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魏寧 通訊員 王媛
暫停收取企業部分行政事業性的收費、對國有企業經營性房租減免2個月、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2月9日,泉山區出臺惠企28條政策。
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泉山區出臺「真金白銀」的惠企政策,支持受疫情影響的困難中小企業共克時艱、共渡難關,最大限度減輕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28條政策涵蓋6個方面
記者注意到,此次泉山區制定的28條政策包括稅費減免、房租減免、加大補貼、資金支持、用工扶持和精準服務六個方面。
在減免稅費方面包括免徵防控物資進口相關稅收,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根據上級文件要求,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符合免稅條件的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對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關稅。上述免稅進口物資,已徵收的應免稅款予以退還。
防控物資生產企業稅收扶持方面,對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設備允許稅前一次性扣除,全額退還2020年1月1日後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在稅前列支抵扣方面,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額所得稅時扣除。在減免房、土兩稅方面,因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發生重大損失,符合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性減免條件的,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
在延期繳納稅款方面,政策明確,對因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的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對確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在暫停收取企業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方面,對企業收取的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暫停2個月。
條條政策體現「真金白銀」
疫情防控給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不小影響。在28條政策中,一條條政策都是「乾貨」。
在減免企業房租方面,政策提出對承租區屬國有企業經營性用房的中小企業,免收2個月租金。鼓勵和引導其他經營用房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1至2個月房租,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針對泉山轄區內政府運營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對在孵科技型企業及團隊減免2個月房租。
針對企業存在的困難,政策提出了加大補貼的優惠措施。該區提出,企業為防疫應急物資新產品進行研發,成功後經省市相關部門批准,按照不高於研發投資額50%給予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於因疫情工作需要擴大產能或實施技術改造的企業,對其新增設備投資部分,給予15%的財政補貼,每家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對於從事服裝生產等關聯行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臨時轉產防護用品的企業,對其車間升級改造及新增設備投資部分,給予20%的財政補貼。企業開展培訓或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制培訓的,可先行撥付不高於50%的培訓補貼資金等。
除了補貼力度的加大,泉山區還在資金支持方面提出了許多「硬核」措施。
該區提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住宿等重點行業,積極協調各銀行金融機構減免2個月逾期貸款罰息;針對企業受損不同情況,由財政給予2個月一定比例的銀行貸款貼息支持。按照市文件要求,協調各大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新增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比2019年下降0.5個百分點等。
此外,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淮海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等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將對其擔保費率降至1%及以下,且取消反擔保要求。協調各金融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大、有發展前景但暫遇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確保2020年中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同時,該區還將利用區國投公司、徐州軟體園投資公司、泉山經濟開發區投資公司等國有平臺優勢,通過採取直投、「股轉債」等方式,加大對防疫生產企業投融資力度。充分發揮區「資金池」作用,對企業出口退稅、上級扶持資金等優先提前兌付等。
28條政策提升服務精準性
針對企業遇到的難題,泉山區在政策制定中力求精準服務。
該區提出,允許企業綜合調劑使用年度內的休息日。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待崗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不得剋扣員工工資和隨意裁員。參保企業通過採取措施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可給予企業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50%的穩崗返還。因受疫情影響,對社會保險參保企業未能按時辦理參保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業務的,允許其在疫情結束後補辦等。
在外貿企業服務方面,政策提出,因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無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國際貿易合同的,協助企業向貿促會申請辦理與不可抗力相關的事實性證明,幫助企業減少損失;對已報名付費參加境外展會,因疫情影響不能參展的,貿促計劃內以及貿促計劃外經上級商務部門認可的,仍按原標準予以補貼等。
政策明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疫情防控相關貨物、工程和服務的,可不執行政府採購法規定的方式和程序,採購進口物資無需審批。對於重點項目,實施實名預約服務,開通綠色通道,安排全程專人辦理。根據企業和醫療衛生相關機構實際需求,在應對疫情的公共預防、檢驗檢測、藥物研發等領域,應急啟動區級科技計劃項目綠色立項機制。
在法律援助方面,該區提出,因疫情原因,導致出口企業與國外商家發生合同糾紛而開展法律訴訟的,對產生的律師費、翻譯費等,視情況給予一定額度補助。對因疫情發生的合同糾紛,司法機關提供法律援助。同時積極對接防疫產品生產企業,為復工復產企業籌措口罩、消殺用品等防控物資;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原材料短缺等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