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冬日,最適合新朋老友相聚。幾天前,就在江之尾、海之濱,一場有關江海的對話聊得很深。
11月28日,首屆長江經濟帶江海聯動發展論壇在南通舉行。這場論壇不同一般。論壇主辦方有三個,除了南通市政府,還有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工信部賽迪研究院。
參與者眾多。有國內31個城市的代表,其中包括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南昌、蘇州、黃岡、黃石、鄂州、馬鞍山、銅陵、宜賓、宜昌、鷹潭、安慶、池州、蕪湖、鎮江、揚州、常州、無錫、泰州,以及連雲港、鹽城、舟山、台州等地,他們主要來自沿江沿海地區;有大型央企國企、沿江沿海重要港口企業、高端製造業企業、大型物流企業負責人,以及來自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等部門、行業協會、研究院所的各路嘉賓。
這麼多重量級嘉賓匯聚南通,是為一件大事而來,那就是三個「共」——共享時代機遇,共促江海聯動,共謀發展未來。首次「群聊」,大家談成一個約定,這論壇以後年年辦,大家年年聚。
在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看來,共沐海上月、同飲一江水,江海聯動發展論壇作為深化交流、謀求合作的平臺,承載著沿海沿江城市開放發展、攜手共贏的美好心願。
自此,一個協同推動江海聯動發展、放大用好江海聯運優勢的新「朋友圈」,在江海交匯的南通建成了。
01
江海交匯發展熱土
在走近這個「朋友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問題:為何要推動江海聯動發展?
研讀專家對全球流域性河口港城發展規律的分析,「瞭望君」對幾點結論印象深刻:世界主要的生產力布局基本臨海或近海,尤其流域型河口的沿海地區和城市群沿海地區更是代表;港產城發展互為推進、相輔相成;擁抱海洋是港口發展一般規律。比如,美國東北部大西洋城市群就集聚紐約港、費城港、巴爾的摩港、波士頓港等港口。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隨著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面推進,區域沿海內河港口聯動,形成分工協作、高效銜接的江海聯運體系,江海聯動開發的時機早已成熟。
再看江蘇。推動江海聯動融合發展,也是事關全省發展全局。今年10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就「十四五」時期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在連雲港、鹽城調研時,明確提出要把沿海發展放到全省江海河湖整體布局中來謀劃,實現江海聯動、河海聯通、陸海呼應,促進要素在更大範圍流動配置。
接下來的問題,為什麼是南通出面建這個「朋友圈」?原因有好幾層。
今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通,在五山濱江眺望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時發出感慨:「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從此南通就好通了。」
「好通」的背後,正與江海緊緊勾連。
從鑑真東渡到文天祥出海,從宋代轉運海鹽到現代貨櫃運輸,從孫中山擘畫東方大港到通州灣上升為國家戰略,南通向來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門戶。
作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南通處於沿江沿海「T」型生產力布局交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連接帶,具有先天的優良的區位條件。其中,江、海岸線分別有166公裡和206公裡,陸海面積均超8000平方公裡。南通具備國內不可多得的江海河貫通、公鐵水聯運疊加優勢,溯江而上服務長江經濟帶,順江而下連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通過三洋、隴海鐵路還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通江通海通上海」,已成為南通最有含金量的一張「名片」。把眼光放遠一些,到2035年,南通有望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在長江南通段,蘇通、崇啟、滬蘇通3座跨江大橋橫跨大江,通滬、張皋、海太3條過江通道即將開工建設,未來將形成「八龍過江」格局;
隨著北沿江高鐵今年底全線開工,鹽通高鐵試運行並即將通車,南通成為全國高速鐵路網的重要樞紐;
作為上海第三機場,南通新機場「十四五」開工建設,近期規劃2條跑道、4000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通過軌道交通無縫銜接上海虹橋、浦東機場,這裡將成名副其實的「軌道上的機場」。
「南通有基礎、有機遇、有氛圍,也應該承擔起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責任!」論壇上,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軍華對於南通發展給出這樣的定位。
不僅如此,「好通」更得益於不俗的發展實力和機遇。
南通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百年前,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張謇開風氣之先,興辦實業,使南通成為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通時,稱讚張謇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
南通還是全國聞名的紡織之鄉、建築之鄉、教育之鄉、體育之鄉、長壽之鄉,一直以實體經濟見長,擁有船舶海工、高端紡織、新材料等6大千億級產業板塊,規上工業企業5100多家,100萬個市場主體遍布製造業全部門類。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交匯疊加,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重大戰略工程正加快推進,處在發展「風口」上的南通,被江蘇省委賦予打造發展新增長極的使命,加快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加速崛起。
今年前三季度,南通新籤約和開工2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34個,其中百億級項目28個。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4%,增幅江蘇全省第一,全年有望進入「萬億俱樂部」。作為長三角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南通已經迎來各方矚目的「高光時刻」。
