空間布局上挖空心思外,米店在大米的包裝,還有各種周邊上也是做足了功夫。
3、傳播生活態度
AKOMEYA之所以對販賣大米之外的生活方式格外自信,是因為他們相信會認真對待一粒大米的人,自然會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的確是這樣,去AKOMEYA買東西很容易被這種溫馨又細膩的日常氛圍感染。AKOMEYA的這種體驗還是互動式的。除了一本正經地賣東西,他們還會舉辦很多關於「吃」的講座和沙龍,以及讓合作農家和顧客都喜聞樂見的跳蚤市場——就這樣一步步地,侵入你對食物這件事的所有神經。
4、好口感好品味
AKOMEYA的空間設計上不貼風格標籤,卻舒服得讓人毫不出戲。好看的大米包裝和雜貨選品是品牌形象的基礎部分,而讓人忍不住持續剁手的,是不竭的創造力。從關注最普通的米飯開始,到關注生活日常的點滴,就是Akomeya 認為貼近消費者的最為正確的做法。在賣米這件事上,我們可以不假思索地唱輓歌,也可以把它變成一樁正能量的好意,一箭多雕的AKOMEYA是商業上的成功,更傳達著豐滿和精細的生活態度。
高摩IP營銷深度洞悉消費大數據,融合新零售消費場景,營造高勢能IP原力,透過多維媒體矩陣,魅力人格化溝通用戶,升維品牌勢能,破界品牌品類,賦能品牌新生命,助企業在消費升級浪潮中成為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