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雲閱讀
五位文壇大師讓你愛上閱讀
品讀名人傳記,能夠讓我們了解人生經歷,培養健康人格,增強抗挫勇氣。
經典是前人給我們的言教,傳記給我們留下的是身教,讀經典作家的傳記就是給我們言傳身教。
由當代青年作家袁子茵女士和陳昊先生共同編著的「大人物系列」,以其較強的真實性讓青年人認識真實的社會,以其強大的榜樣力量定位人生坐標,讓青年人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把握人生。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共寫了38部戲劇(含與人合作1部)、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莎士比亞在總結先人經驗的基礎上,把英國的戲劇水平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戲劇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民間傳說和古老戲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了新興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思想和人性論觀點。他的歷史劇、喜劇、悲喜劇,特別是他的悲劇創作,具有悲喜交融、詩意曼妙和想像純淨的人生境遇,充滿了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莎士比亞是近代歐洲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最傑出的人文主義文學的代表。
400多年以來,世界各國學者紛紛研究莎士比亞的作品。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戲劇在全世界演出,他的詩句被廣泛引用流傳至今。以莎士比亞詩句為書名的文學作品,在英、美兩國就有100多種,例如毛姆的《尋歡作樂》,赫胥黎的《短暫的燭光》,福克納的《喧譁和騷動》,陶樂賽·派克的《沒有一口井深》等小說題目;還有以他的名字為書名的規模宏大作品集和工具書,如《莎士比亞集注》《莎士比亞大辭典》《莎士比亞劇本內容提要》《莎士比亞劇作人名地名讀音辭典》。
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壇上具有非凡的影響和無可替代的地位。法國19世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和小說家雨果曾用抒情詩的語言這樣盛讚莎士比亞的作品:「莎士比亞豐富、有力、繁茂,是豐滿的乳房、泡沫滿溢的酒杯、盛滿了的酒桶、充沛的汁液、洶湧的巖漿、成簇的萌芽、普賜生命的甘露,他的一切都以千計、以百萬計,毫不吞吞吐吐,毫不牽強湊合,毫不吝嗇,像創造主那樣坦然自若而又揮霍無度。……莎士比亞是播種『眩暈』的人。他的每一個字都有形象;每一個字都有對照;每一個字都有白晝和黑夜。」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英國偉大的詩人約翰·彌爾頓這樣讚頌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是最美妙的幻想之子。」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戲劇家本·瓊森說過這樣的話來評價他:「得意吧,我的不列顛,它拿得出一個人,這個人可以折服歐羅巴全部的戲文。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讚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莎士比亞在歐洲文學史上佔有的特殊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莎士比亞的作品被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從17世紀起,莎士比亞戲劇就傳入了德、法、意、俄等國家,然後相繼傳入美國及其他國家。各種文學的譯本,不同派別的莎學理論,以莎劇為依據的音樂、美術、舞劇、 歌劇、電影等作品相繼出版和演出,數量之多堪稱壯觀。在19世紀中葉,到中國的傳教士介紹過莎士比亞。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思想家嚴復在1894年和1897年、梁啓超在1902年、魯迅在1907年都在譯註中提到莎士比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已有30種莎士比亞戲劇被翻譯成中文。197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是我國翻譯出版的第一部外國作家全集。
莎士比亞創造了戲劇的傳奇,成為世界文壇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