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可以拯救世界嗎?
也許不能,但它卻切切實實地,影響著每一個時代。
5月4日,青年節,晚7點半,一場意義非凡的晚會,拉開帷幕。
這場名為「相信未來」的在線義演,陣容可謂「史上最強」:
白巖松、汪涵、華少,各衛視「臺柱子」齊上陣;王菲、周迅、任賢齊、李克勤等,港澳臺三地50多位一線歌手首次同臺;
流行、搖滾、民謠、說唱等,涵蓋幾乎市面上所有音樂風格;老牌歌手、新生代藝人、天王組合、自由音樂人等,縱貫各個年齡;
微博、網易雲、大麥、蝦米音樂、騰訊音樂,各平臺罕見地一同合作;
……
網友直呼,簡直是「有生之年」系列、「千年等一回」!
而這只是義演的「開胃菜」,接下來,還會有幾十位一線歌手陸續登場,一系列演出依次進行,整個音樂圈的饕餮盛宴,呼之欲出。
早在4月20日,高曉松就開始策劃這場名為「相信未來」的義演。還發布了一份倡議書,呼籲音樂人免費參與,為疫情之後的復工復產加油打氣。
很快,在此號召下,華語樂壇雲集而響應,緊密團結在一起。截至5月2日,已經有130組音樂人和3位主持人確認加入。
要知道,平時這些天王天后的出場費,數以百萬千萬計。而這一次,他們「不要一分錢」,完全義務!
義演不同於商演的地方在於,參演的驅動力,來源於其作為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感。尤其是疫情之後,一場超巨超豪華陣容的義演,將成為音樂界響應時代同心抗疫的生動註腳。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縱觀歷史,每當我們的家國民族遭逢災難,總有那些鮮活的人物、暖心的故事、動人的情節,此起彼伏,前赴後繼。
01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捐飛機
義演,不是新世紀的「特產」。自建國以來,就一度暖心呈現。
上世紀50年代,建國伊始,百廢待興。新生的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安穩的「搖籃」,茁壯成長。
但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1950年,韓戰爆發三個月後,美國組織所謂的7萬「聯合國軍」,仁川登陸,悍然越過「三八線」,並繼續向北推進,距中朝邊界咫尺之遙。
情勢危急,在朝鮮的請求下,我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與朝鮮軍民一道,抗擊侵略。
從1950年到1951年夏天,抗美援朝先後進行5次戰役,十分焦灼。
我國因剛經歷過抗日和解放戰爭,與坐收「二戰」漁利的美國相比,武器裝備水平優劣懸殊。
1951年6月的一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一條來自朝鮮前線的消息:
「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高地遭受百餘架敵機狂轟濫炸,全連戰士壯烈犧牲。」
當時,舉國震驚,全民悲慟。
據戰後統計,當時美國先後投入朝鮮戰場50多萬兵力,1200多架飛機,1000多輛坦克,300多艘艦艇,各種車輛更是無數,地面部隊全部實現機械化,可謂「武裝到了牙齒」。
而我志願軍,幾乎是「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好我差」。我們一個軍的火力,還不如美軍一個團。
連參加過這場戰爭的美最高指揮官李奇微,在戰後都不得不承認「如果中國軍人擁有美國軍隊一半的武器裝備,那麼這場戰爭我們必輸無疑。」
在武器懸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援朝總會」發出號召,呼籲全國各界愛國同胞,不分男女老少,努力增加收入,以此購買飛機大炮等武器,捐獻給志願軍。
前線的消息和號召,牽動每一位中國人。遠在西安的常香玉,那晚一夜未睡,一大早就對丈夫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們武器裝備落後,志願軍在朝鮮打得太艱苦了,咱們捐架飛機,中不中?中咱就幹。」
丈夫陳憲章說:「中,幹吧!」斬釘截鐵,毫不猶豫。
這年,常香玉28歲,已經在西安當地小有名氣,是「香玉劇社」的社長。儘管如此,但她生活並不寬裕。
要知道,一架戰鬥機按當時舊幣需十幾億元,這對於常香玉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當時,有人說她是痴人說夢。可是倔強的常香玉,卻說「我們進行義演,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兩年,不信完不成」。
按當時演出的標價,即使場場爆滿,她也需要不吃不喝,足足唱上200多場。
路途愈艱險,愈考驗信念。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把3個都不到10歲的孩子,全部送進保育院。
