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銘》
相信談到寺廟,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少林寺。但是在北京還有一座寺廟,它的知名度不如少林寺。但是它在北京所有的寺廟裡的地位卻十分重要,常年都有武警官兵在站崗守衛。一座簡簡單單的寺廟為什麼會值得武警官兵們全副武裝的24小時的站崗守衛呢?這就要談到這座寺廟的歷史和地理位置。
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的潭柘山麓,寺廟坐南朝北。潭柘寺的佔地面積121公頃,包括寺廟主體建築和周圍的森林。佔地面積較廣,廣大的森林和林地是潭柘寺佔地面積廣的主要原因。也正是由於茂密的森林和林場,潭柘寺的空氣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北京顯得格外的清新自然。潭柘寺在北京屬於知名寺廟,香火旺盛。許多外國來訪的外賓都會慕名前來潭柘寺進行參觀,為了保證外賓的安全潭柘寺全天都有武警官兵站崗。
潭柘寺的建寺時間較早,歷史悠久。相傳潭柘寺的創建與一條黑龍相關。當時的潭柘寺還是一潭池水喚為——黑龍潭,因為潭水裡住著一條黑龍而得名。高僧華嚴法師常常在潭邊誦經講解佛法。黑龍也常來聽華嚴法師講法,漸漸的黑龍感悟到了佛法的真諦受到點化。被度化的黑龍帶著它棲身的潭水離開了黑龍潭,黑龍和潭水離開後黑龍潭就剩下了一片空地,華嚴法師就利用黑龍留下的空地建立了潭柘寺。
附近的居民都聽說了黑龍被度化的故事,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居民都認為黑龍寺出現過黑龍,許願就會非常靈驗。潭柘寺的香火也就慢慢的興旺了起來。到了唐代會昌年間,唐武宗崇尚道教,在身邊眾多的道士的慫恿下,唐武宗下令廢除全國範圍的佛教,滅佛興道。潭柘寺遭到重創,因此荒廢。人民的生活終究是需要信仰來支撐,潭柘寺在五代十國時期慢慢地恢復到以往的興盛。
從實禪師在看到滿目荒涼的潭柘寺時,痛心萬分。他來到潭柘寺進行重新修繕,並開設講壇進行佛法講解。慢慢的潭柘寺走出了以往的荒涼,香火又重新興旺了起來。時間前進到元代,元世祖忽必烈是位有野心且善於徵戰的帝王。他在位時四處徵戰將中國的版圖擴大至歐洲。戰爭必然會導致許多的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
無情的戰爭帶走了許多軍人的生命,那些外出徵戰的軍人也是各自家庭的頂梁柱,對於那些家庭來說無疑也是沉重的打擊。佛教講究慈悲為懷,所以這樣的徵戰行為便是極大的罪過。於是忽必烈的女兒妙言公主為了替父親贖罪自願到潭柘寺出家。她每日都會在觀音殿進行誦經禮佛。日復一日的觀音殿的方磚地面,竟然讓她磨出了兩個明顯的腳窩。現在妙言公主的"拜磚"也依舊供奉在潭柘寺內,成為一件珍貴的文物。
除了妙言公主的"拜磚",潭柘寺還先後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包括佛教的聖物舍利子,康熙皇帝的親筆題字和賞賜的四條鍍金劍光紋帶。以及乾隆皇帝賞賜的各種珠寶,各種金銀,乾隆皇帝還在潭柘寺的各處都留下了墨跡。這些都是珍貴可供後世研究的歷史資源,為了保護好這些文物資源不受破壞,武警官兵全天候的站崗執勤對這些珍貴的文物進行保護。
清朝的康熙帝和乾隆帝都曾經去到潭柘寺進行祭拜,並動用國庫的銀兩對潭柘寺進行修繕。一直深居皇宮的雍正帝也曾經去到潭柘寺禮佛。可見在清朝潭柘寺的受重視程度到達頂峰。最高統治者都親自祭拜後,潭柘寺的香火變得更加旺盛。民國時期,蔣介石到北京後也曾專程抽出時間到潭柘寺祭拜。新中國成立後,多位開國元勳先後到潭柘寺進行祭拜。也正是由於潭柘寺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歷史積澱。現在潭柘寺一直會接待許多的外來的賓客,這也是它雖然名氣不如中外聞名的少林寺但是一直受到嚴密保護的原因。
結語
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實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尤其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更好的地理位置往往會獲得更多的關注。
參考資料
《陋室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