這次論壇上,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上海將全力支持南通建設上海「北大門」,全力推動滬通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通產業協同創新發展、長江口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同打造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樣板。
無錫市副市長張明康說,無錫將與南通一道,合力推動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落細落地落實,真正從隔江相望走向跨江相融。
02
打出江海聯動「王炸牌」
事實上,在江海聯動發展這門「課程」中,南通已經做了許多「功課」,並且拿到十分亮眼的成績。
根據論壇上發布的《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長三角地區沿海內河港口聯動,已形成分工協作、高效銜接的江海聯運新發展格局。上海與寧波舟山、蘇州、南京、南通等港口,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形成了緊密的業務聯繫與健康的競合關係。
其中,南通聯運水平位居中上,發展潛力指數位居第一,有望成為長江經濟帶江海聯運新樞紐。
拿到這個「第一」,南通憑藉很強的實力擔當——
這裡正在建設高能級國家戰略平臺。由國家發改委批覆設立、我國唯一以江海聯動開發為特色的國家戰略平臺——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坐落南通。
今年,南通以通州灣示範區為核心,把沿海通州灣、洋口、呂四、海門4個作業區整合為大通州灣港區,陸域規劃面積約210平方公裡,港區約100平方公裡,可建設2萬-30萬噸級泊位超過300個。通州灣核心區和黃金海岸也正在規劃設計中。到2035年,一個50萬人口規模的現代化美麗宜居海濱城市,將會出現在黃海之濱。
這裡正在構建高效率江海聯運樞紐。2018年6月開港的沿江通海港區,是海輪進入長江後北岸的第一個港區。今年前三季度,這裡實現貨櫃吞吐量103萬標箱、增長25.5%。沿海新出海口呂四起步港區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開港運營。
南通正在推進連通江海港區的專用疏港鐵路、內河航道等集疏運工程,實現「鐵路連港區、內河到碼頭、港口通大洋」。建成後,這裡只需江海一次轉運,即可進入國際物流體系,或者直達長江中上遊,可有效減少貨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長三角地區製造業競爭力賦能。
具體有多強大,直接看數據——至2025年建成20萬噸級航道,貨櫃吞吐量5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1億噸;至2035年建成30萬噸級航道,貨櫃吞吐量15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3.5億噸。
這裡正在打造高端化臨港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綠色新材料、臨港高端裝備製造、綠色新能源、現代物流和海漁風情旅遊5大特色產業集群。
具體看:加快打造液化天然氣接運國家級樞紐節點,「十四五」年接卸能力將達4000萬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服務長三角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加快培育石化新材料產業,桐昆、華峰等一批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
加速發展金屬新材料產業,江蘇長江大保護示範項目、總投資超千億元的中天精品鋼項目明年點火投產。
加快構建「大糧油」產業,新加坡益海嘉裡公司投資的百億級糧油項目已落戶呂四港區,打造長三角乃至全國優質安全的糧油食品供應鏈。
風電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佔到全國1/4,今年前三季度產值增長超過60%。
「王炸」組合效應已經可以想見。到2035年,南通沿海將建成萬億級綠色高端臨港產業基地,相當於經濟規模上再建一個南通。
03
各展所長編隊出航
江海聯動,事關整個長江經濟帶發展,而不僅僅是南通一座城的大事。
讓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聯動發展、相向而行,形成強大的整體發展合力,也成為論壇參與各方的普遍共識。
也因此,徐惠民在論壇上發出「江海之約」——
南通將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切實增強共同體意識,貢獻優勢長板,深化分工協作,與兄弟城市、各方精英共享時代機遇、共促江海聯動,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攜手構建港口物流合作的最強聯盟,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的最佳組合,成為城市互動交流的最好夥伴,打造長江上中下遊協同聯動發展的示範樣板。
這個新的「朋友圈」該怎麼合作?與會專家學者支了不少高招。
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說,發展是聯動的出發點落腳點,發達地區要有姿態,中等發達地區要調整心態。聯動發展要提高站位講顧全大局,也要準確定位講互利共贏;要算好項目合作細帳,也要算好融合發展大帳;要打通設施連通斷頭路,也要打通要素流動腸梗阻;要破除行政壁壘,也要心路相通、感情融合;要注重規劃統籌,也要注重政策協同、一體化制度創新。
不過,相向而行既要聯手、聯合、聯動,也要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差異發展,形成更強的整體效應。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表示,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在產業的差異和特色化發展。長三角各地間經濟聯繫緊密,形成了上海為龍頭、蘇浙皖各揚所長的產業發展格局,但重複布局、競爭多於協作的情況仍然存在。要加強產業協同,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提升長三角整體競爭力。
張林也建議,企業是聯動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政府是聯動發展的支撐和關鍵。政府既要主動拆籬笆,也要積極搭平臺,對「生產要素按照市場邏輯自由流動,才能高效配置」真正理解,真正支持。
面向江海,迎潮揚帆。期待這個超級「朋友圈」各揚所長、編隊出航,從滾滾長江駛向廣闊的海洋,書寫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全新篇章。
撰稿 新華日報記者 胡蘭蘭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