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的全球史

2021-01-08 中國文明網

  印刷應該可以算得上是與膠捲、報紙、電視、零售業一起歸併為被網際網路徹底改變的傳統行業。如果我們從古登堡時代的鉛活字算起,「鉛與火」統治印刷達600餘年;而自上世紀70年代雷射掃描技術應用到照相排字機上,「光與電」取代「鉛與火」大概也就是維持了30年,現在,顯然印刷已經全面進入了數字時代。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革命——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畢升發明了泥活字或木活字,韓國人發明了銅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

  其實畢升的活字印刷思想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考古學家認為,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肯定有啟示作用,活字就相當於印章。兩河流域蘇美爾人亦普遍使用印章,印度河流域哈拉帕遺址曾經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印章。最近在中國安陽的殷墟也發現了幾枚印章,表明印章文化在商代時已經存在。在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雕版印刷術開始流行。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和字體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雕版印刷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出版業,現存大量的宋版書都是雕版印刷。但這種辦法費時費工費料,日漸不適應大規模的印刷需求,而且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發現錯誤也不容易更正,畢升的發明可謂應運而生。

  畢升發明泥活字這一事實在中國的正史並沒有記載,僅見於宋朝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淡》——他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可以隨制隨用。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兩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工作效率就相當可觀了,尤其適用於佛經的大量印刷。但是,他的發明好像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的重視,也沒有在出版界得到推廣,只是在民間偶有流傳。

  由於現存的宋版書幾乎均為雕版印刷,因此畢升的泥活字的可行性曾一度遭遇質疑。韓國因為發現了13世紀末用金屬活字印的《清涼答順宗心要法門》——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便認為自己是活字印刷的鼻祖。但考慮到元朝時中國對韓國的影響,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認為這僅僅是載體的不同,從技術上講顯然是受到了畢升的影響。

  我們都承認,古登堡發明的鉛活字真正改變了世界——1463年傳入義大利、1479年傳入法國、1476年傳入英國,到1500年時,就基本傳遍了歐洲大大小小的商業中心,印刷從此進入工業化時代。但歐洲多名學者認為歐洲的活字印刷術是來源於中國的。比如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就提出,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古登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當然義大利人則將活字印刷傳入歐洲的功勞,歸功於義大利。義大利的一位印書家帕菲洛卡·斯塔爾迪,見到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來的活字版書籍,並將之發揚光大。

