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風起雲湧,城市日新月異
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
讓東莞站上了時代的風口
「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成為
這座城市的價值追求
一個個朝氣蓬勃、溫暖友善的東莞人
他們或在此世代紮根
或來自他鄉異國
既創造嶄新的產品與服務
也傳承古老的文化何傳統
既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
也造就了卓爾不凡的東莞品質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
01他們,從這裡出發
科技為人類帶來的發展
從來沒有固定答案
而他們正用科技
智造這座城市的無限可能
「現在的年輕人,趕上了中國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工程經理,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控制系統建設負責人
散裂中子源項目匯集了國內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奉獻,近400名科研工程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以散裂中子源為依託,東莞規劃建設一座對標全球頂尖科研園區的松山湖科學城,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吸引來自全球的高端科技人才。
"科技有無限的可能性,東莞也有無限的可能性"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董事長
由全球機器人產業領軍人物、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團隊創立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探索出「香港科技資源+東莞產業轉化」模式,聚集245家機器人企業,在孵項目超過40個,成為東莞乃至華南地區機器人產業的重要聚集地。
"機器人車間裡發出的嗡嗡聲,聽起來像一場美妙的音樂會"
東莞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智慧機器人製造企業副總經理
國內外機器人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國家之間基礎供應鏈的競爭。2017年,莫卓亞所在的公司與外資企業合作,成功推出全球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軸工業機器人,實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堅持做創新藥,哪怕只有萬分之一成功的概率"
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醫藥企業新藥研究領頭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發。張英俊帶領研發人員,以國內最先進的工藝生產出國內99%的奧司他韋,順利完成了國家下達的2億片儲備藥的任務,為抗擊甲流做出了貢獻。
02他們一絲不苟,助力東莞製造
他們是小齒輪
卻從未停止過自我生長
他們製造了東莞的崛起
也助力了東莞製造世界的傳奇
東莞擁有500多萬技工人才
其中大量是擁有熟練生產技能、
吃苦耐勞的現代產業工人
正是他們精益求精
才得以鑄造「東莞製造」的輝煌
"我沒有把檢測當成工作,而是把自己當成孩子去玩"
擔任玩具質檢員已9年
從事玩具跟單工作近20年
整天玩不同的玩具,是許多人的童年夢想。按照客戶定製要求,產品壽命檢測需要質檢員做3500個循環,不停開關和啟動,反覆操作。劉開蘭說,玩具質檢員就是第一個模擬玩具「一生」的人。
「早晨八點的IDEA,
下午三點樣品就送到手上」
高新企業技術骨幹,專家團隊核心技能人才
出色的專業能力和實操經驗,讓只有初中學歷的劉廣財得以與專家團隊共同開發編碼器項目。中外專家早晨商討出創意雛形,下午他便將實物樣品送到專家手上,被讚嘆為身邊的東莞速度。
「這個手機是我爸爸做的」
模具工,從事手機模具行業20年,獲評東莞市「首席技師」稱號
何賢榮所在的公司採用國產智能設備和國產數控系統,打造出高端移動金屬加工智能製造新模式的智能化數字車間,是亞洲最大的CNC單體車間。
曾參與OPPO手機模具設計的何賢榮,覺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是小女兒只要看到OPPO的廣告,就興奮地告訴周圍的人:「這個手機是我爸爸做的!」
東莞智慧型手機製造業的發展舉世矚目。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三名的華為、OPPO、vivo,全部來自東莞。
「要讓家裡的每個物件,都和我產生更緊密聯繫」
全國技術能手,東莞二類特色人才,東莞職教城培訓助教
