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梅吉比拉爾夫更像一個信仰者,儘管前者只是一個普通的信徒,而後者最終成為了紅衣大主教。
9歲的梅吉在第一眼看到28歲的拉爾夫時就愛上了他。小姑娘看向這位教士的目光如同看到上帝。從那一刻開始,她用自己的方式全心全意地愛著這位她心目中的「上帝」而在我看來這位後來的紅衣大主教不過是一個人間最普通的男人,甚至都不如那些放肆追求性慾,野心勃勃角逐權力的人來得誠實果敢。我覺得他簡直就是優柔寡斷和虛偽的代名詞。一個既無法正視自己人慾又不能忠誠於上帝的可憐男人。
但是人性太複雜了,雖然知道他接近梅吉一家是為了獲得梅吉姑媽的經濟援助,但依然會在看到下面這些片段時而動容:
第一次見到梅吉時,拉爾夫「邁步越過那些男孩子,蹲下身來,用雙手摟住了梅吉,那雙手堅定、柔和,充滿了友愛。」
梅吉到女修道院上學,拉爾夫用精美的蘋果綠為她油漆房間,還為她買了新窗簾和床上用的新被褥。
梅吉第一次來生理期,以為自己得了癌症要死了,拉爾夫卻在草地上柔聲安慰她「每個月下血就是你已經成年的標誌」。
梅吉弟弟去世,他關心她。梅吉父親被火燒死,他從雪梨急匆匆趕回來,「機身已經 陷在泥漿裡了,我不得不乘火車返回。」回來的路上,他傷得很重,「在他那光滑的棕色皮膚上,有一條清晰而難看的紫紅色斑痕,從肋骨下的一側拉到另一側」他卻顧不上自己的傷勢和疼痛,卻一味擔心梅吉受不了父親和兄弟特死亡的痛苦。
梅吉和盧克結婚之後,難產,拉爾夫「從天而降」。因為他的在場,梅吉安全生產,女兒朱絲婷來到人間。
拉爾夫動情地吻著梅吉的手,隨後把她的手拉到了他的面頰上他永遠會幫助她。
旁人尚且如此,何況深處其境的當事者梅吉。梅吉深愛教士,想和他過世俗生活,白頭到老。可是教士卻始終惦記著他那「崇高」的宗教權勢升遷「夢想」。在得到梅吉姑媽的一大筆遺產支配權後,選擇徹底離開梅吉,離開和她可能過上的幸福世俗生活機會,去往教廷,開始了一路向上爬的宗教生活。
而在他走之前,梅吉故意引誘他和她發生關係,並為教士生下了孩子。梅吉沒有告訴教士,而是一個人獨自撫養大這個不能為外人所道身世的孩子。冷暖自知卻自己還甘之如飴。而當孩子長大後,決定一輩子不婚,要獻身聖職後,梅吉摒棄作為母親的佔有欲,無私而又沉默地將他送到已經是紅衣大主教的孩子的親生父親面前。直到最後這個孩子為了救一個溺水的小女孩而淹死後,梅吉才最終告訴了拉爾夫孩子的身世,並請求他動用主教的特權將遠在戰亂國的孩子的遺骸運回家鄉安葬。在這場和上帝搶奪男人的禁忌之戀中,梅吉愛得堅定執著而又無悔,而拉爾夫卻從頭到尾對成年後的梅吉表現出的不過是作為成熟男性的本能欲望和無法自制的動情,並最終破戒,卻又無法給女方一生的承諾和陪伴。這其實是得很諷刺的。當時就在想聰慧美麗如梅吉怎麼會看不出來心思如此複雜的男人。其實梅吉知道,她一直都知道。可是人的感情是如此微妙,豈是貧乏的語言和簡單的是非對錯可以盡述和判定的。於是梅吉選擇了去愛,直到成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