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最高明的智慧:人生若讀懂這兩句話,必將無往而不利

2020-12-12 海豚經典檔案

《周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易經又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

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

《周易》乾卦中有這樣兩句話:讀懂這兩句話,受益匪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人生於世,需當奮發圖強,努力向前,與天地之道融合,勇猛精進,堅忍剛毅,力求進步!

它告訴人們,你只要想有所作為,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都應該勤勞勇敢地發奮圖強,而且這樣的努力應該遵循天道,與時俱進,蓬勃向前。

認真想來,這句話取象恢宏,它不僅為我們每個個體提供了奮鬥的動力,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更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千載不滅,精神自信的力量源泉。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狀況是社會時代進步與否的重要標誌。「厚德載物」作為一種博大的精神素養,它播種的是和諧的種子。「厚德」強調個人內在道德慘養,對構建和諧社會有其獨特的意義。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實中,如果我們注重自我修養,在人際互動中約束個人行為,減少人際摩擦,化解人際交往中的緊張與衝突,自然有利於形成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這兩句是周易中最高明的智慧,人生若能讀懂這兩句話,必將無往而不利!它告訴人們,你只要想有所作為,想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都應該勤勞勇敢地發奮圖強,而且這樣的努力應該遵循天道,與時俱進,蓬勃向前。認真想來,這句話取象恢宏,它不僅為我們每個個體提供了奮鬥的動力,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更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千載不滅,精神自信的力量源泉。

20世紀初,國學大師梁啓超在清華大學演講:談到了中華美德,便引用了這兩句話,而後這兩句話被寫進了清華校訓!

兩句話也是清華大學所流傳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人生之中,充滿了各種挑戰與機遇,只有不斷的努力與奮進才能準確把握機遇,環境不許可時,強求不來;時機來臨時,放棄不得。

當你有了超越世俗的眼界與尋常人不可比的器量時,人生必將無往而不利!

《周易》是一本解釋萬事萬物變化之道的書,它包羅萬象,涵義深遠,只要是變化的東西都能從中找到影子。

現在的「易學」有用來算命的,有用來思哲的,也有用來做科學方面的研究,畢竟它還是最早的二進位表現形式。《圖解周易》這本書還原最真實的《周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髓。

