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貴州印江男子袁偉穿梭在深圳實驗光明學校項目施工現場,緊張施工的間隙,偶爾抬起頭看看這個稍顯陌生的環境。
十多天前,他和同村4人一起,經過工友的介紹並藉助光明區建立的就業用工信息共享平臺,正式進入工地。「您好,先測量一下體溫,再做個登記。有沒有發燒、咳嗽的情況……」袁偉坦言在疫情防控下,並不排斥這樣特殊的復工生活。
在他的身後,深圳實驗光明學校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數臺大型塔吊高空運送建材,工人們在忙碌搭建建築鐵架。位於牛山路西側的深圳實驗光明學校,定位為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規模為54個班2520個學位。項目用地面積28608.6平方米。「當前,項目在崗工人有210名,與節前持平,已實現滿員滿產,項目馬力全開。」光明區建築工務署現場項目負責人李濤文這樣說。
從第一批工人復工只有60人,到如今的滿員滿產。背後,是光明區多部門的合力。「我們多種渠道加快人員到位,其中通過光明區人力資源局搭建的就業用工對接平臺新增60多名與崗位匹配的建築工人。此外,政府開通『點對點』務工返崗專車幫助項目接回不少工人,較快實現滿員復工,」李濤文信心滿滿地表示,「儘管工期很緊張,但是我們還是有信心,通過科學安排工序,向9月份項目小學部交付使用的目標全力衝刺,盡力趕回被疫情耽誤的工期。」
滿員滿產 光明活力全面「復甦」
同樣想把進度搶回來的,還有奮戰在光明區的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6號線支線項目的中交建人。
為搶抓雨季前的施工黃金時間,該項目在光明區的幫助下,通過為返深勞務人員包機包車、現金獎勵、路費報銷、租車接站、核酸檢測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調動勞務人員返深復工的積極性。地鐵6號線支線工程項目部經理孫義朝告訴晶報記者,截至目前,項目人員已到崗628人、管理人員已到位202人,到崗率98%,勞務人員已到位429人,到崗率95%,已具備各工點全面投產的條件。「光明區在防疫上的科學有效指導和督促,推動項目建設方在防疫工作上不斷完善,放心去抓項目建設、趕工程進度。」
如今,軌道交通6號線支線圳美站、中山大學站兩個站點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近日將啟動車站出入口、風亭等附屬工程施工;科學城東站主體結構完成77%,預計5月份車站主體結構封頂。
與該項目一路之隔,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項目,早已是機器轟鳴。計劃今年完工的西區公共教學樓組團,200多名工人和60名管理人員春節期間未停工,正加班加點地施工作業。「到3月中旬,現場預計將達到約1800人同時施工作業的景象。」市建築工務署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項目副主任崔立新這樣告訴晶報記者。
與中山大學深圳校區項目毗鄰的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施工現場,幾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忙碌。該項目施工方工程部經理鄭吉昌表示:「現在進場施工的工人有80人左右,到3月10日有望達到約300名工人同時作業的一個高峰值。屆時,我們將加大馬力,把耽誤的進度搶回來。」
吹響「滿員復工」衝鋒號的,還有光明區的眾多企業。
早上7時多,位於光明區玉塘街道的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門口,員工們間距一米以上排著隊上班。按照標牌指引分類排隊,經過測量體溫,出示疫情信息管控系統二維碼,安保人員確認為低風險後,員工們才陸續進入廠區。
這一切,源於光明區和公司半個多月之前的合力選擇:粵桂兩地連線,包車千裡接人!2月11號恢復生產後,該公司發送專車30多臺次,陸續接回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員工逾千人,緩解訂單任務迫在眉睫,生產發展刻不容緩的局面。
嘗到光明區惠企甜頭的,遠不止欣旺達一家企業。
深圳億和模具製造有限公司於2月12日正式復工,第一天復工到崗率43%。「光明區政府出臺的惠企15條、搭建的用工服務平臺,包車接送返崗員工等服務,讓企業受益匪淺,截至3月4日已經正式上班426人,復工到崗率超過80%。」公司副總經理吳亮這樣點讚道。
作為深圳最年輕的行政區,光明區肩負著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重大使命。在過去這段時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難」變「兩全」的實例在光明區並非孤例。
所言非虛。
2月16日,光明區中山大學人才保障房(一期)工程、贛深高鐵光明段工程兩個重點民生工程項目,首批正式復工;此後,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地鐵6號線(光明線)、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光明雲谷、長圳保障房、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等一大批重點工程也陸續復工……全區重點項目全部實現復工,光明經濟社會活力正在全面「復甦」。
與此同時,2月5日,旭硝子成為光明區首批覆工生產企業,復工人數達129人;2月11日,欣旺達復工,復工人數達70%;2月12日,三利譜正式復工,該公司生產的偏光片產品是此次疫情防控物資測溫儀的部件,復工產能約為57%;2月17日,淨水器龍頭企業安吉爾復工,還有歐菲光、普聯技術、得潤電子……截至2月23日,全區工業前50強企業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2月20日開始,光明區各大工程項目陸續按下復工鍵後,迅速進入復工快進模式。截至3月3日,全區310個工地,除了3個工地因其他原因春節前已停工之外,基本實現「能復盡復」,復工規模接近100%。這310個工地項目,其中政府投資項目工地190個,應返崗總人數8671人,已返崗7284人,佔比84.00%;社會投資項目工地120個,應返崗人數19013人,已返崗13765人,佔比72.40%;全區310個工地已返崗總人數21049人,佔比76.13%,「滿員復工」進入快進模式。
暖企惠企 光明精準施策溫暖人心
疫情防控關乎生命健康,復工復產關乎發展大計。
光明深知這其中的重要性。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光明區GDP總量突破千億大關,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雙雙突破千家,年產值超百億企業達到5家,本土上市公司達到21家,經濟增長呈現出強大的韌勁。
步入2020年,光明區就決定將2020年確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和「治理能力提升年」。其中,「營商環境提升年」旨在緊盯營商環境各領域短板,著力營造更加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更加溫暖人心的政務環境、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更加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讓企業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專心創業。
