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2021-01-14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

2020年11月7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活動在浙江杭州舉辦。

11月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1+1》播出專題節目《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今年,「一個人的樂隊」五位完全不懂音樂的移植受者站在了舞臺上,為澳大利亞捐獻者菲利普圓夢,去年「一個人的球隊」站在全明星籃球賽場上,為葉沙圓夢。如今,「一個人的球隊」和「一個人的樂隊」的成員們都登記成為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生命接力,愛在延續。十年來,從開始的零,到越來越多的人被這樣的故事激勵和影響著,愛在提速。

在與主持人白巖松視頻連線中,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講到十年來,不僅僅是數量上的變化,更完成了很多轉折,首先器官捐獻與移植不斷向法制化管理軌道邁進,其次建立並不斷完善器官移植五大體系,包括以紅十字會為第三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器官捐獻體系,同時實現了器官來源的根本轉折,器官都來源於公民逝世後的自願無償捐獻。

郭燕紅介紹,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交通運輸管理局、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綠色通道建立後,2016年全國器官共享率12.4%,2019年全國的器官共享率提高到了20.2%,提高了7.8個百分點,器官轉運時間也降低了1-1.5個小時。達到了快速通關、優先承運的目標。

11月7日下午,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杭州舉行。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平在回答關於如何推進器官捐獻事業相關問題時講到,器官捐獻目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這一事業需要各個相關部門協同推進。

目前,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居於亞洲首位,世界第二,但基於人口基數大,中國的捐獻率還處於較低水平。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談到還需要進一步轉變人們的社會觀念,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進一步理解認識器官捐獻的意義。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謹為生命,傳遞美意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誠摯邀請您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方式如下:

微信登記:

關注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點擊「志願登記」進行登記。

網站登記:

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官方網站(www.codac.org.cn)進行登記。

現場登記:

前往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或登記站書面登記。

相關焦點

  • 吉林伊通: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圓滿成功
    中國公益在線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訊:2021年1月9日,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伊通滿族自治縣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馬良召號發起的人體器官集體捐獻志願者籤約儀式在天馨宴會廳二層杜鵑廳舉行。
  • 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進高校宣傳活動走進昭通學院
    雲南網訊(記者 陳雲芬)有一種大愛,播灑希望,讓深陷絕望的人們看到曙光;有一種善舉,迎向新生,化素昧平生為血脈相連。這種善行義舉,讓生命衝破了生與死的藩籬;這種人間大愛,讓瀕臨絕望之人看到希望之光。12月5日晚,我省人體器官捐獻進高校宣傳活動在昭通舉行。
  • 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
    2020年11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杭州舉行。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平首先通報了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工作情況,隨後與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副主任侯峰忠、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代表曹燕芳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發布會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組織宣傳部部長邵鋒主持。來自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中國紅十字報等二十餘家媒體參加了發布會。
  • 人體器官捐獻了解一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培訓班在肇慶市順利...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12月8日上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我局聯合主辦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班(肇慶站)在我市順利舉辦。活動開班儀式上,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陳偉雄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方面的技術先進,能夠保證肇慶市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院醫護工作人員要遵紀守法,依法依規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不得向省劃定區域外的OPO轉介潛在捐獻者的相關信息。
  • 尋找林芳雯青春足跡 人體器官捐獻宣傳走進彝鄉
    12月11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雲南省紅十字會聯合在楚雄州永仁縣城及維的鄉舉辦以「尋找林芳雯青春足跡·器官捐獻宣傳進彝鄉」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系列宣傳活動,來自省、州、縣、鄉、村的1000餘名幹部職工、學生、村民參加活動。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啟動—首場活動在成都清源社區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在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之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近日發起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首場活動在四川成都清源社區順利舉辦。
  •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
    雲南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2020年志願登記數佔7年總數的57.25%1月5日,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2014年至2020年7年間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經參調查|生命接力 「移」路同行——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調查
    新華社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張超文 周寧 祁蓉 黃可欣)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器官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2015年1月1日,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唯一合法途徑。
  • 鵲華秋色——致敬抗疫英雄,器官捐獻公益跑在濟南舉行
    器官捐獻,對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來說,是重生的希望;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來說,是寄託哀思,是生命的延續;對社會來說,展現的是人間大愛和人性光輝。10月31日, 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山東省紅十字會、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水滴公益等單位主辦的 「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暨馬拉松比賽」在濟南開展。
  • 海寧60歲護工籤約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捐獻器官、遺體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日前,在海寧市中心醫院當了10年護工的楊昌明,做了一件讓人敬佩的事,籤約成為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楊昌明今年60歲,老家在湖北恩施,他在市中心醫院當護工10多年了。醫院裡,大家都親切地喊他「老楊」。在醫生護士眼裡,老楊是個熱心腸的人。他當護工的收入並不高,每月只有4000元左右,但老楊一直熱心公益。
  • 福建省紅十字會「五抓五促」 規範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2014年以來,全省人體器官捐獻報名登記人數達38711人,特別是2020年1—10月新增18399人,克服了疫情影響,報名登記數已超過上年度15%。2011年以來成功實現人體器官捐獻327例,其中今年以來已實現84例,是上年度的2.5倍;共捐獻大器官985個,眼角膜213片,讓1200餘名器官衰竭患者等重獲新生,紅十字「生命接力」工程品牌逐步形成。
  • 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
    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透露,我國已啟動器官捐獻移植的兩年專項整頓計劃,爭取在2021年上半年出臺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將進一步明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中的各部門職能,爭取在202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人
    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但人們的觀念在不斷變化。
  • 讓生命延續 2020年雲南超25000人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記者從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獲悉,2020年雲南省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快速增長,僅2020年就有25556人志願登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佔過去7年(2014年至2020年)志願登記總人數(44638人)的57.25%。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回憶起籤下捐獻同意書的那一刻,妮妮的母親淚如雨下,「我看著紅十字紀念園上的名字,那麼多人獻出了大愛。我以後也會和女兒一樣,變成上面的一個名字。」 她突然想起來,年輕時提及生死,丘遠軍曾對梁曉寧說:「若真的那天,就把能捐獻的器官捐了,剩下的燒成灰,撒進海裡,或者埋在樹下。」
  • 上海醫生一年乘坐東航航班親歷人體捐獻器官運輸60餘次
    2021年1月6日,東航收到一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醫生朱建軍的感謝信。朱建軍醫生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生命接力·救在身邊」 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在吉林長春開展
    2020年11月5日,為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參與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推動紅十字志願服務工作,吉林省紅十字會聯合軌道交通集團運營事業總部客運二中心在長春市地鐵2號線、3號線,開展「生命接力·救在身邊」人體器官捐獻宣傳主題活動,30餘名紅十字志願者積極參與其中
  • 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讀本君從麗江市紅十字會得知,今年10月,小和自願捐獻出自己的1枚肝臟和2枚腎臟,挽救了4名生命垂危的患者,也因此成為麗江市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 近年來,在麗江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雲南省紅十字會的關心支持下,麗江市紅十字會按照法定職責,圍繞主責主業,積極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通過強化宣傳教育,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服務措施,逐步建立了高效、有序的工作體系。
  •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
    集體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22名志願者用這種方式迎接新年每日甘肅網1月4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22個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職業,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做了一件相同的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2020年12月31日下午,22名志願者相約來到省紅十字會,填寫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成為了光榮的人體器官捐獻登記志願者。志願者張建欣看到自己的電子登記卡後,激動地說:「今年我們經歷了新冠疫情,讓我深刻體會到只有醫學的進步才能更好地保護生命和健康。每個人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願在生命最後一刻將生命延續,讓更多的人有機會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