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在後,比喻伺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出自: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近義詞有:後顧之憂、黃雀伺蟬,黃雀在後是褒義成語,可作分句、定語;含貶義。黃雀在後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黃雀在後(huáng què zài hòu)成語釋義:比喻伺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成語出處:漢·劉向《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近 義 詞:後顧之憂、黃雀伺蟬成語用法:可作分句、定語;含貶義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成語正音:黃,不能讀作「huānɡ」。黃雀在後的典故/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黃雀在後的例句:1、螳螂慾令智昏,以至於捕蟬時,居然忘記會有黃雀在後。2、他的那招螳螂捕蟬著實厲害,但是海叔的黃雀在後卻又更勝一籌。3、所謂「援湘」北軍不肯開赴前方作戰,僅負警戒後方之責,顯然具有「黃雀在後」的野心。4、但居心叵測者數不勝數,心想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與其幫你拼個你死我活得不到半點好處,不如隔岸觀火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5、六國自己先失了方寸,當年的樽俎之容,會盟之禮,掃地無餘,大家盡情攘奪,不知黃雀在後。6、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7、一條小魚吞下了小蝦,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隻翠鳥正向它衝下來。8、小偷只顧著偷東西,卻沒有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警察已經在外頭等著逮捕他了。9、這句是牧羊人吵架,狼贏得了獵物。與"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沒關係。10、有時不妨做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架勢,利用別人在打鬥的時機進行攻擊。11、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在後的成語接龍:黃雀在後 > 後生晚學 > 學富才高 > 高高在上 > 上下其手 > 手疾眼快 > 快馬加鞭 > 鞭長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獸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紳名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燻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黃雀在後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