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入湘丨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2020-12-22 湖南民生網

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待交接後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出。

2013年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習近平對航天員們說,你們執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展現了中國人「敢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壯志,這是光榮而又神聖的,全國人民都為你們感到驕傲。

「敢上九天攬月」出自毛澤東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裡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原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大意為:可以飛向長空摘月亮,也可以潛下海洋捉魚鱉,談笑間高奏凱歌,從容而歸。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豪邁氣魄,表現出中華兒女的凌雲壯志。

神舟十號返回艙在韶山展出,是對一代偉人的告慰。

毛澤東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中國航天的發展,他更用生命的餘輝,照耀著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前程。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1957年,當毛澤東訪問蘇聯接見留學生時,孫家棟還是留學生中的一員。誰能想到,最終是他和同事親手把我國的第一顆衛星送上了天。

蘇聯人造衛星上天,對正處於冷戰格局的東西方陣營產生了影響。

1957年11月,毛澤東第二次訪問蘇聯,在對留蘇學生的講話中,他以蘇聯發射的兩顆人造衛星為例談到國際形勢,認為是「東風壓倒西風」。

1957年11月,毛澤東赴蘇聯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典。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二次全會上表態:「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就這樣,我國的人造衛星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8公裡那也了不起!」

1960年2月19日下午,「T-7M」火箭沿著發射導軌騰空而起、直衝雲天,飛行高度達4-5公裡。現在看來這不起眼的一小步,卻是我國航天運載火箭史上的一大步。

1960年5月28日,當毛澤東在上海新技術展覽會上看到「T-7M」火箭時,問這種火箭能飛多高,當得到「8公裡」的回答後,他鼓勵說:「8公裡那也了不起,應該8公裡、20公裡、200公裡地搞上去!」

1960年5月28日,毛澤東在上海觀看探空火箭。

那時候,經濟還相當困難,飛彈、衛星事業是一項沉重的經濟負擔,但如果要等到經濟處於理想狀態再去追趕發達國家,恐怕事業發展的進程將大大放緩。

1960年8月,赫魯雪夫決定撤走全部的蘇聯技術專家,這對於正在起步的中國航天事業而言,是一個沉重打擊。

就是在這種壓力的倒逼下,迫使中國克服困難,獨立自主地掌握了尖端技術,不但培養了人才,還提升了工業水平。毛澤東還風趣地說:「如果他(赫魯雪夫)給我們尖端技術,這筆帳是不好還的。」

買和租,更不用說了,短期看,雖然省錢,實惠,但這是一條受制於人的道路。毛澤東給中國航天事業指出的道路就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澤東批准實施發射  「長徵1號」將「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召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把東方紅1號的發射時間定在1970年。其成功的標誌是:「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所謂「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證衛星飛上天;「抓得住」就是衛星上天以後地面設備能對衛星實施測控;「聽得到」就是衛星要播送音樂,且可被地面接收和聽到;「看得見」就是衛星在軌飛行時能讓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見,以便鼓舞人心。

為進一步加強對人造衛星研製的組織領導,毛澤東批准了《關於國防科研體制改組方案的報告》,使國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按專業方向和任務分工集中到有關研究院。

1970年3月,「東方紅1號」衛星和「長徵l號」運載火箭總裝完畢,4月1日,裝載著2顆「東方紅1號」衛星和1枚「長徵1號」運載火箭的專列抵達酒泉衛星發射場。

長徵一號火箭佇立在發射場。

4月24日凌晨,毛澤東批准實施發射,當晚9點35分,隨著一聲「點火」的號令,「長徵1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將「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送入太空。晚上10點,國防科委指揮報告:衛星、火箭分離正常,衛星入軌了!周恩來立刻向毛澤東報告了這一喜訊。一時間,「東方紅1號」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響遍全球,世界仰視新中國。

長時間的觀禮,讓航天人難以忘懷

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個國際勞動節夜晚,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接見研製和發射長徵火箭和東方紅衛星的代表,體現了對航天事業的關懷和對航天人的鼓舞。

具體組織實施任務的領導同志,研製和發射試驗單位的代表,列隊站在天安門城樓右側的長廊上觀看慶典。

周恩來引導著毛澤東來到隊伍前,毛澤東微笑著,十分愉快地和代表們一一握手,表示親切慰問和祝賀。

1970年5月1日,毛主席接見研製和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人員代表。

晚會結束後,周恩來引導毛澤東退席時,又特地從發射衛星代表的面前走過,代表們爭相和毛澤東第二次握手。

有一個細節,也使參加晚會的航天人記憶深刻。「五一」那天晚上,毛澤東在天安門待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據當時受到毛澤東接見的主管衛星測量的王盛元回憶說:我記得韋統泰(七機部負責人)當時說,他參加過3次這樣的慶祝活動,前兩次焰火還沒放完,主席便走了。這次他特別高興,焰火全部放完才走。