面對不期而至的疫情,早在2月9日,光明區政府就發布《深圳市光明區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是光明區根據中央、省、市相關文件,結合實際制定的15條舉措,旨在支持轄區中小型企業應對疫情渡過難關,重點支持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註冊地和實際經營地在光明區、生產經營受疫情影響較大、積極配合區政府防疫工作的民營企業。
「這15條措施從企業實際困難出發,在減免物業租金費用、強化金融信貸支持、大力推動穩崗就業、加大對抗擊疫情重點單位支持力度、放寬政企資金兌付時限要求、降低企業違約風險、優化對企業政務服務、設立防疫專項榮譽表彰等8個方面給予企業實實在在的支持,初步預計對企業支持的總金額達1.5億元左右。」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汪雋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企業有所呼,政府必有應。
在此基礎上,連日來,光明區進一步下沉幹部力量服務企業、加強防控指導、優化企業服務等舉措,提供貼心服務,打出漂亮的「組合拳」,精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光明區相繼出臺《光明區企業復工復產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光明區商貿流通企業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指引》《光明區「三小」場所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指引》等多個文件,力求全方位指導、推動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儘快恢復生產經營秩序。
服務企業,企業至上。晶報記者採訪了解到,除了加強防控指導之外,光明區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提供為企業送口罩、安排車輛接送工人返深、協調工業園減租等一系列貼心服務。此外,光明區人力資源局開展返崗員工「點對點」專車運輸服務活動。連日來,光明區已陸續從雲南、廣西、貴州等接回返崗員工,累計派出專車33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區還推出《疫情期間保障企業復工健康服務計劃》,從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光明)、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等多家醫療衛生隊伍中遴選280名醫護專業人員,與復工企業的疫情防控健康管理員共同組成萬人服務隊,保障企業員工健康。
光明的精準施策,讓企業著實感覺到暖暖春意。總部位於光明區玉塘街道飛榮達新材料產業園內,有員工3500人。公司副總經理王穎娜深有感觸地說:應對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光明區是真金白銀在幫助我們企業,包括房租減免,水電減免,穩崗補貼,培訓補貼以及社保緩交和各類金融政策等,目前已經明確有的優惠都有近60萬;此外,公司通過區人力資源局搭建的用工服務動態平臺,招入近100人了。同時,公司有30多員工受惠人力資源局推出的包車返深。「光明區真的是在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真正在幫我們。」
黨旗飄揚 光明硬核擔當全民戰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號角吹響之時,光明區委區政府快速響應、快速動員、快速落實,第一時間啟動預案、作出部署,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講話精神,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光明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馬上成立,建立「1+15+6」疫情防控指揮體系,下設指揮部辦公室和14個專責工作組,全區80%以上機關在編幹部、90%以上街道在編幹部和100%社區工作人員上一線,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高效運轉、有序推進。
光明區共細分為84個防控網格,也是84個處級幹部的責任格。在此基礎上,全區還劃分為232個圍合封閉管理區,設置232個「黨員幹部責任格」,每個格由1名街道幹部或社區黨委成員擔任第一責任人。74名處級幹部、1502名街道社區幹部、1731名網格員、115名醫護人員、60名公安民警堅守各自職責和使命,互相配合、齊心協力開展社區防控工作,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全力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中,鮮紅的黨旗繼續在光明的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第一線高高飄揚!
黨建引領一直是光明區各項工作的制勝法寶,從紅坳整村搬遷到光明科學城土地整備,再到光明區全力建設深圳北部中心和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各項工作,無不是黨旗高高飄揚在一線,指引著黨員幹部們在一場場艱苦的「戰役」中淬鍊。
第一時間,光明區從區直單位抽調201名幹部下沉到企業督導疫情防控工作,並圍繞「六個一嚴到底」,積極探索「五位一體」考察考核方式,激勵幹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於擔當作為。
疫情防控勇擔當,黨旗飄揚在一線。他們充分展現了共產黨員應有的「硬核」擔當。以第二臨時黨支部為例,他們在區委、區直機關工委的領導下,先後召開12次支委會研究部署重要措施落實、重大節點推進、重點企業審核問題,全體抽調幹部始終戰鬥在一線,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七個一」特色黨建引領,指導和服務232家企業在落實疫情防控的基礎上,100%及時復工,實現「四個率先」「三個好」,疫情防控、復產復工和隊伍建設三贏。
正是在這一個個逆行者的努力下,光明區沉著戰疫,以堅持黨建引領的高度、構築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廣度、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精度、萬眾一心攜手戰疫的溫度,全力守護好深圳西北門戶。
正是憑此,在這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重考驗中,光明幹部群眾努力書寫光明戰疫答卷,匯聚更強勁的前進動力。
晶報記者 柯季/文 通訊員 康元 何鵬德 肖穎/圖