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佳能和索尼都發布了旗下的重磅全畫幅微單相機,EOS R5和A7S3兩款相機強悍的視頻拍攝性能都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對於一些不太熟悉視頻拍攝的用戶來說可能會有些困惑,什麼是RAW視頻,什麼又是log,ALL-I和IPB格式又有什麼區別,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設置,這裡就為大家略微詳細的解釋一下視頻的編碼格式,並讓大家能夠大致了解RAW視頻和log的區別。
佳能EOS R5支持8K RAW視頻,而索尼A7S3則支持4K外錄RAW視頻,那麼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RAW視頻,照片的RAW文件我們應該都知道,它是相機的圖像感應器(CCD或CMOS)將捕捉到的光源信號轉化為數位訊號的原始數據,是沒有經過處理和未經壓縮的格式,圖像的RAW和視頻RAW都是如此,有所區別的只是圖像RAW是一張圖像,而視頻由於多幀不同的圖像構成,因此每一幀視頻畫面都是RAW圖像集合在一起時,就是RAW視頻。與修圖一樣,使用RAW視頻進行後期處理時,我們就能擁有最大的後期調節空間。當然RAW視頻由於記錄了大量的數據信息,因此存儲容量的消耗也是極其龐大的,因此RAW視頻功能以前多半都是應用在高端的攝像機上,消費級數碼單眼相機中除了魔燈破解的佳能單反外,並沒有加入這個功能。
而在RAW視頻格式中有一種編碼格式不得不提,就是ProRes RAW格式,它是由蘋果針對專業影視製作推出的一類視頻編碼,相比原始RAW視頻擁有更高效的壓縮特性,其需要經過反拜耳才能夠正確顯示視頻內容,由於ProRes RAW這項編碼技術是蘋果發明的,因而ProRes RAW視頻在蘋果的Final Cut Pro軟體上會有不錯的使用體驗。目前尼康Z6和Z7兩臺相機已支持ProRes RAW視頻外錄,松下Lumix S1H也已支持這個功能。
談到視頻後期處理空間,除了RAW視頻外,log也是許多視頻後期用戶經常討論的內容,佳能有Canon-log,尼康有N-log,索尼有S-log2和S-log3,松下也有V-log等等,它也是許多相機廠商宣稱能夠方便視頻後期工作人員進行後期處理的一個功能,那麼它和RAW視頻有什麼區別呢?
大家可以這麼來加以區分,RAW是經過圖像傳感器的光電信號轉換經過猜色處理後獲得的原始圖像信息,像白平衡、色溫色調和高光陰影等參數都可以進行調節處理,而Log除了猜色處理圖像信息外,而且還設定好了白平衡參數,並把對比度、飽和度、拉到負數,也就是在原始圖像上做了進一步的加工處理。而RAW視頻保留的信息內容更多,但有些數據冗餘量大,存儲消耗壓力大,而log做了初步優化,存儲壓力要小一些。
再來聊聊相機的視頻編碼問題,ALL-I和IPB編碼,ALL-I屬於幀內壓縮編碼,而IPB則是幀間壓縮編碼,比如一個24幀的視頻,幀內壓縮編碼就是每一幀畫面在不影響畫面效果的前提下進行壓縮,前一幀與後一幀之間的壓縮並無關聯,而幀間壓縮則不同,它會計算前一幀畫面與後一幀畫面中有多少內容重複或相似的元素,將前後幀畫面有關係的部分進行壓縮。因此相對來說,IPB的視頻壓縮率要比ALL-I更大一些,消耗的存儲容量也要更小,但由於其需要計算視頻中不同幀的變化信息,因此更需要計算機的算力進行處理,而且視頻後期處理時可能會影響畫面表現。而ALL-I編碼儘管視頻壓縮比不高,不過需要的算力反而沒有IPB高,因此更方便進行視頻後期處理。需要注意的是RAW可視為ALL-I編碼,並不存在IPB編碼的RAW視頻,而log則兼有ALL-I和IPB編碼。
至於這兩種格式該如何選擇,那就相當的簡單明了了,如果你的相機存儲卡容量充足,並且視頻拍攝需要快速移動畫面的運動類題材,那麼ALL-I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要是長時間錄製訪談類視頻或會議記錄報導的話,這類視頻往往不同幀之間變化的幅度較小,選擇高壓縮比的IPB編碼會更加合適。
值得一提的是,佳能這邊的全畫幅高端相機通常都設有ALL-I和IPB兩種規格,而索尼這邊在A7S3發布以前,所有的微單相機都只支持XAVC S編碼,這個可以看作是索尼的IPB編碼格式,而A7S3新加入了XAVC-SI編碼,這也就是索尼版的ALL-I編碼。由此可見索尼此前對旗下微單相機的視頻拍攝功能限制有多大,這也從另一個層面反應了索尼對A7S3的產品定位,就是將其打造為一臺擁有專業視頻性能的微單相機。
總結歸納一下就是RAW視頻是視頻錄製最為原始的素材,存儲容量消耗最大,而log是一種儘可能保留視頻內容細節的編碼,存儲容量較RAW視頻較小,ALL-I是視頻幀內壓縮編碼格式,便於後期但存儲容量消耗較大,IPB是視頻幀間壓縮編碼格式,存儲容量消耗小但不利於後期處理,RAW可視作ALL-I編碼,而log兼有ALL-I和IPB編碼。可見視頻方面的專業知識內容相當繁多,篇幅有限這裡就為大家介紹這些,相信看完這些內容之後,攝像小白們在拿到相機後就不再會一臉懵逼了,調好參數開始進行視頻創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