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的孩子為何多「學霸」?做到這2點,你也可以培養出學霸

2020-12-24 贏在高中

根據一項調查,10年以來,各省高考狀元的家庭出身,來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學霸最多,而如果你再仔細區分,發現這些學霸的家庭,雖然同樣出自教師家庭,但是也是有不同的。

1、父母一方為教師,一般以母親為教師的居多,即便是公務員家庭,也往往是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老師。

2、老師以小學老師居多,高中老師的較少。如果是高中老師的孩子,父母往往並不在重點高中任教,而是在普通高中任教。而且不少老師在業務能力上並不突出,但是卻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非常優秀,而優秀優秀的老師,培養孩子卻非常失敗。

雖然這都不是絕對的,但是這裡卻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在裡面,學習靠天賦,但是並不只有天賦,對於多數人而言,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學霸是可以培養的。

這些教師家庭,為什麼更容易出學霸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母懂教育,有時間陪伴孩子,能夠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和讀書的環境,孩子從小成績優秀,所以學習的興趣也大大增加,學習內驅力增強,自然也就更容易成才。

我認為小學階段,是培養學霸的關鍵階段,因為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學習的內容越來越深,父母就會逐漸退出,由「扶著」孩子走路,到「領著」孩子走路,再到「跟著」孩子走路,這是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

那麼,小學階段,什麼樣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學霸呢?

第一,父母或者其他長輩中,至少有一人能夠有時間輔導孩子小學六年的作業!

我和小學數學老師聊天,她告訴我,她教過幾個高中老師的孩子,都特別聰明,但是就是成績不是很好,為什麼?因為孩子習慣太差了,學習也不是很刻苦。據我了解,這幾個孩子的爸爸都是學校裡的「名師」,教學成績優秀,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成績卻不好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高中老師一個是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因為高中老師晚自習需要值班,周末需要值班,一周幾個晚上不在家,影響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另外一個就是高中老師面對的都是「半成品」,尤其是重點高中,孩子都比較自覺的學習,這是人家家長和其他中小學老師培養的結果,而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如果缺少這些培養,孩子是不會自然而然就學好的。

相比高中老師,小學老師更重視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他們也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所以孩子的學習習慣都比較好,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我曾經對重點高中班級家長的職業做過統計,發現這些成績優秀的孩子, 家長中至少有一方是「比較閒」的,比如有個單位,父親都在西北地區幹工程,工資待遇比較好,母親全部都辭職,專門帶孩子,到了高中,這個單位的幾個母親一起去學校旁邊租房子陪讀,這部分家庭的孩子,成績多數都非常優秀。

第二,父母或者其他長輩中,至少一人能懂教育,會教育孩子!

有時間陪孩子,孩子成績也不一定好,因為同樣是陪伴,差距也是很大的,有點陪伴是有效的,有的陪伴是無效的,比如你在旁邊刷手機,有的陪伴是起反作用的,比如辱罵羞辱孩子,所以,家長不僅要有時間陪孩子,更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首先,是要會輔導孩子作業!雖然教育部門不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但是這是針對整體,當你有這個能力輔導孩子作業時,這種「一對一」的輔導,還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輔導不是「越俎代庖」,要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對於不會的問題,要積極引導,最多給孩子講七分,三分留給他思考,不要認為你這個時候都會,總有一天你有不會的時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其次,要學會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沒有孩子從小就對學習有深厚的興趣,即便有也是對某一科有興趣, 而不是所有科目,所以,學習興趣,主要靠後天培養的,這個過程,家長的作用不可替代。當孩子成績非常優秀時,自然也對學習有更多的興趣,而家長外在的肯定和適當、適時、適度的表揚,可以強化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有些老師因為業務能力強或者見到的好學生太多,對自己的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導致孩子叛逆,所以成績並不好,而有些老師,會誇孩子,自己的孩子成績也會很好。如果再想提升,可以從小給孩子講、聽或者看一些名人傳記,引導孩子尊重勞動,學會感恩,樂於奉獻,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有了更高的格局,這樣的孩子,不會被眼前利益所迷惑,不會為一時得失打敗。

這兩個要求,聽起來不高,但是要持續做起來卻很難,對家長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家長會埋怨,如果家長都做了,要老師幹什麼?

