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體正常的體溫是37℃,有些動物體溫可能更高,比如蝙蝠40℃。
水結冰是在0℃為一個臨界點,平時我們喝的熱水大概是40到60攝氏度而已,我們在標準大氣壓下燒的開水也只有100℃。
鐵是我們很常見的一種金屬,鐵在500℃出現暗紅色的光,1000℃變成了白色的光,1500℃左右就開始融化了,當達到3000℃汽化。
太陽表面的溫度達到了6000℃,原子在這個溫度下基本都被電離了,在這個溫度下已經不存在什麼化學結構了,中性的原子已經是不存在的。
如果溫度達到1.4億億億億℃,那麼整個宇宙將重新改頭換面了,因為達到這個溫度是是宇宙誕生是的溫度,這個溫度被稱為普朗克溫度。
如果這個溫度再次出現的時候,就代表了現在的宇宙已經不存在,出現的已經是另外一個全新的宇宙。
溫度就是反應粒子平均動能所產生的的物理量的體現,溫度的升高隨著粒子的平均運動越高,熱量也隨之升高,這樣我們摸到的表面也就燙了。
1.4億億億億℃這個溫度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沒有再出現的一個數值了,這個數值也是科學家通過研究推斷出來的。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覺得這個溫度已經是達到了一個極限呢?
溫度的的體現就是粒子在運動的快慢,當粒子運動達到一個巔峰值,此時的溫度已經是一個極限了,質子碰撞原子核產生的溫度高達10萬億℃。
在這麼高的溫度下,物質已經是不存在形態了,而是我們俗稱的「夸克湯」形式體現出來。
很多國家對於人工製造的溫度都想辦法突破,10萬億℃。只是一個暫時的,現在很多國家也對大型的對撞機進行升級更新,我們中國也正常建造更加先進的對撞機
上面說過了溫度就等同粒子的運動,而真空光速每秒三十萬公裡已經是一個最快的一個速度。
速度越快,質量就越大,除了光子,其他的粒子運動速度都是無法達到一個光速。
根據人類目前的科學只能看到半徑460億光年的宇宙,可能這個距離只是我們看到整個宇宙的冰山一角而已,這就表明了宇宙可能是無限大的。
雖然現在我們只能所知道的溫度是宇宙爆炸的1.4億億億億℃,但這個不能代表是一個極限
隨著我們的科學水平的提高,有可能我們會發現另外一個更加科學的定律或者發現其他的宇宙,最高的溫度可能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