初入行時,姚創成用加班賺來的獎金,買了一臺價格不菲的筆記本電腦,方便自己學習軟體編程。通過刻苦學習,姚創成成為智能樓宇管理的技術能手。他將所學運用到家中,將臥室燈設計成自動開關,提醒家人按時起床和入睡。
東莞為推進職業技工教育,專門建立了職教城,整合多種優質職業課程資源,向社會公益性開放學習,培養更多專業型技能人才。姚創成加入職教城的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將自己10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帶領更多人走向嶄新的人生。
「每一部車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汽車模型製造者和設計師
20年前,高中畢業的劉學深隻身從湖南來到東莞,在汽車模具流水線工作,積累足夠的經驗和資源後,開辦了自己的汽車模型公司。收藏汽車模型是了解汽車文化的窗口,每年他都會帶著產品參加國內外汽車模型展覽,現已積累了很多粉絲,年紀最大的已近古稀。
東莞的製造企業不斷摸索創新,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轉型之路。劉學深的公司現已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的第一個有自主品牌的高端汽車模型公司。
「藝術本來就來源於需求」
唯美陶瓷博物館副館長,先後獲評名城名匠、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在東莞,製造行業的工藝大師們將藝術創作與產品結合,將藝術個性與商業相結合,並找到最佳平衡點,讓藝術在生活中生根。
楊曉光出身藝術世家,早年是陝西富平陶藝廠的陶藝師,「我最喜歡的藝術家就是梵谷,他的作品裡滿是對生命熱烈奔放的愛,對生命的熱情是不需要技法的」。融合水墨畫、版畫、陶藝於一體的陶板墨刻藝術在楊曉光手上誕生,隨後走進千家萬戶。
03他們,紮根東莞
人和人的聯結
凝聚了這座城市的溫度
曾經的異鄉人
在這裡停下腳步留下印記
讓生存變成生活
把他鄉當作故鄉
「在這裡,愛是一種本能;每一天,都是新生的快樂」
東莞市婦幼保健醫院婦產科醫生
東莞市婦幼保健醫院是東莞第一家、廣東第三家通過JCI認證的公立醫院。作為該院從業30多年的婦產科醫生,李小霞已記不清迎接過多少新的生命,但她仍清楚記得第一次觸摸到嬰兒皮膚的感覺,「興奮得像要飛起來」。
燦明哥,你好
東莞中學校長
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黃校長認為,球打得好,歌唱得好,都不能被小看,學校要為學生創造平臺,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位置。他沒有半點校長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往。學生見了他,都會親切地稱呼他燦明哥。
「我用十年,深深愛上了這座城」
湖北武漢人,在東莞12年,城鄉規劃師
東莞是一座有上升空間的城市。12年前譚歆瀚來到飛速發展的東莞,立志在這裡有所作為。因為古城保護工作,他經常穿梭於東莞的街巷裡弄。他說,城市規劃師就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城市把脈、開藥、治療。
「生活在這裡,就該為這座城市做點什麼」
甘肅蘭州人,在東莞10年,東莞市首批社工督導,家庭服務項目負責人
在東莞,有濃厚溫暖的社區氛圍和完善的社工服務體系。各級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設施完善,包括老人日間照料室、體育健身室、圖書閱覽室、棋藝室等,鄰裡關係和諧。郭宏洲說:「社工不是賺錢的工作,做社工靠的是信念、價值和理想。」
「我覺得籃球是可以改變生活的,無論作為興趣愛好還是職業」
出生於廣東鶴山,2000年來到東莞,中國男籃隊員
2000年,年僅13歲的易建聯進入全國首家民營籃球俱樂部——廣東宏遠俱樂部,與東莞結下不解之緣,並在這裡逐漸成長為籃球巨星,五次榮膺CBA常規賽MVP,三次榮膺CBA總決賽MVP。2020年,易建聯帶領廣東宏遠奪得隊史第10個CBA總冠軍。
「是籃球把我帶到這裡,我不會離開,除非這裡不需要我了」
山西長治人,在東莞10年,中國女籃隊員
因為籃球,11歲那年,李月汝一家四口定居東莞。2019年,李月汝率東莞女籃首奪WCBA總冠軍並榮膺FMVP,在WNBA選秀大會上被選中。
2018—2019賽季,東莞新彤盛女籃奪得首個WCBA總冠軍
04他們,在堅持傳承
歷史對東莞的偏愛
築成了這座城市的風骨
映襯出這裡的人們
縱貫五千年的氣定神閒
「做一盞燈,要十個月,學做一盞燈,要一輩子」
自小隨父親張金培學習紙紮技藝,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千角燈製作工藝的傳承人
父親臨終前說,你得把事情做下去,你不做就沒人會做了。作為千角燈唯一傳承人的張樹祺,始終不忘父親張金培的遺願,為傳承千角燈製作技藝而不斷努力。為了尋找合適的接班人,他開辦千角燈傳習班,親自授課。74歲的他說:「我終於完成了父親的囑託。」
「如果以後沒人會做,那孩子們就再也見不到它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溪麒麟製作第四代傳承人
