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42,二戰時期德國製造的自動步槍,專門為傘兵部隊開發,所以FG42有時也會被稱為「傘兵步槍」。大家知道,當時還是栓動步槍的天下,自動步槍數量稀少,留存到今天的就更少了,所以有著較高的收藏價值。
這是美國巖島拍賣行網站上截下來的圖片,他們曾經拍賣過一支FG42自動步槍,當時的估值為20-25萬美元,而實際成交價為24.15萬美元(約164萬人民幣),要知道蘭博基尼Huracan的售價也才21.65萬美元,一支自動步槍的價格已經趕上跑車了。
再對比一下同時期的StG44突擊步槍,拍賣行價格為2.87萬美元,連FG42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那麼問題就來了,FG42隻是一支自動步槍,憑什麼賣這麼貴呢?
說明問題之前,先來介紹一下FG42的誕生故事。1941年5月,德國與英國之間爆發克裡特島爭奪戰,德國雖然贏了,但傘兵部隊的死傷非常慘重,可以用傷筋動骨來形容了。
在戰後進行的總結中,德國人認為空降兵的問題主要集中於武器方面,當時空降兵用的還是毛瑟98k步槍,但98k太長了,根本無法在擁擠的機艙裡攜帶,所以德軍採用人槍分離戰術,即空降兵只攜帶手槍和刺刀跳傘(部分攜帶衝鋒鎗),而98k步槍、MG34通用機槍通過空投箱的方式空投,空降兵落地後再撿武器。
人槍分離戰術的好處是解決了機艙空間擁擠問題,而壞處是士兵落地初期火力嚴重不足,根本無法與英軍地面部隊對抗,所以才出現了如此嚴重的傷亡。
空降兵可以直插敵人腹地,破壞敵人的戰略部署,作用還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在克裡特島戰役結束後,給空降兵配備一款專用武器也就提上了議程。
德軍對傘兵武器提出了五點要求,第一,長度要短,控制在1米以內;第二,重量要輕,空重不得超過3.9公斤(98k標準);第三,同時具備半自動與全自動兩種射擊模式,保證空降兵的火力;第四,彈容量要大;第五,配備瞄準鏡座。
經過競爭,最終萊茵金屬拿到了德軍的這張訂單,而隨之誕生的就是FG42自動步槍了。
槍長945毫米,槍管長500毫米,空重4.2公斤,長度符合標準,而重量略微超出,好在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德軍也沒要求繼續減重。
FG42有10發和2發兩種彈匣,最高射速900發/分鐘,有效射程600米。對自動步槍來說,600米射程已經相當遠了,所以軍方才要求配備瞄準鏡座。
FG42採用導氣式結構,內部精密而複雜,切換到半自動模式,槍機進入閉膛待擊狀態,射擊精度高;切換到全自動模式,槍機進入開膛待擊狀態,散熱效率提升。
不管是哪一種模式,都有對應的功能,設計確實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元首希特勒就對FG42青睞有加,有意在它的基礎上繼續開發,從而打造出德軍下一代制式步槍。
德國出品、結構精密、性能優異、元首認定、年代久遠,這些都是FG42的閃光點。此外,FG42的總產量為7000支(FG42的部分材料比較高端,德國沒有足夠的資源量產),大部分在戰後就已經銷毀了,留存下來的本就不多,而流入美國的恐怕只有幾十支。
在收藏界,「物以稀為貴」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所以別看FG42的名氣似乎不如StG44,但它太罕見了,每一支的出現都能引發收藏家們的爭奪,這就導致價值直線上升,遠超其它德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