  法國著名漢學家儒蓮(1797-1873)是法蘭西學院院士,早在1824年就依據滿文完成了拉丁文本的《孟子》的翻譯,他對中國的古代科技十分著迷,曾把《天工開物》中的蠶桑部分譯成法文,並撰寫過《中國瓷器的製造及其歷史》。當然他也不會忽略中國人對於印刷術的貢獻,他把沈括《夢溪筆談》中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一段史料,翻譯成法文,傳播到歐洲。還有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他也認為畢升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從全球史的角度看,印刷術其實是一項接力發明,不同的國家都在不同的階段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而智慧的中國人在印刷術發展的重要階段確實一度領先世界。而活字印刷術之後又發明了油印、列印、影印、雷射印刷,中國也一直受惠於這些先進技術。(楊雪)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畢昇率先發明活字印刷術,那歐洲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
    前言中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歐洲的古德堡也發明了金屬鉛字印刷術,到底誰才是印刷術的開創者?歐洲的印刷術是起源於中國嗎?古德堡印刷術的發明可以說是影響了歐洲文明進程,為其文明復興奠定了基礎。注意,古德堡印刷術的發明時間是1400年左右,比中國的活字印刷術晚了400年。那古德堡印刷術是不是從中國傳入才改造的?
  • 雕版印刷術,是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的智慧結晶
    雕版印刷術,是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印刷術,是我國人民的智慧結晶雕版印刷術是人類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印刷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雕版印刷術也被稱為整版印刷術,所用板材一般是梨木或棗木,板材要求厚薄適度,表面平滑,尺寸合適。
  • 文化遺存,福建寧化「木活字印刷術」,七百年絕活再現江湖
    文字讓人類進入了有歷史記載的時代,而印刷術的出現則讓人類文明有一個質的飛躍。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在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公元868年印)。
  •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
    活字印刷術由我國傳入朝鮮,韓國人卻說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的鼻祖。(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我國發明了最早的木製和泥質活字印刷術,但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版本發現於韓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有可能是朝鮮人。
  •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於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明歸於工匠畢升。
  • 「千篇一律」——你不了解的印刷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 在電子文本被大量使用的今天,印刷術似乎和「古老」、「陳舊」等詞彙聯繫在一起。 然而,你真的了解印刷術嗎?
  • 活字印刷術現在還有人用嗎?
    說到活字印刷術大家肯定不陌生,作為古老的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有著悠久的歷史,那麼大家一定很好奇這種近千年的技術現在還有人使用嗎?下面就跟隨印刷貓一起了解下吧!這更是古老的活字印刷術不可比擬的。既然已經擁有了如此高效率印刷技術,活字印刷術是否已經被淘汰了?其實在大批量印刷生產情況下活字印刷術早已被淘汰!但在一些特殊用途上活字印刷術依然活躍,比如現在比較流行文藝的letterpress工藝的名片和一些紙品藝術。有的工作室還會特別搜集收藏一些活字模,這都是活字印刷術生命的印記。
  • 也未艾VR課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活字印刷術
    發明背景 活字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之前,古代人民只能通過手抄的方式記錄文字,雖然漢代蔡倫改良了紙張的生產技術,書寫材料也比之前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輕便和實用了,但人工抄寫依舊存在費時費力、容易抄錯這些問題,非常不方便,遠不能適應人類的社會需求。
  • 中國其實沒有銅活字印刷術?
    印刷術的起源、發展乃至變革,幾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起源越早越好」的預設更讓當代學者的結論與歷史的真實漸行漸遠。作者:宋晨希《鑄以代刻》  宋精 中華書局最近出版的兩部著作,卻逐漸廓清了印刷術發展史上的種種迷霧。其一是辛德勇的《中國印刷史研究》。根據該書的考證,中國印刷術起源於唐代中期,唐代末年到五代時期,印刷術從民間進入精英階層。
  • 親手拓印玩轉活字印刷,小學生感受印刷術魅力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12月24日,青島市實驗小學2016級四班邀請到了時光印記印刷博物館的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演變和操作過程。緊接著,博物館的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印刷術的發展歷程,從宋朝雕版印刷的全盛時期到北宋畢昇發明總結的活字印刷術,古人的智慧結晶為時代的發展奠定下了堅實的基礎。
  • 「媒介延伸」到「社會變革」,古登堡印刷術是如何影響文藝復興的
    在羅馬教廷權力式微和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影響下,古登堡印刷術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古登堡印刷術的出現不僅解決了羅馬教廷對傳播信息的迫切需要,而且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波助瀾,提供了助力。古登堡印刷術在歷史舞臺上存活了三百年之久,並且成為了人類傳播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 世界未解之謎:是誰發明的印刷術?古登堡還是福斯特?
    是誰發明的印刷術?一提到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顧,認為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怕不是個傻子吧!這麼簡單的常識,小學生都知道,還拿出來秀智商。可是事情真的是像我們之前認識的那麼簡單嗎?筆者承認,之前也是像大家一樣,一看到這個問題就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是宋朝的畢昇啊。
  • 歐洲社會的巨大變革,古登堡印刷術的興起對文藝復興有何影響?
    而古登堡印刷術在這一場的歷史的變革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歷史的動蕩,環境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一、文字是語言的載體,印刷術的誕生成為時代的轉折點,古登堡印刷術則是推動著歐洲社會的進步,解決知識在民眾的傳播問題語言的主要載體是我們熟知的文字,可以使得文明與文化可以進行記錄,有跡可循的傳承下去。
  • 活字印刷術是雕版印刷的升級版,那它的優勢有哪些呢?
    我國北仁宗慶年間(公元1041-1048年),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比起手抄,是一個飛躍。但它仍然費時費力,印刷一頁書就要雕刻一塊版,雕印一部書,其製版工藝仍很費時,在總結前人和當時雕版印刷術經驗的基礎上,畢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 漫畫全球史012:認知革命!
    2018年獲得了文學士學位以後,現在繼續攻讀歷史研究生,興趣方向是全球史和移民史。由於微信改變按時間流推送方式為及時看到《漫畫全球史》請讀者朋友們「星標」老彭漫話往期精彩回顧:漫畫全球史011:直立人,進擊!
  • 經濟史、全球史與經濟的全球史
    從「國家本位」到「社會空間」「全球史」好像是一個新的概念,但並不等於說「全球性」也是一個新的概念。考古學家把人類的起源稱作「走出非洲」,即現代人類(智人)起源於非洲,之後才遷徙到世界各地。因為人類總在不斷遷徙,可以說人類的活動自古以來就是全球性的。
  • 李伯重:經濟史、全球史與經濟的全球史
    來源:中國經營報原標題:經濟史、全球史與經濟的全球史文/李伯重中文的「經濟」一詞,現在大家都在廣泛應用。 從「國家本位」到「社會空間」「全球史」好像是一個新的概念,但並不等於說「全球性」也是一個新的概念。考古學家把人類的起源稱作「走出非洲」,即現代人類(智人)起源於非洲,之後才遷徙到世界各地。因為人類總在不斷遷徙,可以說人類的活動自古以來就是全球性的。
  • 畢昇人物雕像展示;了解名人生活了解印刷術
    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宋初為杭州書肆刻工。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即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了。他的字印為沈括家人收藏,事跡見於沈括的《夢溪筆談》。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整版雕刻經濟方便。
  • 歐洲人古登堡改良了來自中國的活字印刷術,將其在歐洲發揚光大
    馬可波羅等旅遊東方的歐洲人,早已知道印刷術的存在,但是歐洲真正開始利用這種技術印刷書籍,卻是15世紀的事。    一、活版印刷術的產生  當時世界上共有三種印刷方法,其中之一是中國的傳統印刷法,一張木板僅能印刷一頁;另一種是居住在荷蘭哈倫的勞倫斯.科斯特將畢升所發明的活版印刷加以改良而成的印刷法;最後一種是15
  • 辛德勇:《劍峰遺草》與藤田豐八對中國印刷史研究的卓越貢獻
    藤田豐八先生學養豐富,和那個時代日本東洋史學界的諸多大師級學者一樣,有很豐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底蘊,不是現在那種只明白某一個斷代某一很小方面史事的「專家」,但在學術研究方面最主要的貢獻,是在中西交通史領域。這本遺作集收錄的文章,也都是論述這方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