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專訪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2021年關注三條投資主線...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資本市場永遠有人歡喜有人愁。

2020年,A股市場迎來了三十周歲紀念。這一年,部分核心資產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貴州茅臺屢創歷史新高、石頭科技突破千元大關。但在愈發嚴厲的退市制度下,部分經營不佳的公司或因虧損、或因持續跌破面值不再滿足上市條件,從A股黯然退場。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們又將面臨怎樣的變化?哪些行業仍具有投資機會?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他表示,近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的宏觀政策定調為「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預計至少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宏觀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

劉晨明還認為,目前資金存在明顯的向頭部專業管理人集中的趨勢,這種趨勢下市場將更加理性,業績確定性高的核心資產將更受歡迎;而小公司性價比將下降,流動性折價將越來越明顯。2021年,建議按照順周期、內生高景氣度、核心資產做底倉三條主線進行配置。

宏觀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

NBD:近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引發市場熱議。2021年您預期宏觀政策相比2020年將有怎樣的變化?對A股市場又有怎樣的影響?

劉晨明:2021年的政策組合可能是「貨幣緊平衡+邊際收緊信用」。貨幣政策方面,從央行近期的表態看,下一階段國內政策的重心將重回穩定宏觀槓桿率,預計貨幣政策將重回溫和中性,但由於2020年年中以來流動性就已經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收緊,預計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縮的必要性不強,更大可能是維持當前緊平衡的狀態。信用環境方面,當前正處於「信用收縮前期」,即信用增速見頂回落,但盈利增速持續擴張。信用條件收縮是貨幣條件收縮和監管力度加強的滯後反映,同時也是後續經濟熱度回落的領先指標。如果貨幣和其他政策條件不變甚至繼續收緊,後續將進入經濟回落期,這種演進路徑也大致符合當前的市場主流預期。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的宏觀政策定調為「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這表明當前決策層對於我國當前經濟恢復的判斷為「尚不牢固」,且主要風險點就來自於疫情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而當前,疫情帶來的經濟復甦時間差,為我國提供了寶貴的戰略窗口期,要把握這個戰略窗口期,就要求我們自身經濟運行不能脫軌、不能出現系統性風險,同時要充分利用這個戰略窗口期加快實現自主可控並促使國內企業走出去。結合這幾點來看,預計至少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宏觀政策不會有太大變化。細分領域政策方面,建議關注科創和供應鏈自主可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糧食安全、國家安全,以及挖掘國內消費需求等領域政策。

NBD:即將到來的2021年,您認為整體業績是否會較2020年繼續改善?

劉晨明:2020年三季報,上市公司盈利延續了修復趨勢,非金融A股淨利潤增速為-5.8%,小幅高於我們的預測值-6.9%。預計未來1~2個季度,非金融A股的盈利增速仍將延續向上的趨勢,在基數作用下2021Q2盈利增速開始走低,但仍有望保持兩位數水平。根據我們自上而下的預測方法,預計在中性假設下,2020年非金融全A營收增速、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4%和1.5%,2021年非金融全A營收增速、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8.1%和22.6%。相對業績趨勢來看,2021年全年的產業周期仍然指向成長方向。

NBD:您認為目前A股總體估值是否合理?

劉晨明:當前Wind全A市盈率水平處於歷史中高位置。從細分領域來看,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的PE、PB估值水平處於歷史高位水平。科技板塊當前估值水平較為分化,半導體、計算機應用、電子製造、電子元件等板塊估值相對較高,而通信設備、傳媒等估值處於相對低位,這背後是由科技產業周期決定的。高估值的細分板塊中短期內有盈利兌現壓力,但長期發展趨勢仍然看好。

保持核心資產底倉配置

NBD:從行業配置角度來看,2021年有哪些投資主線值得我們關注?