相關焦點

  • 《周易》中最經典的兩句話,卻最易被人誤解,讀懂了是福氣
    很多人談到周易,都會認為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這其實是對易經最大的誤解。《周易》的篇幅雖短,卻能夠將萬物容納。而這裡面蘊藏的大智慧,可以讓人受益一生。很多人讀《周易》,都只看到玄學的一面,而沒有思考其中真正的內涵,因而產生了很多誤解。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周易中最容易被人誤讀的兩句話,真正讀懂的人,都是有福氣的人。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很多人對於這句話這樣理解: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
  • 《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規律、智慧值得深思
    在周易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人們普遍都認為有天保佑,無論怎麼樣都是吉利的。其實並不是這樣。何為「天」?《易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蘊含的道理規律值得我們深思所以說,要成為"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的人,你需要知道兩條準則:一個準則是「天道」(萬物發展的規律),一個準則就是「人」。
  • 易經智慧:一個人是福是禍,儘量要守住這3點!
    《易經》的智慧告訴我們,一個人是福是禍,從來靠得不是運氣,而是能不能守住這3點守位,不做出位之事《易經》中講:「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所謂守住嘴,就是不該說的話不要說,沒有過腦子的話不要說,牢騷話不要隨便說,說話要三思,切記口無遮攔,信口開河。「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一個人緊守本分,不越位,不逾矩,不亂說話,認真做事,堅持內心,這樣的人,自然可以避除災禍,吉無不利。
  • 為什麼說讀懂《周易》的人天生好命,答案就隱藏在這3條天機裡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周易》,很有幫助。因此人們都說,讀懂了《周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讀懂悟透《易經》這3條「天機」,好運自會來臨1、一陰一陽謂之道。
  • 《周易》揭示了兩個人生真理:這3種人命最苦,這3種人最有福!
    中國人的智慧主要體現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能舉一反三,以小見大,能從一滴水裡看海,能從一葉看萬物變化。正因先人對大自然規律的觀察研究,仰望星空,俯視萬物凋零,所以才有《周易》的出現。世界上有句名言:讀盡天下萬卷書,不如讀懂周易。
  • 易經智慧:大器晚成的人,一般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將來非富即貴
    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年少就成名,這種人是人們眼中的天才;有的人中年富貴,這種人讓人羨慕不已;還有一種人,年輕時命運坎坷,卻終究大器晚成,成功完成人生的逆襲,這種人讓我們佩服!
  • 《周易》提醒你:你經常說的話,就是你的人生預言,要慎重
    易經是中國人的根,文化起源,所以有人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可以說的上是一本奇書,最初是作為一本佔卜厄運的書,但是後面慢慢演變成了一本哲學思想書。它被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它是迷信,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超科學的書。《易經》也是一本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又是為什麼呢?
  • 《易經》不傳之秘:如何成為「高手」,會「藏」的人,都顯得高明
    所謂最高明的套路,就是沒有套路,但有大智慧。厲害的人靠表面的察言觀色,高手卻是不動聲色,但你卻被不動聲色感染了。如何成為高手呢?列子跟隨壺子學習結束之後,便回家了,三年不出家門。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不顯示自己的「厲害」,收其鋒芒,順其自然。
  • 王陽明: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低谷時記住這兩句話
    王陽明: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低谷時記住這兩句話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而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影響了後世。有人覺得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古有"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有"人生在世,難免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究其這一生,人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有的人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自暴自棄;有的人使盡渾身解數,卻未能走出困境;同時也有很多人,積極尋找對策,終至化險為夷,成功脫險。
  • 《易經》:人生最關鍵的3個字,每個字只差一筆,說透人生大智慧
    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周易》。《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易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古代人用它對國事、軍事還有祭祀等進行預測,現代人用它來引導人生。
  • 《天龍八部》:讀懂了「降龍十八掌」,就讀懂了人生
    難得的是,這套掌法雖在「金庸武俠」中是虛構的,但它的招式名稱卻大多源於《易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龍到最高處,若得意忘形,必會遺憾。人亦如此,越到巔峰,越需要謹慎。只有戒驕躁、知進退,才不會陽極而衰。
  • 《周易》裡面最經典的十句話,看完受益匪淺,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周易》裡面經典的十句話,看完受益匪淺,看看你做到了幾個?有人說能做到3個以上的人,那麼他離成功就不遠了1、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大家都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在保佑人類所以才會吉祥吉利,這也是因為古代人們太過於依賴神秘的玄學,但是忽視自己本身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所以對這句話有很多的誤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學會自強不息,只有這樣才能夠做什麼事情都十分順利。雖然我們一生都在追求順意,但是想要做到這些還是需要自身的努力。
  • 《周易》:人生三道坎兒,你過了幾個?
    01事業:選好路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定好前進的方向。《易經》裡講:「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這段話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是逐漸往上走的。腳下的路由低到高,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學會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在每個節點上,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造化的安排無法逃避,更不可逾越,貪多圖快,必將為自己的野心付出代價。
  • 《心經》:核心思想就是這兩句話,越讀越開悟
    雖然研究心經的人數不勝數,但是能夠真正讀懂心經的人卻是不多,真正知道心經核心內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人們可能覺得心經的篇幅短小,僅有260個字,其中蘊含的深意肯定不多,實際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心經可以說是字字珠璣,而其中的核心思想就只有兩句話,你只有讀懂了這兩句話,才能讓你越讀越開悟,甚至在你修行的道路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02第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麼是色
  • 周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3樣兒開始的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是一些成功人士對於易經的普遍印象。從古至今,我們發現凡是那些可以影響一個時代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規律:他們之所以可以衝破逆境出重圍,找到人生正確的方向,作對人生的決策,最後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人才,都是對易經有深刻了解的人。
  •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周易》告訴你疫情後的國運!
    很喜歡《周易》裡的一句話,「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記得當年初學周易的時候,老先生說我謙遜好學且「無難不歡」,天生就是用來涉險攻堅的料兒,早晚必成大器。於是就送了我《周易》裡的這句話。如果有人也送了你這句話,我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拼命喜歡上《周易》的。後來知道「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後面還有一句象卦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就是自律的意思。
  • 周易取名:周易裡的精選好名,個個哲理豐富、智慧滿滿!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國學經典之一,被譽為「大道之源」。《周易》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蘊含的思想智慧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很多家庭為新生小寶寶取名字的重要參考。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易經》是上古時期的東西,人皇伏羲,周王姬昌,聖人孔子都在完善這個巨作,結合了先人對天地規則,運轉,因果的思考智慧。它是卜筮的記錄。 有獨特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表述和現在差別極大。「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的意思和現在都有差別,你要一頭扎進去,很快就會暈頭轉向。這就叫鑽死胡同,終歸是此路不通。
  • 易經之道: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謹記5條天規,人生逆風翻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在《易經》的智慧中,有這樣5個道理,如果能領悟,最容易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會最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