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單方面企業制裁越發表現得明顯,遏制中國高端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米國的對外主要策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它科技大國世界強國的地位不動搖。於是乎,作為民營企業榜首,中國科技巨頭的華為成為了首要針對對象。
從B2B、B2C、B2G等華為涉及的行業業務進行全面影響,具體表現為:第一,對外宣傳華為5G通信設備存在「竊聽後門」,遊說各國及其電信運營商拒絕華為參與當地5G網絡建設布局,不採購華為5G基站設備。華為CEO餘承東透露去年不制裁的話,出貨量預計是 3-3.5 億臺,制裁後只做了 2.4 億臺,少了 6000-7000 萬,市場份額降到了第二(原本是全球第一)。
第二,禁止華為使用谷歌移動服務(GMS),致使華為手機海外業務受到重創,出貨量大幅降低,根據Canalys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華為海外手機銷量同比下降27%。目前華為仍能保持穩定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市場國人的大幅支持,彌補了部分海外損失的市場份額。
餘承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今華為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自己的晶片不能生產,別人晶片也不能賣給我們,不過仍能堅持一段時間。現在帶來的影響主要是,新手機沒法發布,安卓生態很多沒法用。在大家比較關注的手機系統——鴻蒙系統方面,餘承東表示已經投入上億元,一直在改善,現在雖然可以達到安卓 70-80% 多的水平,但是幾乎每天都在優化改善。
小埋此前也分析過,鴻蒙系統面對安卓和ios最大的敵人,不是市場佔有率和品牌效應,而是它自身的軟體生態,如果達不到基本滿足用戶功能和軟體的需求,就算製造出100個鴻蒙系統,也是紙上談兵。安卓和ios可以發展到至今,一方面源於系統本身在不斷更新適應時代發展新需求,另外有一方面,就是它們都擁有完善的軟體生態,據兩年前的不完全統計App Store的ios軟體和安卓軟體都已達到百萬量級。
最後餘承東表示:「華為的意義,不僅是自己,最主要是帶動一批中國企業從低端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轉型」。一個龍頭企業的責任,似乎就在這句話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如今的局面,也讓中國科技企業感受到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雖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但是一味的依賴進口卻是難以長期發展壯大的,最後還是得靠「自身」。
不得不說,米國真的做的比較過分,就像某發言人說的那樣,你們可以禁華為,我們同樣可以禁iPhone。雖然蘋果公司的產品沒有錯,都很優秀,但是同樣中國這麼多科技企業被限制,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沒有大「家」,何來小家,這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