晚年毛澤東的目光,仍然沒有離開中國航天進展

晚年的毛澤東,身體和精力越來越差,但他的目光仍然沒有離開中國航天進展。

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圈閱國防科委《關於航天員選拔的計劃報告》,批示開展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代號「714工程」,這就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早期預演。

1975年3月31日, 毛澤東圈閱了《關於發展我國衛星通信問題的報告》,代號「331工程」,這就有了後來躍上遠離地球36000千米的「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

1975年11月26日,病中的毛澤東審閱了我國發射遙感衛星的報告,後又審讀了衛星發回的相關資料,中國返回式遙感衛星從此頻頻飛向太空。

延伸閱讀

源於毛澤東詩句啟示錢學森創建「航天」一詞

1979年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拍攝科普片《向宇宙進軍》,片長達一個半小時。

該片導演葉永烈透露,當拍攝提綱寄往主管部門——國防科委以及第七機械工業部審查,沒想到時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兼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的錢學森親自看了拍攝提綱,並乘來滬之際跟葉永烈談了他的意見。錢學森說,影片的開頭應該表現中國古代對太空的美好幻想: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立軸上的月亮、太陽、神仙,到嫦娥奔月神話、敦煌飛天壁畫。

錢學森對葉永烈說,「航天」一詞是他首創。他把人類在大氣層之外的飛行活動稱為「航天」,是從航海、航空「推理」而成的。錢學森進一步介紹,最初是從毛澤東的詩句「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得到啟示。

毛澤東主席接見錢學森。

幾乎每一個重大項目的命名,都與毛澤東本人或者他的詩詞有關

據曾參與長徵一號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工作的同志回憶,當時有感於《七律·長徵》,建議並經中央軍委批准,將火箭命名為「長徵」,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戰勝任何艱難險阻,取得最終勝利。

中國航天人,從來沒有忘記過毛澤東,幾乎每一個重大項目的命名,都與毛澤東本人或者他的詩詞有關。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於1958年10月開始在西北戈壁建設,為了通訊保密,基地代號為「東風」,而毛澤東在1957年11月訪問蘇聯時說過,「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再後來,就有了「東風飛彈」系列,兩彈結合的實戰性核武器,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

「紅旗」防空飛彈也是如此,毛澤東詩詞裡關於「紅旗」的詩句相當多,「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不周山下紅旗亂」「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等等。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神舟」飛船的名字就是從「神州」得到靈感的。在之前,中國還曾有過「曙光」飛船計劃,1970年7月14日毛澤東批准了這個計劃。由於各種原因,後來中斷了。「曙光」一詞來自「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相關焦點