劉晨明:從行業配置的角度來看,2021年建議按照順周期、內生高景氣度、核心資產做底倉三條主線進行配置。

第一條主線,在未來半年滬深300風格佔優情況下,建議繼續保持順全球周期的中遊材料、製造領域的核心配置。由於疫情管控措施的差異,當前正處於中國生產全面恢復、美國需求旺盛但生產放緩的全球供需錯位的情形,這也支撐三季度開始出口不斷走強。而在2021年,隨著疫苗的推進,歐美等國家生產能力大概率將復甦,下遊產品生產需求回升,將進一步加大對中間品的需求,電機、橡膠、汽車零部件、化學製品、金屬非金屬材料、通用機械、專用設備等行業有望受益於全球補庫存需求。

第二條主線,建議繼續圍繞景氣主線的配置。大部分情況下,不管是牛市、熊市還是震蕩市,不管風格是藍籌還是成長,也不管板塊輪動是快還是慢,一年維度下的漲跌幅基本與當年的景氣度(扣非增速)正相關。而從2020Q3的業績情況來看,業績正在逐步兌現,盈利有望在2021年維持30%以上正增長。或顯著加速的行業主要包括:生產線設備(工控、機器人、自動化、功率半導體)、軍工上遊、新能源車(包括車聯網)、消費電子等。

第三條主線,保持核心資產的底倉配置。在外資持續流入的過程中,A股核心資產估值體系重構,短期基本面對估值的影響十分有限,而中期穩定的基本面導致貼現率成為決定估值的更核心因素。因此,後續來看,在全球宏觀環境和美債收益率出現顯著變化之前,A股核心資產的估值大概率能維持穩定;其二,從資金面角度來看,目前資金存在明顯的向頭部專業管理人集中的趨勢,這種趨勢下市場將更加理性,業績確定性高的核心資產將更受歡迎,而小公司性價比將下降,流動性折價將越來越明顯;其三,從基本面角度來說,2017年以來的歷次「危機」中,大型公司的抗壓能力都優於中小公司,政策周期扁平化及控槓桿壓力下,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逆轉」難度加大,傳統行業中必須挑選能夠實現全球化的大公司或行業格局明顯優化的行業龍頭。

四大風險值得投資者警惕

NBD:目前來看,您認為市場有可能出現哪些潛在風險值得投資者警惕?

劉晨明:首先,隨著流動性環境的邊際收緊,當前信用周期開始出現緩慢下行,預計未來3~6個月,流動性環境將大概率保持緊平衡,信用周期將進入收縮階段。同時考慮到2020年年初以來基數的大幅抬升,預計2021年3月開始,信用可能會進入顯著回落區間。

其二,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目前雖然美國主流媒體已經宣布拜登獲勝,但真正的塵埃落定可能還需時間。

其三,全球疫情仍有可能出現反覆,海外經濟復甦仍存在不確定性。儘管當前疫苗研發有了突破性進展,但後續疫苗推出的不確定性仍將影響全球復甦的進程。另一方面,疫情的長時間持續已經擾亂了各國經濟復甦進程和社會運轉體系,由疫情帶來的社會矛盾激化、貧富分化加劇等問題仍需要更長時間來消化。

最後,在經濟復甦、PPI回升背景下,國內通脹壓力或將抬升。考慮到目前豬周期已進入下行期,CPI上升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疫情穩定後消費服務業的持續擴張。此外,原油價格2021年大概率上行、製造業補庫存對工業品價格的帶動將支撐PPI進一步上行。整體來看,預計2021年國內通脹將表現為溫和再通脹而非高通脹,PPI將隨著原油、大宗商品等價格回升而有一定程度的回暖,CPI走勢的不確定性則相對較大。(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焦點