她賣掉家裡的卡車和房產,掏出了壓箱底的私房錢,率領「香玉劇社」全員,從西安出發,開始了行程萬裡的全國巡演。
為了趕戲和省錢,全劇社白天不停趕場,晚上打地鋪睡在劇場,吃的都是鹹菜就乾糧。
功夫不負有心人,「香玉劇社」所到之處,皆轟動全城。老百姓聽了她的義舉,紛紛拿著乾糧,背著鋪蓋卷,排好幾天隊買票看戲。
人們覺得支持她,就是在支援前線。
在廣州,聽說是為抗美援朝義演,出租方直接免掉了場租。
當時,時任廣東省主席的葉帥,看了演出,親筆寫下了四個大字—— 「愛國藝人」。這也成為常香玉的另一個別稱。
到1952年2月,「香玉劇社」共演出178場,觀眾達31.23萬人,捐款總計達到15.2億元舊幣,相當於現在的4000多萬元人民幣。
很快,當初的天方夜譚,如今終於如願。飛機購得後,直接送往前線,投入戰鬥。
這件事,震動了中南海。主席語重心長地說:「你這個香玉了不起嘛!我該向你學習。」
1952年,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帶著祖國億萬同胞的關切,赴前線慰問演出。年近八旬的「尚派創始人」尚和玉,表示一定要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戲。
74歲的蕭長華、72歲的馬德成、66歲的郝壽臣等老藝術家,不惜剃掉留了多年的美髯,再次登臺。他們說:「區區幾根鬍鬚算得了什麼,怎麼能跟前線將士流血犧牲相比?若連這一點都捨不得,那還叫什麼人民藝人?」
人民藝人的義演,釋放了巨大的明星效應。當時,姑娘們把自己的嫁妝都捐了出來,有的老人甚至把一生的積蓄都獻了出來,一點兒都沒猶豫。
據資料顯示,到1952年6月,全國人民總計共捐款55650.37萬元(新幣),可購戰鬥機3710架。
那架被命名為「香玉劇社號」的米格-15戰鬥機,現在陳列在航空博物館內。成為那個年代,全國人民、藝術家們團結一致,毀家紓難的縮影和見證。
02六七十年代:水災無情人有情
對於家國的愛,讓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即使人禍天災,也壓不垮、打不倒英雄的中華兒女。
1972年夏天,香港進入汛期,雨量集中。6月16日開始的大暴雨,持續數日,三日總降雨量竟高達652.3毫米,百年未遇。
連日的暴雨,終究釀成了慘禍。
到了6月18日晚上8點左右,半山區寶珊道山體突然滑坡,山腳多棟大廈皆被衝塌,12層高的旭穌大廈,也未能倖免,被夷為平地。
暴雨不止侵襲半山區,同一天中午,九龍觀塘翠屏道也發生山體滑坡,將秀茂坪安置區內的70多間房屋,悉數淹沒。
據不完全統計,這次水災直接釀成150死93傷,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高的水災、山洪暴發及山泥傾瀉意外。除此之外,水災造成的財產損失、重建費用,皆不可勝記。
「六一八」水災發生後,香港各界紛紛發起捐款賑災活動。
6月24日,為響應賑災,TVB發起義演晚會——「無線電視籌款賑災慈善表演大會」。主持人有沈殿霞、許冠文。他有個弟弟,叫許冠傑。
晚會還請來了全港一線藝人參加:
紅極一時的「邵氏七公主」之一的陳寶珠,即便已經息影,仍毅然出席晚會;
粵劇名伶「任白」,這是她們首次也是最後一次在TVB演出。當晚,白雪仙發著高燒,抱恙在身,仍唱得十分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晚會還邀請了一位重磅嘉賓——李小龍。
這一年,李小龍正加緊拍攝《猛龍過江》,檔期滿滿,分身乏術,一天只能睡幾個小時。但當他接到義演邀請時,欣然答應前往。
晚會上,李小龍表演了多個絕技。不僅親自上陣,還讓自己的寶貝兒子李國豪,展示了腿斷木板,可謂「義演父子兵」。
當年,李國豪僅7歲,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公開演出。
這個香港電視史上的首次馬拉松式籌款晚會,涵蓋歌曲、喜劇、武術等形式。連慈善拍賣的項目也非常特別,比如新界的農地,當時十分荒蕪並未開發,但是仍然有人願意出10幾萬拍下。
當晚拍賣中,有位觀眾以微弱優勢沒能拍得,但他還是堅持把準備好的錢,都放進了捐款箱。整場掌聲雷動,此起彼伏。
群星璀璨,全民募捐。整個晚會,破天荒的從晚上8點,進行到第二天早上7點45,近12個小時。最終募集的善款,將近900萬港幣。這也打破了香港自開埠以來,賑災籌款的紀錄。
自此,TVB的籌款節目也成為香港慈善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以後幾乎每年都聯合籌款,比如港人家喻戶曉的《星光熠熠耀保良》、《歡樂滿東華》等節目。先後來過汪明荃、梅豔芳、梁朝偉等,見證了一代代港星的善舉與群眾的熱情。
從螢屏銀幕的巨星,到千門萬戶的百姓,善舉從未停歇。團結一致,同心抗災的故事,永不停更。
03八九十年代:華夏同此涼熱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兩岸「三通」如火如荼。港澳臺和內地的聯繫,變得日益緊密。普天下的中華兒女,心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港澳臺的文藝,也開始在大陸流行。一盤盤鄧麗君、Beyond等港臺歌手的磁帶,手手相傳。