50多年來,黃素明都在致力於麒麟製作的傳承。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清溪麒麟製作始於清朝嘉慶年間,近200年的歷史傳承讓它風靡海內外,曾隨清溪麒麟舞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大放異彩。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莞香製作技藝傳承人
據記載,白石嶺、雞翅嶺、百花澗(今東莞市大嶺山鎮)等地均盛產莞香。歷史上,莞香曾一度瀕臨絕跡。近年來,東莞挖掘莞香文化,打造東方香都。黃歐參與制定的莞香行業標準,已成為全國認可的行業標準。莞香已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認證。
「我想讓大家用新的方式,認識傳統」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矮仔腸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
在繼承傳統美食文化的同時,非遺傳承人們融合「網際網路+」的概念,進行網際網路推廣和售賣;線下開展工業旅遊,遊客可以參觀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也可以學習製作,參與其中,讓傳統真正融於生活。
05他們,這樣守護
在生態保護中
他們是吶喊者
也是行動者
用柔軟的方式
守護一方的山河林海
讓城市與自然和解
讓詩意棲居成為可能
「東莞生態越來越好,能拍到以前拍不到的稀奇鳥類」
拍鳥愛好者
生態環境美不美,鳥兒會用腳「投票」。「漁夫」曾是東莞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自然攝影愛好者。他說,東莞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以前拍不到的稀奇鳥類,現在能拍到。自從愛上拍鳥以後,「中毒」越來越深,為了拍到滿意的鳳頭鸊鷉照片,他曾在同沙水庫整整蹲守了半個月。
「爸爸,我覺得這隻蝴蝶喜歡你」
小學老師,民間科普活動發起人
阮少壯經常帶學生走進自然,告訴他們物種多樣性對於生態的意義,在自然中,體會個人的渺小,懂得謙卑和珍惜。為了培養女兒對自然的興趣,阮少壯特意養了一隻蝶蛹,和女兒一起觀察蝴蝶破繭而出,並將其放歸自然。
「其實我做這個的初衷並不偉大,就是為了節約」
定居東莞的香港人,雨水收集處理系統發明者
20多年前,洪培琪的電線廠需要大量的弱鹼性水降溫,他便生出了將雨水收集利用的想法。如今,洪培琪發明的雨水收集系統、垃圾分類處理、廚房油煙處理等系統,讓整個廠區實現汙染零排放。這一切,都源於最樸素的動機——節約。
06他們讓世界聯接東莞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
沒有人是孤島
城市如是,人亦如是
他們讓東莞認識世界
他們讓世界聯接東莞
「我看過凌晨四點的旗峰山」
法國人,跨國食品企業產品研發創新總監
研發巧克力的馬丁只是眾多來莞工作的外國專家之一。對於馬丁來說,東莞給他最深的印象是綠色。東莞綠道縱橫,公園密布,工作之餘,馬丁喜歡去旗峰公園晨跑,並帶動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我時刻都在漂泊,在這裡聞到海的味道,於是安靜下來」
葡萄牙人,西餐廳經營者
在東莞經營了12年的披薩店老闆高明俊,是個英俊的葡萄牙人。他當過可口可樂模特,做過職業賽車手,環遊過世界。這位豁達熱情的老外最後選擇定居東莞,把所有的故事融入到一張張熱騰騰的披薩中。
「阿卡貝拉是連接人與人的紐帶」
「90」後義大利海歸,中學音樂教師
「音樂能直通人心。記得小時候,外婆經常在河邊攤著小車給我唱童謠。雖然那時候很小,但是外婆傳達給我的,我都懂。」從義大利歸來,劉志軍在學校組建了一支阿卡貝拉人聲樂團,把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帶到了東莞。
「紙是一個階梯,通過紙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紙藝設計師,在英國學習包裝設計,畢業後回東莞創立紙藝工作室
在英國讀書時,酷愛藝術的張晶晶在異國他鄉思念家鄉。學業完成後,一心想要從事紙藝設計的她義無反顧地回到東莞,除了對家鄉的眷戀,更因為東莞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特型紙生產基地。
越來越多的人才
認可東莞
願意將青春和才幹奉獻給這方熱土
東莞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也為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以品質制勝的東莞
終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
璀璨明珠!!
消息來源 |《品質東莞》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