  • 每經專訪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2021年三條投資主線值得...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了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他表示,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於明年的宏觀政策定調為「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預計至少未來半年到一年內宏觀政策表態不會有太大變化。
  • 每經專訪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周期板塊回報最豐厚的時刻...
    每經專訪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周期板塊回報最豐厚的時刻尚未到來 明年「春季躁動」主線將有別於以往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8 22:47:57
  • 國泰君安君弘APP上線視頻專訪《首席有約》,深度解讀2021年投資策略
    ……  2020年12月2日-4日,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成功舉辦了《「東升西漸,風景度好」----國泰君安2021年年度投資策略會》,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指出2021年市場格局仍將橫盤震蕩,A股投資依然是局部的結構性機會,對板塊、風格的把握是重點。橫盤震蕩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復甦預期與貨幣收緊預期成為正反兩股拉據的力量。
  • 每經專訪國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浩:2021年A股將迎盈利修復,核心...
    2021年,中國會出現通脹嗎?研究宏觀經濟的大咖們對此的看法似乎並不一致。近日,國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浩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球經濟進入長期類滯脹的趨勢,且未來十年的經濟趨勢都是如此。而中國近兩年供給弱於需求,市場出現類滯脹特徵,對應股票市場的是核心資產趨勢。具體到投資操作中,李浩建議從四個方面重點布局。
  • 「天風策略」年末年初需要關注哪些重要節點
    (2)11月順周期方向積累了較大的漲幅,其中一些細分方向的前向PB估值,已經與2017年2月PPI周期高點的時候接近。於是主線調整帶動市場整體走弱。(3)對資金面一定程度的擔憂,12月共有6000億MLF和500億國庫券到期,再疊加跨季和年底金融機構考核等問題,資金面會不會進一步被動收緊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復甦牛完成後,市場邁向高質牛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復甦牛完成後,市場邁向高質牛 澎湃新聞記者 陳珂 2021-01-05 22:24 來源:澎湃新聞
  •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2021年港股將迎雙輪驅動的牛市
    摘要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2021年港股將迎雙輪驅動的牛市,擁抱優質核心資產。  在剛剛結束的2020第十八屆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張憶東領銜的興業證券海外研究團隊再度登上了最佳港股及海外市場研究團隊「第一名」,而他本人也成為了第一位在新財富總量研究領域的白金分析師。  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張憶東,於近期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被市場公認為善於準確把握行情關鍵點的他,對2021年滬深A股和港股市場又有著怎樣的定位和看法呢?
  • 國泰君安:看好本輪化工景氣 推薦三條投資主線
    摘要 【國泰君安:看好本輪化工景氣 推薦三條投資主線】國泰君安基礎化工首席分析師段海峰發文稱,看好本輪化工景氣,理由:1)海內外庫存周期共振帶動商品供需錯配,同時預計未來疫苗落地+海外刺激政策下海外供給修復彈性弱於需求復甦,本輪行情仍有望持續;2)相對寬鬆的流動性也放大了大宗商品的價格彈性
  • 「牛年策略會」大咖提牛市「拉長論」 保險業明年望絕地反擊
    來源:新浪財經牛年策略會|預告12月22日,國泰君安陳顯順、國信證券梁超、招商證券朱純陽、西南證券陳澤敏、開源證券金益騰等大咖,將做客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解讀海外宏觀12月21日,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火熱進行ing!未來一個月,200+首席分析師、50+基金經理、20+私募大佬講集體做客新浪財經,詳述其2021年度投資策略。
  • 天風證券榮膺「上市公司口碑榜」「金帆獎」「21世紀金牌分析師...
    近日,第五屆金帆獎、第十屆上市公司口碑榜、21世紀金牌分析師獎將陸續揭曉——天風證券獲得「年度卓越證券公司」金帆獎,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榮膺「21世紀金牌領袖」稱號,董事會秘書諸培寧獲「2020主板上市公司最佳董秘獎」,天風研究所榮獲「最具實力金牌研究團隊」獎,19個研究團隊進入「21世紀金牌分析師榜單」。