你要知道,老師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你不要指望在老師的教育下,所有的孩子都具備了上面這兩點,況且在孩子十幾年的求學生涯中,什麼老師都能遇到,而真正起到主要輔助作用的,是不變的而且水平日益提升的父母,如果你不到,也就不要要求老師去做了,老師做的也是分內的工作, 也就不要期待孩子成為學霸了,孩子也只是個普通孩子而已,你覺著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老師的孩子幾乎都是學霸?靠的不是「吃小灶」,而是這4點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家的孩子更容易變學霸",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成都商報》在2015年的一項調查中發現,50位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四川籍考生中有近三分之一(15位)來自教師家庭。為什麼老師的家庭更容易出現學霸,很多人都以為父母作為老師肯定沒少在私下給孩子開小灶,但事實並非如此,為什麼教師家庭培養成績好的孩子更有優勢呢?
  • 開學孩子坐哪裡最好?資深老師告訴大家:「學霸區」是這樣的
    資深老師告訴大家:「學霸區」是這樣的這是一位從業多年的資深老師在貼吧曬出的圖:學霸區是前排中間位置,跟很多家長的觀念不謀而合。不過這位老師也坦誠,其實不同老師的教學習慣不一樣,對於學霸區的認知也不同,他身邊就有人不認可他的觀念。
  • 這5類孩子,天生就是「學霸」,父母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
    這5類孩子,自帶「學霸」基因,父母要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一、獨立自主當今社會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越來越嚴重了,很多孩子從小就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感覺,導致孩子年紀輕輕就喪失了生活能力。同時專注力強的孩子在學習上也會更加專注認真,就像很多學霸基本上都能保持一節課的專注,而普通學生堅持半節課或者十分鐘,思維就飛出了課堂,不知道去哪裡玩了,雖然一節課只差了20分鐘,但是一個學期、一年慢慢的學霸就會和普通孩子產生質的差距。
  • 為何學校裡風光的「學霸」,步入社會後卻很平庸?老師說出了真相
    從小,學霸都是那個他人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光是學生羨慕他們,家長們也羨慕,老師也喜歡。 近年來,有一個現象備受大家的關注,那就是學霸一般只是在學校的時候比較風光,但是畢業後步入社會,不見得學霸們能有多優秀,甚至變成了路人甲,這是為何呢? 1、從小到大把學習成績看得太重
  • 學霸的「草稿紙」走紅!自律的孩子,連打草稿都是工整的
    我認為,草稿紙這種東西就該是不假思索,亂寫亂畫的地方,比如下圖:我們再來看看網絡上,被老師上傳的學霸的草稿紙。這要不說是草稿紙,我還真以為是試卷呢!太令人賞心悅目了,這草稿紙不只工整,仔細一看還有重點標註!見到這樣的草稿紙,有一位網友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家娃要這樣,吵架我抽自己」。如果你覺得這位家長失去了理智,你八成是沒有孩子,或者是培養出了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 拼音都要重頭學習的媽媽,培養了一個學霸,只因做對了這四點
    家長會上,學霸媽媽說:「我跟孩子爸爸都不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學習方面,我們給不了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一年級的時候,我甚至要重新複習拼音,才能在家裡陪孩子拼讀。孩子成績好,更多的是因為有個輕鬆的家庭氛圍。」培養一個學霸,相信是很多父母的心願。但是很多人認為,培養一個學霸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甚至有人覺得,學霸需要天賦,不是靠培養的。
  • 自律的孩子「多可怕」:學霸不光字好看,連「草稿紙」都是工整的
    有一位網友這樣說到:我要是有個這樣的孩子,我絕對不會打擾他學習,他想買什麼都可以。雖然這句話有些誇張,但是足以表明了家長們的心情。所以,能寫出這樣草稿紙的孩子,一定是一個自律性很強的孩子。而擁有如此強大的自律性和做事認真的態度,他想做什麼事都可以成功。我們要如何才能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
  • 千萬別讓孩子當學霸,學霸的痛苦你不懂,中遊的孩子最幸福
    總有那麼一些天資比較好的孩子,他們可能不用太努力,也能夠獲得非常棒的成績,其實每一個班級都會有一個學霸類的人物,這些學霸學習能力特別強,不用很用功也可以獲得非常棒的成績。很多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學霸,很多孩子也在羨慕同學是學霸,但學霸也有學霸的痛苦,而且很多學霸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未來非常容易出現問題,比如很多北大的學霸,不得不通過心理門診來治療自己的抑鬱症。所以千萬別讓孩子當學霸,學霸的痛苦你不懂。那當學霸到底要面對哪些痛苦呢?
  • 學霸李浩源父母分享親身經驗:3點培養訣竅
