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然科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最高榮譽,諾貝爾獎自誕生開始,就備受世人矚目。正因為諾貝爾獎的重要性,其獲獎標準也極為嚴苛,所以在百年諾獎史上,大多數諾獎獲得者都來自歐美發達國家,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很少能夠得到青睞,我國更是在新世紀才有所收穫。2012年,我國作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自然科學領域,直到2015年,才由屠呦呦獲得該獎,振奮了無數國人。
比起我國諾獎之路的坎坷,我們的鄰國印度卻是在這方面開了個好頭,領先了我們很多年。早在107年前的1913年,印度詩人泰戈爾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印度人的驕傲。然而,此後一百年間,印度的諾獎獲得者數量,其實比起我國沒有多多少,這著實有點難以置信。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這是印度著名詩人,也是世界文學巨匠泰戈爾眾多名句中的一句。他出生在印度一個富裕的家庭,13歲時就顯示了自己在詩歌上的才華,在他漫長的生命中,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一生共出版50本詩集,產量非常豐富。
泰戈爾之後,印度經過17年的等待,迎來了他們的第二位諾獎得主,這次又有突破,是在公認含金量極高的物理學領域,獲得者是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作為印度科學領域具有奠基性貢獻的人物,拉曼的人生簡直就如開掛一般。他16歲獲得學士學位,19歲獲得碩士學位,並且都是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30年,拉曼因為在光散射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印度人的驕傲,也是亞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第一人。要知道,拉曼的成就是在當時還很落後的印度本土取得的,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1979年,出生於奧斯曼帝國,後來成為印度人的特蕾莎修女,因為在印度所做的慈善事業,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成為印度第三個諾獎得主。除了特蕾莎修女,還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就是印度人權活動家,在反對僱傭童工上面作出很多努力的凱拉什·薩蒂亞爾蒂。2014年,他和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分享了這一獎項。
除了以上四位,就在1998年,印度還有一位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主要研究領域是福利經濟學。他出生於現在孟加拉國的聖蒂尼克坦,後來加入了印度國籍,值得一提的是,阿瑪蒂亞.森的外祖父和泰戈爾是好友,他的名字就是泰戈爾為他取得。
和我們的情況一樣,有不少印度裔科學家,其實也獲得過諾貝爾獎,比如因為破解遺傳密碼,在196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美籍印度裔生物學家哈爾·葛賓·科拉納,還有拉曼的侄子,1983年,因在星體結構和進化方面的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不過,起點不錯的印度,百年間本土出現的諾獎得主,卻只有上面的5位,只比我國多3位。當然了,任何為了科學事業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的努力,都值得敬佩,作為和我們一樣,都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能有這樣的成績,也確實非常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