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論語》中記載:司馬牛憂愁地說,「人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沒有。兄弟們死的死,逃的逃,全都失散了。」子夏安慰道:「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不是人能強求的,應該接受上天安排。君子做事肅敬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合乎禮儀,那麼四海之內皆兄弟。怎麼會沒有兄弟呢?」
其實,子夏這裡所說的「兄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個人朋友圈加了很多好友,但是真正能夠談心交心的朋友寥寥無幾,甚至是沒有。為什麼說出現這種情況呢?用一句話總結——傳統的關係網不復存在,利益交換更加簡單直接。
以前社會,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現在,朋友一詞被說多了,見誰都稱兄道弟,反而沒了真感情。人到中年,我們才慢慢領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會慢慢明白:最好的朋友關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恰到好處。
01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越是優秀的人,朋友會越少,因為能夠與他們志同道合、產生思想上共鳴的人不多。因此,文學巨匠魯迅先生感嘆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這是對現實的吶喊,更是對朋友情的珍惜與慎重。
高漸離和荊軻是關係非常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喝酒,一邊擊築,精神上能夠共鳴,互相稱得上是「知己好友」。荊軻刺秦王臨行時,高漸離送荊軻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後來,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始皇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高漸離為了替好友荊軻報仇,刺殺秦皇帝(沒有成功),自己也丟了小命,正可謂「士為知己者死」。古人的知己也不多的,但是他們對待知己的感情很真摯,甚至不惜犧牲自我。
現代社會,人們好像變得越來越聰明和自私,只為自己著想,當然也難有真心朋友,知己就更少了。其實,真朋友不在數量多,有幾個就可以了。朋友在精不在多,要更加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關鍵時刻,能夠出手幫我們的才算是真朋友。
現如今,真朋友就像愛情一樣,非常奢侈與稀有,少有人願意與你談心交心,更多的都是利益之交,都是互相利用罷了。所以說,在這樣的大環境,誰要是有一個真心知己,就應該非常知足了。很多人,終其一生,一個知己也沒有遇到,表面上的呼朋喚友,都是假象,實則是沒有一個真朋友。
022、君子之交淡如水,恰到好處。
古人對於人性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他們先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然後又說:「以勢友者,勢傾則斷;以利友者,利窮則散」。這番話一下子點透了人際交往的本質——大多不是感情主導,而是利益主宰,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很現實,很扎心!
正是因為現在的很多人際關係變得庸俗化了,反而才會讓那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顯得格外珍貴。就如企業家任正非所說:「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你還能刨出一種精神來,這才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很多同學或朋友,平日裡不與你聯繫,到了他們有事情的時候,才過來求你幫忙,好像感情很好一樣,這就是屬於利益之交。
但是,在眾多朋友當中,總有一個或兩個沒有利益瓜葛的「淡水之交」,他們只與你談夢想、談人生,互相鼓勵,互相欣賞,等等。這樣的關係,不濃也不淡,恰到好處,點到為止,這才是最令人舒服和愉悅的關係。
03結束語: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才能慢慢領悟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那句詩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人到中年,我們才慢慢明白:最好的人際關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還有一兩個知己,就應該十分知足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和誰走得太近,往往都將是一場災難。看完本文,大家做何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哲學、勵志、正能量、情感等方面的美文,歡迎點讚文章,並關注帳號。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