  •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航天情懷
    今天,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待交接後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出。2013年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觀看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發射,親切看望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 追憶偉人情懷 傳承革命精神[圖]
    本報訊 近日,三門峽市育才中學「甘棠之聲」朗誦社在該校傳統文化展廳——「崤函之光」舉辦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詩詞朗誦會。本次朗誦會由該校校長史培民發起,特邀我市兄弟學校師生參加,大家齊聚一堂,共同朗誦毛澤東詩詞,緬懷偉人,表達敬仰之情。
  • 「神十入湘」背後那不息的湖南力量
    「神十入湘」背後那不息的湖南力量 2020-12-21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湘潭最全旅行攻略 | 偉人故裡 人文聖地
    網上易起遊湖南第二站,是雲遊偉人故裡,人文聖地,大美湘潭。1、韶山 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誕生地毛澤東同志故居這估計是中國人流量最大的名人故居了。故居位於韶山鄉韶山村土地衝上屋場,東邊13間小青瓦房為毛澤東家,故居匾額系1983年鄧小平同志題寫。
  • 神十返回艙今起入館展出 月壤和萬米海底巖石樣品將落戶韶山
    神十返回艙今起入館展出 ●月壤和萬米海底巖石樣品將落戶韶山 ●這是對毛主席「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宏願的告慰 記者24日看到「神十」返回艙將安放的地方處在毛澤東生平展區的第九部分和第十部分連接處,設立了「毛澤東與新中國航天科技事業」專題展。想要近距離一睹「神十」返回艙風採的遊客,可以來此參觀,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識。 不久後,「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於萬米海底取回的巖石樣品及實尺寸模型也有望落戶韶山。
  • 神十返回艙今起在韶山展出
    繼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宣布月壤將毛主席的故鄉韶山作為月壤異地災備點後,比月壤先到韶山的是一份太空大禮——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12月20日運抵韶山,將長期借用給湖南。12月25日,「神十」返回艙將在毛澤東廣場正式交接,並安放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
  • 寧夏這個冷門景點,一代偉人曾在此夜宿,如今窯洞依然保存完好
    那時候也不知道是誰惡搞,緊跟著來了一句「不吃烤鴨真遺憾」,初聽起來似乎兩句詩還很押韻,再加上烤鴨是北京的特產,讓人先入為主的以為這句詩是說到北京旅遊後一定要去登長城,要吃烤鴨,這段旅途才算圓滿了。直到後來才發現,「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詩和北京其實沒有一毛錢關係,詩中的長城指的也不是北京的長城,而是寧夏固原的秦長城(圖上欄杆後)。寧夏的秦長城遺址有一段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彭陽縣境內。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偉人家風
    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6周年,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領悟毛澤東的家風家教思想在我們黨內具有的重要典型示範意義,從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中,感悟和解讀他的偉人家風。 嚴父慈母恩難忘 毛澤東深受母親文七妹的影響。他曾說:母親對我的影響很大,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勤勞節儉。
  • 「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
    共包括6個部分、17個專題:第一部分 高瞻遠矚 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第二部分 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第三部分 革故鼎新 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第四部分 立黨為公 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第五部分 執政為民 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第六部分 殷殷關切 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此外,展覽還著重複原展示了「雙清別墅毛澤東同志辦公室」「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北平街頭捷報頻傳」「人民的勝利」等歷史場景。
  • 汪建新:《品讀詩人毛澤東》導讀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韶山,前去湖南湘鄉縣城就讀東山高等小學堂。臨行前,他給父親留下了這首《七絕·呈父親》。從此,他走出閉塞的韶山,走向外面廣闊的世界,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上下求索,不懈奮鬥,終於成為改造中國與世界的一代偉人,也成為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歡迎你和我一起來品讀詩人毛澤東,走進毛澤東的詩詞世界,去感悟他的豐富情感、偉岸人格和光輝思想。
  • 毛澤東在香山時期202封電報手稿在京集中展出
    香山革命紀念館供圖展覽位於香山革命紀念館一層專題展廳,面積1000餘平方米,分為《高瞻遠矚,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大部分、17個專題。展覽展示的毛澤東電報手稿。
  • ——答案就在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6年所作的一首詞,創作背景是當年詩人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重遊橘子洲想起當年求學的情景時所作的一首詞。當時毛澤東同志33歲,正是風華正茂時,看到橘子洲的秋意濃濃,聯想到當時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雄渾壯闊的詩歌。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詠雪情懷 【主要內容】,毛澤東詩詞中,有多首詠雪之作。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有很多種寓意:雪花飄逸多姿,流動剛毅,總是那麼瀟灑,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雪花晶瑩剔透,潔白單純,象徵著完美人格,這恰恰是毛澤東的追求;雪花又縱情肆虐,嚴峻冷酷,象徵著險惡環境,正好能激發毛澤東的昂揚鬥志。 一、雪裡行軍情更迫 毛澤東的家鄉湖南,飛雪並不多見。1918年8月毛澤東第一次到了北京。
  • 從古至今美的代名詞——韶山,也是偉人老家
    而長期以來,很多人對韶山的了解,不是嚮往韶山的風景,不是驚訝於韶山的壯美,而韶山之所以名聞天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位偉人。韶山出了一位叱吒風雲、直攪龍骨,在世界歷史上畫上重重一筆的一代偉人——毛主席。虞舜過黃河,跨長江,涉洞庭,經過湘中的山野,便看到一處青松翠竹,青山綠水的美景。虞舜頓時就覺得心曠神怡,興致勃發,於是讓大臣們奏樂助興,一剎那,優美的音樂、動人心扉的聲音在山野中遍布。
  • 毛澤東在香山住了181天,202封電報手稿今起集體亮相
    1000平方米的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和50餘張歷史照片,按照「高瞻遠矚 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 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 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 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 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個部分、17個專題,濃縮展現了毛澤東在香山居住的181天,生動再現了一代革命領袖風範。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毛澤東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湖湘文化在塑造毛澤東思想與人格的同時,也造就了精美絕倫、獨領風騷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繼承了湖湘文化的優秀傳統,毛澤東詩詞中所表現的心憂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操、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格調以及經世致用的現實主義情懷,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湖湘文化的精神風貌與價值追求。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在京舉辦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董城)由中央檔案館、北京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香山革命紀念館承辦的「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日前在京開幕,展期為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