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敬明參加「演員請就位」,憑藉導演組和個人的雙重炒作成功霸屏熱搜榜頭條,到於正參加「我就是演員」,金句迭出,成為節目的收視保證。郭敬明和於正,這兩位在文學圈和影視圈弄潮多年的風雲人物再一次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2月21日,業內111名編劇聯名抵制於正、郭敬明,其中不乏瓊瑤、汪海林等業內知名大腕。但LM信發出後,郭、於二人並未在第一時間回應,《晴雅集》宣傳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預告爆出後,精緻夢幻的畫面也讓觀眾一掃之前對郭敬明作品影樓網紅風的刻板印象,開始對這部有夢枕貘原著加持的作品充滿期待。
當人們以為這次抵制行動也和之前的多次行動一樣會石沉大海時,2020年的最後一天,郭敬明和於正相繼發布了道歉聲明,接著於正退出「我就是演員」,幾天後《晴雅集》也宣布下線。
直至郭敬明道歉,輿論的風口仍是抵制抄襲,同情被抄襲者。但當《晴雅集》下線後,網上輿論開始兩極分化:一部分網民認為郭敬明多年來抄襲、詭辯、拒不承認錯誤的態度對業內的創作環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助長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風氣。所以只要打上「郭敬明」的標籤,就應該抵制,這是對其多年惡劣影響的正本清源,只有用強硬的手段堅決打擊,才能在業內敲響警鐘。另一部分網民則認為,這種一刀切的模式,只認導演、不認作品,大搞連坐,既是對電影背後創作團隊的不尊重,也是對電影市場生態的一種破壞。一部購買了小說版權,正常拍攝,取得龍標的電影,沒有官方理由下架,其背後的手段也著實令人心驚。
憑心而論,《晴雅集》雖然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5.1,並不能稱得上一部好的電影,但與之前的《小時代》、《爵跡》之類相比,風評總是好了一些,出現了誇獎的聲音。雖然劇本內核仍有些單薄,帶有強烈的郭敬明風格,但不可否認屠楠和黃薇還是聯手呈現了令人驚豔的視覺效果,這種原始而直接的好看也足以吸引觀眾去影院一飽眼福。
因此,可以說《晴雅集》是郭敬明轉行為導演後最重要的一部電影,他急需這部電影的口碑來逆風翻盤,洗掉身上爛片導演的惡名。但上映十天就慘遭下線的《晴雅集》註定給不了郭敬明什麼,甚至可以算是其導演生涯的滑鐵盧。可以預見的是郭敬明接下來的職業生涯都會走得異常艱辛,無論是業內群體對其抵制,還是資本市場對其更嚴酷的審視,當話題人物的話題犯禁時,再多的流量也挽不回其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