    近來,00後女孩18歲保研北大、2019學霸們的神操作等話題頻頻引發網民熱議,紛紛表示:"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正在我們一邊佩服讚嘆時,又一學霸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安徽淮北一中雷孟子昂收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愛丁堡大學等5所世界名校offer,其中一所學校更是提供30萬獎學金。
  • 從學霸到北大清華,父母主抓家庭教育「核心三點」,小學時就開始
    在看過了很多學霸的成長之後,越發讓人覺得,培養孩子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單單只強調一點,往往並不足以得出最關鍵的因素出來。 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困惑,為什麼有的孩子,父母也用同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為何孩子最後卻沒達到父母的期望呢?
  • 一年級「看圖寫話」公開,學霸寫出印刷體,學渣讓老師哭笑不得
    第三張圖沒有前兩張圖畫的具體,需要孩子自己猜想,但是這並沒有難倒我們的一年級小學霸,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編出了一段爺爺和孫子的故事。對於畫中小朋友手舞足蹈的行為,學霸的描述也是十分的可愛,那是小朋友在「踩影子」呢,如此豐富的想像力,果然是學霸啊。
  • 小學生「學霸筆記」火了,網課筆記堪比高中生,自律的孩子非常棒
    學霸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群體,在大眾的認知裡,學霸之所以成績好,完全是因為天生頭腦聰明,學習不費勁。而學渣的存在也是因為天生腦子笨,又愛玩。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確。學霸之所以成功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點從網課就可以看出來了。
  • 學霸跟學渣不是天生的,看過他們的課桌,你就明白了
    在每個班級當中,都有學霸跟學渣。「學霸」是中學生最羨慕的學生群體,「學渣」是中學生最不喜歡的標籤。不少家長認為,自家孩子是學霸還是學渣,全靠教師的照顧跟教導。老師照顧周到,孩子可能成為學霸,老師照顧不到,孩子可能由學霸變為學渣。
  • 如果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質,即使平常很貪玩,未來也可能成為學霸
    班主任夏老師在家長會上好好表揚了小柯一番,小柯可是班裡出了名的貪玩的孩子,一二年級時讓老師傷透了腦筋。 夏老師告訴我們,小學是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們貪玩,若孩子有這樣幾個特質,大多未來會成為「學霸」。
  • 小學班主任:孩子成績差不一定笨,可能是「潛在學霸」,別埋沒了
    本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則,媽媽送孩子去學校的時候,順路去諮詢了老師聽課情況,沒想到老師一番話讓媽媽喜笑顏開。孩子的班主任說,「第一次考試成績決定不了什麼,成績差也不一定笨,只能說成績好的孩子入門快,你家孩子並不笨,只是專注力不夠,上課經常走神,但是腦瓜轉得很快,稍微提點就能聽懂」。
  • 租房20年培養3學霸:孩子12歲之前的陪伴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學霸基因,在孩子12歲前,尤其是小學階段,只要父母給到孩子最好的陪伴,充分地挖掘孩子的潛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家國情懷,那麼,孩子成為學霸、擁有輝煌的人生便不在話下。
  • 德國禁止早教益智課,卻培養出全球各類頂尖學霸!他們是怎麼做的
    德國禁止早教益智課,卻培養出全球各類頂尖學霸!他們是怎麼做的?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佔了全球的50%。即便是到了今天,德國依然能培養出全球各類頂尖學霸,諾貝獎項上,也時常能看到德國人的身影。但有意思的是,德國卻禁止早教益智課。中國的小孩4歲就能做奧數,德國的小孩,10歲了還不能完全掌握乘除法。那德國人是怎麼做到這麼頂尖的呢?
  • 放學後的2小時,你家娃在做什麼?學霸和學渣的差距或許就在此
    很多家長可能對放學後的2小時沒有什麼概念,因為有的孩子家離學校比較遠,孩子從放學到回到家,時間基本上已經接近7點,孩子還要吃飯、洗漱;心疼家長的孩子哪裡還會捨得催促孩子,便想著放任孩子放鬆。對於學霸來說,他們習慣及時總結、及時梳理,所以知識點能夠牢牢地、清晰地記在自己的腦海裡;學渣總是懶於總結,練習做到哪裡便是哪裡,但是練習並不會每一個知識點都囊括到,當下一次出現了沒有做到的知識點,孩子便只能夠一問三不知了。2.
  • 學霸與學渣的差距在英語,孩子初中英語得滿分,媽媽分享3點經驗
    在三大主科當中 ,英語就是學霸的敲門磚 ,英語得不了高分,就很難與學霸比肩。在剛剛結束的初中月考當中,大寶英語獲得了滿分。昨天開家長會時,英語老師讓我講一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習慣。說實在的,上初中後,我們並沒有管過大寶的英語學習。
  • 學霸是如何「煉」成的?哈佛學霸的學習方式,值得大家學習借鑑
    它是一所私立的研究型大學,建設歷史悠久,多年以來培養了眾多知名人士,比如企業家及慈善家比爾蓋茨、籃球運動員林書豪等等。哈佛大學不缺學霸,對於他們來說,學習是件簡單又輕鬆的事,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方法得當,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就接著往下面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