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已經在物業工作人員、志願者幫助做了起來,但是記者在探訪時發現,很多街邊蔬果店的垃圾分類卻沒有跟上。
八裡莊街道社區商業e中心的華宴生鮮超市在地下一層,除了一個小百貨之外,基本只有蔬菜、水果攤位在營業。市場內雖然有保潔人員在清理衛生,但並沒有按照規定設置垃圾分類的收集容器。
在水果攤位下面,雖然放置了灰色的垃圾桶,裡面的垃圾混雜著發黴的水果、塑膠袋、泡沫網兜、一次性筷子……蔬菜的攤位下,雜放著幾個扁長的塑料筐充當垃圾收集容器,裡面的垃圾也沒有做任何分類,玉米皮、塑膠袋、硬殼紙混在一起。
生鮮超市垃圾混放
在鼎力社區的便民小超市裡,雖然內部收拾的比較乾淨,但也沒有放置垃圾分類的收集容器,攤主扒下來的玉米皮、塑料封膜都是直接扔在攤位邊,顧客嘗完後的果皮、果核,也都按照攤主的提示扔在攤位邊的角落裡,「一會我們打掃的時候,就一起掃出去了。」
彰化路上有好幾家蔬菜水果店,店面裡也都沒有設置帶明顯標誌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雖然店面角落裡和店門邊都擱置了小的灰色垃圾桶,但記者觀察到,不管是顧客還是店員都很少使用。
路北一家蔬果店內的垃圾桶基本閒置,店裡乾乾淨淨沒有任何垃圾,垃圾都被送到了店外的大號垃圾桶內。這個蔬果店外放置了2個灰桶和1個藍桶,到中午的時候,藍桶內幾乎沒有垃圾,灰桶內的垃圾已經溢了出來,最上面摞著的就是鼓鼓的幾個大塑膠袋。裡面混裝著果皮、泡沫網兜、水果套袋……都是附近蔬果店的店員扔進去的。
彰化路上蔬果店外的垃圾桶混裝
彰化路北側菜站外的垃圾桶依然混裝
另外一家菜店外面放置著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但是兩個桶裡都雜裝著塑膠袋、泡沫箱、竹籤、灰土、菜葉等垃圾,明顯沒有進行任何分類。
「一個蔬菜攤、水果店裡的垃圾不比一棟居民樓產生的垃圾少,這裡也該有人管起來。」附近遛彎的居民呼籲。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明傑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