其實,鄧麗君在海峽對面成名已久。不僅因為唱歌,還因為她的善舉。寶島人民稱她為「義演皇后」,凡是慈善有關的活動,她從不缺席。
不僅在寶島,她還曾多次遠赴香港,參加各種慈善義演。像1986年的「白金巨星耀保良」晚會,鄧麗君作為神秘嘉賓,和張國榮、梅豔芳、林子祥、甄妮一同登臺,傾港傾城。
1991年,她又一次專程趕赴香港,參加亞視「愛心獻華東」賑災節目,作為特別慈善表演嘉賓,為「華東水災」募集籌款。
這年的華東水災,波及全國20多個省,被稱為共和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直接呼籲國際社會援助的自然災害。
據當時初步統計,受災最重的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七成,農作物受災面積430多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人民幣;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六成,農作物受災面積30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90億人民幣。
在安徽,200萬無家可歸的災民,於淮河大堤上搭起的臨時帳棚,一眼望不到頭。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大陸的災情,牽動著港澳臺和海內外同胞,他們紛紛向大陸施以援手。
在香港,為了募捐,演藝界聯袂拍攝電影《豪門夜宴》。陣容如其名,導演是徐克,演員聚集了當時幾乎所有一、二線明星,總共200多位。
這些導演、演員,全部義演!
即使「雙周一成」,也只能演配角。這在香港電影史上,絕對是幾十年難得一遇的盛況。
演職人員加班加點,攝製組幾乎沒有休息,僅用了4天就拍攝完成。電影上映時,香江萬人空巷,買票就是捐錢。最終票房2200多萬港元,全部用於賑災。
雖未回歸,但那時的港民,真沒把大陸同胞當外人。
與此同時,來自寶島的組合「小虎隊」,專程參加央視舉辦的《風雨同舟·情暖人間》賑災義演。這也是他們第一次造訪大陸。
這場晚會,籌備只用了八天,在央視史上絕無先例。演出人員多達數百名,近3個小時,演出近30個節目。
李谷一、張明敏、潘美辰、那英、蔡國慶……星光閃耀。已經年近七旬的常香玉,也親赴現場演唱《花木蘭》。
兩岸三地老中青歌手,攜手同心,傾情獻唱。義演的歌聲,響遍神州大地。鼓舞著災區的人民,也號召起了廣大同胞,捐款捐物,共赴國難。
據統計,截至7月23日,香港賑災籌款總額已達到4.7億多港元;臺灣對華東災區的捐贈也超過了300萬美元;澳門的捐贈也超過了2000萬澳門元。
從7月到12月,我國共接受境內外捐款物合23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家正常年份災民生活救濟費的2.3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近四成,來自港澳臺地區和海外華人。
正如張明敏唱的那樣,「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
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義舉。暖心的故事,從不停歇。
1993年4月18日,為了給西部貧困地區籌集善款,一場名為「減災扶貧創明天」的大型義演,在人民大會堂上演。
這是人民大會堂第一次舉行海內外慈善義演活動,800多位演藝明星參演。趙忠祥、倪萍、曾志偉同臺主持,成龍、李連杰、梅豔芳、譚詠麟、四大天王,毛阿敏、那英、毛寧……超巨群星,盛況空前。
當時,主持人倪萍看到郭富城滿頭大汗,就問他「你怎麼想」。郭天王用國語回答說「我覺得中國人幫中國人,非常有意義。」
截至演出第二天,就收到360多萬人民幣和400多萬港幣的捐款。這在華人的演出歷史上,留下了輝煌又溫馨的一筆。
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空前的洪災,再次讓中華民族顯現出空前強大的凝聚力。
這年的長江洪水,是繼1931、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更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0億元。
面對洪水滔滔,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在一線,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軀,築起「防洪大堤」;在後方,社會各界用愛心,撐起「堅強後盾」。
8月16日,央視籌辦《我們萬眾一心》抗洪賑災義演晚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千餘名演員,踴躍報名參加。