  • 首席精選7大黃金賽道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7日,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太平洋證券通信首席分析師李宏濤、申萬宏源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黃忠煌、天風證券公用環保首席分析師郭麗麗將做客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解讀宏觀經濟以及非銀金融、通信、計算機、公用環保等行業投資風向
  • 銀河證券分析師:這些機會值得關注!
    2020年12月16日,中國銀河證券2021年年度投資策略報告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會議以「守正出新」為主題,聚焦周期新格局、科技新時代、消費新業態等話題,解讀了經濟、政策、行業及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2021年資產再定價的邏輯仍在於尋找稀缺性,類貨幣如數字貨幣和黃金的投資價值值得關注。
  • 90後陳顯順晉升國君策略首席:從業僅四年 黃燕銘最得意弟子之一
    90後晉升國君策略研究首席,從業僅四年,黃燕銘最得意弟子之一!前任李少君去了這裡儘管券商分析師年輕化趨勢漸顯,90後、95後乃至00後分析師都已陸續登場亮相,但放眼券業,90後首席分析師仍是鳳毛麟角。9月10日,國泰君安研究所正式「官宣」,90後小將陳顯順擔當國泰君安研究所策略組首席。90後首席分析師由此再增一席。
  • 「後浪」來襲:1992年出生 陳顯順升任國泰君安策略首席
    近兩年,券商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師年輕化趨勢明顯,從方正證券2018年提出「培養90後首席」以來,多名「90後」成為各大券商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師。「90後」擔任國泰君安策略首席據了解,陳顯順於1992年出生,2016年正式入職國泰君安研究所策略組,任職4年後升任首席策略分析師。
  • 天風證券APP評測:智能投資工具豐富 投研服務有特色
    未來,券商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投資效率?如何利用線上優勢賦能券商業務?無論未來風向、趨勢如何,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更有質感的賦能,是每一家券商的責任與目標。新浪財經第五屆券商APP風雲榜啟幕!本期,新浪財經券商APP風雲榜評測目標為天風證券APP天風高財生,綜合評分為3.5星。
  • 分析師建議:1月31日值得投資者關注!下一個茅臺會出現在哪?分析師...
    昨晚的「2021牛年投資大趨勢」系列直播中,「證券天團」第七波來襲!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良勇攜招商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招商證券研究所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楊勇勝獨家探討!2021年市場走勢如何?聽聽專家怎麼說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良勇表示,全年經濟走勢前高后低算市場一致預期。今年來看疫苗投入有效削弱、對衝了經濟負面影響。
  • 券商首席上演離職潮:1年跑了14位分析師 「地震」的不止光大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年跑了14位分析師,「地震」的不止光大!券商首席上演離職潮!有機構15萬月薪挖人導讀:光大證券現存登記的分析師共有72人,而今年從光大證券離職的就有14人。體系龐大如同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今年離職的分析師也不過是兩三位。事實上,並不止光大證券研究所一家人事地震,券商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們聚散離合、改換門庭的故事一直在上演,儼然成了一出出高度吸睛的魔幻大劇。在這魔化大戲背後,則隱含著赤裸裸的名利博弈。
  •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是她 曾任職高盛、中金
    入職中金公司之前,易峘在券商和投資機構均有豐富的工作經驗。2004-2009年間,易峘在高盛擔任中國與亞洲經濟學家,此前曾供職美聯儲波士頓分行。2009-2013年,易峘在香港凱斯博資產管理公司擔任首席經濟學家與策略師。
  • 機械行業首席40頁PPT講透6大細分賽道 30隻標的攻守兼備(名單)
    來源:新浪財經12月18日,天風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宋雪濤、開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招商證券房地產首席分析師趙可、太平洋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倪爽、太平洋證券高端製造首席分析師劉國清等大咖,將做客新浪財經2021投資策略會
  • 【展望2021】2021:牛年會遇到牛市嗎?
    建議沿著十四五政策預期較高的「科技強國」、「新型消費」、「平安中國」三條線索,布局相關投資機會。  除此以外,國企改革、建黨100周年等主題投資機會也在各大券商研報中反覆出現。  消費和科技仍是主線  對2021年行業板塊的投資機會,消費和科技仍被各大券商視為中長期主線,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站上風口的周期板塊依舊有配置價值。除此以外,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如旅遊、航空等板塊也將隨著經濟復甦而有所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