這場晚會,沒有繽紛多彩的演出服裝。無論名氣多大的演員,都不計名利投入演出。即使只在鏡頭出現幾秒,但仍不辭辛苦地排練好幾天。
整場晚會,各界承諾的捐款和捐物總值,高達6億多人民幣。義演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全國人民也都為災區進行募捐,即使並不寬裕的家庭,也紛紛拿出壓箱底的錢。在中國大陸以外,剛經歷過97金融風暴的香港同胞,一口氣捐了6.8億元,位列所有大陸以外捐款地區之最。
災難面前,華夏同此涼熱。正因為有無數人不計個人得失,才能保護這個國家萬無一失。
04新世紀:四海之內心連心
從戰火硝煙、自然災害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民,闊步走進新世紀。
所謂「多難興邦,憂患興家」。艱難困苦中的民族,往往站得起來。
2002、03年之交,突如其來的「非典」,席捲神州。國人頭上,陰霾籠罩。
據統計,截止2003年8月16日10時,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另有19例死於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數中);中國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國臺灣665例,死亡180人。
當時,疫情突至,缺醫少藥,物資匱乏。廣東是非典爆發最早的地區,當時,盛傳白醋和板藍根能防治,搶購以致脫銷。
當非典在北京爆發後,人心惶惶。在媒體報導了某中藥可以預防非典後,一家同仁堂藥店,一天之內就賣光了三萬副。
為抗擊非典,全國各地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紛紛行動起來,奉獻自己的力量。
在內地,6月16日,一部反映北京市民抗擊非典的電視劇《讓我們記住》播映。這部劇用了7天創作劇本、10天完成拍攝、22位影視明星義演、幾千位群眾演員加盟。
該劇全部收入40萬元,也捐獻給了有關單位,用於抗非典疫苗的研究。
在香港,5月24日晚,為給非典患者及家人籌款,香港演藝人協會籌辦「茁壯行動」暨「1∶99」群星慈善演唱會,義演嘉賓包括梅豔芳、譚詠麟、鍾鎮濤、四大天王、鄭秀文、陳慧琳、Beyond、許志安、李克勤、梁詠琪、陳奕迅等。
當時,現場觀眾足有2萬多名。一系列歌曲串唱,讓全場觀眾沸騰。大會公布捐款熱線後,成龍大哥意外地現身大屏幕,一臉誠懇,呼籲港人多多支持,獻上愛心。
大哥一席話,不知又說動了多少有心人慷慨解囊。
從下午5時半開始,直至晚上10時左右,演唱會長達近5個小時。共獲得捐款1500萬港元,門票總收入數百萬港元。這些全部捐獻給了慈善機構,用於幫助非典病患家庭。
在海外,華人華僑心繫祖國,緊密團結在一起,義演同樣暖人。
6月7日,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劇場座無虛席,「情系中華抗非典大型義演」在這裡舉行。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梅平,和渥太華各界華僑華人代表、學者學生500餘人,聚集一堂,群情高昂,共唱抗非典之歌。
義演總召集人,在會上熱情洋溢地說道「非典無情人有情,華夏子孫心連心」。句句肺腑,感人至深。
2008年5月12日,汶川,再次牽動國人的心。
根據後來的統計,截至9月18日12時,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大地震發生2天後,大型賑災公益演出《同一首歌 凝聚每份愛—抗震救災大型義演》即拉開帷幕,上百名藝人紛紛「零出場費」義演。
在當天的義演中,共募集到善款1084.02萬元。全部送往災區,用於抗震救災。
5月18日,在央視1號演播大廳內,名為《愛的奉獻》的2008宣傳文化系統抗震救災大型募捐,唱響愛的和聲。
共邀請了500餘名各界名人、明星參加,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宣傳文化界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動。此次募捐,共為災區募得15.14億元。
從建國初期的戰火硝煙,到八九十年代的洪水猛獸,再到新世紀的非典地震,勇敢的中國人民,每當遇到災難,都能夠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從不畏懼,毫不退縮。
無論是鎂光燈下公眾人物,還是街頭巷尾的人民群眾,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始終如一。
他們有的奮戰在一線,用血肉之軀,築就鋼鐵長城;他們有的奔走著呼喊,用義行善舉,撐起堅強後盾。
我們的民族,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緊緊團結、默默奉獻,才能生生不息,才能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